文 / 许佳龙教授
随着 2024 年复活节和清明节假期到来,香港作为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再次吸引了众多内地游客的关注,然而,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前相比,游客数量仍然有所不足。
据入境事务处 (入境处) 假期前预计,于清明节期间,即 4 月 4 日至 4 月 6 日,约有 36.2 万名内地游客入境香港旅游,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 112%。这无疑是一个正面讯号,显示香港旅游市场正在逐步恢复。不过,与 2019 年相比,这一数字仍然偏低,仅为入境人次的 59.7%,需要进一步的刺激。
我们通过慧科 - 香港科技大学旅游指数的大数据,去观察内地旅客所关注的焦点变化,据此给香港入境旅游的发展注入一些 “启迪”。
增量动力仍不足,低消费流行
数据显示,于清明假期,内地访客的平均每日入境人次,在 2019 年达到约 20 万人次,到 2023 年,平均每日入境人次大幅下降至约 6 万人次,但目前已回升至约 12.5 万人次水平,清楚看到,内地旅客的数量有所回升,不过,增量的动力略嫌不够。
据慧科 - 香港科技大学旅游指数的数据,我们利用 2019 年、2023 年和 2024 年的数据做比较,发现在线旅游社 (OTA) 类媒体平台 (包括旅游论坛,小红书等用户生成内容较多的社交媒体) 上,在上述 3 个时期关于 “购物” 及 “交通方式” 的讨论量,呈现显著差异。
于 2019 年,在 OTA 媒体上,关于交通方式的讨论相对上比较多,包括且不限于到香港交通、香港内景点交通以及特色交通方式等,例如电车 (叮叮车) 等。另一方面,关于购物的讨论相对较少。反观 2023 年及 2024 年,在 OTA 媒体上,有关购物的讨论占比较 2019 年上升,交通方式的讨论占比则下降。
随着近期内地旅客的消费模式出现改变,“低消费” 趋势流行,加上内地其他免税旅游地点的开放,香港的购物话题,相较景点,似乎已不能带动游客热情;而有关 “交通方式” 的讨论,我们发现,除港铁外,其他交通方法的讨论明显较少,包括巴士、小巴等只占整体的讨论,分别为 10% 及 1%,反映游客对其他出行方式的认知不足。
配合 City Walk 推广交通工具
不过,我们留意到,游客对富有香港特色的交通工具感兴趣,例如渡轮及巴士等,尤其喜欢拍摄街景与交通工具的配合,如 “落日飞车”、双层巴士、天桥、霓虹灯等,反映吸引内地旅客的兴趣,是以具有 “特色” 取得更佳的效果。因此,如何制定一些具 “香港特色” 的旅游活动或景点项目,是值得政府和业界进一步深入讨论和研究。
顺笔一提,荷李活道 (Hollywood Road) 在复活节假期前两周,被英国杂志 《Time Out》 选为年度全球第二型格街道。然而,根据复活节期间数据分析,尽管获得这一认可,但社交媒体上对此的讨论非常有限,仅有 120 次提及。相比之下,有关迪斯尼乐园在 3 月的讨论有 9,600 多次,维港则有 3,400 多次。这表明仅仅获得排名或新的提及,并不会直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事实上,要建立一个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景点,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我们建议,当局可考虑配合 “City Walk” 热潮,推广巴士等其他交通工具,此举不仅有助疏导旅客人流,而且也可就此发展各区景点,吸引旅客。与此同时,当局可与交通工具营运商商讨,推出游客巴士路线;也可推出旅游指南或与内地博主合作,推荐旅客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使旅客能够更全面感受到香港的特色和 “烟火气” 。我们在香港旅游指数的预测中,通过 SHAP Value 也发现,OTA 媒体上关于 “交通方式” 的讨论,与访港人数增加有较强的关系。可以说,交通方式引发访港旅客的来游兴趣,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是值得留意的一点。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继复活节假期之后,清明节期间的旅游趋势,即 “港人北上” 在清明节期间并没有明显 “强化” 的情况。
诚然,清明节一直都是香港居民返乡祭祖的北上高峰,然而,与 2019 年、2023 年做比较,香港居民的出境人数不增返降。根据内地文化和旅游部 (文旅部) 消息,清明节期间,内地的入境游客达 104.1 万人次,出境的游客有 99.2 万人次,接近 2019 年同期水平。然而,香港居民出境人次与 2019 年相比有所下降,换言之,在清明节期间并没有 “接力” 体现 “港人北上” 的强烈现象。究竟这是 “个别现象”,抑或有机会形成北上消费热潮趋势性逆变,很值得进一步观察。
针对性推广策略,抓紧新机遇
根据内地文旅部的细致数据,清明节期间,出境游客的 99.2 万人次当中,日本、泰国、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州、中国澳门、印尼、阿联酋都是热门目的地。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录得内地访客入境人次总数为 36.2 万。在慧科数据库里我们也发现,于内地社交媒体平台上,以清明节期间关于香港旅游的讨论仍遥遥领先。小红书平台的文章量即反映了这个情况,这无疑给香港旅游业进一步复甦发展打气。
综上所述,香港旅游市场在今年清明节期间,呈现出一些积极性趋势变化,亦即市场出现一些乐观变化因素,包括内地游客数量有所回升;而购物和交通方式成为了内地游客关注的重要因素,因此,这需要香港特区政府当局和旅游业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旅游推广策略。
根据慧科数据库,内地游客对于香港旅游的讨论仍然持续领先,显示香港在内地游客心中的地位和吸引力,依然存在。这无疑给香港加强入境旅游业复甦和扩展,提供了乐观的元素。很显然,这些趋势性端倪,可以为香港带来新的机遇,有助促进和实现旅游市场的稳定增长!
*转载自香港经济日报
许佳龙教授简介
许佳龙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资深副院长、艾礼民家族商学教授、信息、商业统计和营运管理系副系主任兼讲座教授。他同时兼任商业与社会分析中心(CBSA)主任和香港科技大学中英双语EMBA课程、凯洛格-香港科技大学EMBA课程的学术主任。
许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网络犯罪经济学及政策、金融科技、私隐、信息科技政策及电子商务。他曾为多个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专家意见和咨询服务。他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和博士学位。
由香港科技大学主理出品的【教授专栏】,汇集来自不同领域教授的学术成果、前沿论断及知识科普,用最新鲜的视角解读社会动态,以最前沿的角度解释科技奥秘。期待通过香港科技大学的平台,聚合更多新锐观点,打造出一期又一期生动又深刻的【教授专栏】!
主编 | 袁冶
责编 | 周姗
核校 | 柳松、许珺、吴倩
来源 | 转载自香港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