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鸟沙龙(35)|王一:从宇宙研究到"网红"老师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王一,在香港科技大学向大家问好。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人们生活娱乐和获取知识的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如何让网络世界包含更多的知识点,更加的寓教于乐?科学工作者如何在网络上做科普教学?对大学而言,为网络提供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否也该成为大学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呢?

98e32923b22fa8b6749988c47069410f.jpeg

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本期红鸟沙龙我们请到了——我自己。我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同时,我们也邀请到了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全球科创教授苏慧教授作为联合主讲人,与大家共同探讨从科研到“网红”的一系列问题

(精彩回顾)

01

嘉宾分享

Part 1

宇宙方面的研究

我研究的是理论物理和宇宙学,通过探索世界上最大的物体——宇宙,以研究最小的物体——基本粒子。尽管它们在尺度上相差巨大,但它们之间存在联系。

这源于宇宙的膨胀,早期的宇宙处于一种高温高密度的状态,其中的粒子会发生剧烈碰撞并且体现出一些相关信息。随着宇宙的演化和冷却,这些信息会留存于现在的宇宙结构中,比如星系,供我们研究。 

24815ad242586f4f3b236bebffca96c3.png

星系之间可以存在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是神话故事的关联,而是说从数学上、从统计性质上的关联。

早期的基本粒子都是挤在一起的,它们经过相互作用和衰变后,形成了宇宙中的其他物质和信息。所以,通过研究遥远星系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推断宇宙早期存在何种基本粒子。

这个方法被称为宇宙对撞机物理,就是将宇宙视为一个类似于粒子对撞机的机器,用于研究早期宇宙的基本物理。

1998年研究发现,宇宙其实是加速膨胀的,并且是由所谓的暗能量驱动所致。随着越来越多的星系淡出我们的世界,在未来,我们真正能观测到的可能就只是我们本星系群这几十个不到一百个星系。暗能量主导的宇宙可能注定孤独寂寞。

黑洞作为宇宙中非常神秘的一个物体,我们也研究了其旋转时可能产生的引力原子,以及当黑洞周围存在其他天体时引力原子的不稳定性。

Part2 

互联网上做科普的经历

2005 年,博客在国内刚刚兴起,我受到一位身为知名博主的导师的影响,和一些同学也开始写科普博客。虽然当时的水平相对幼稚,但因为早期涉足网络科普,我吸引到了一定的关注。

2012 年,我被邀请参与编撰《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中的物理板块,这对我而言是一项光荣的任务。我开始非常努力地学习如何写好科普,同时也专注于学术研究。

在2015年,我非常荣幸地加入了香港科技大学担任教职,香港科大的支持使得我有很多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除了最重要的科研,我想做的两个事情就是科普与教学,我非常高兴能有做这些事的机会。接下来,我会分享两件给我带来重大影响的事。

第一件事是我的教学,在2015 年加入香港科大之后,我被学校指派了现代物理 (Modern Physics) 这门课。这是我梦寐以求想教的一门课,源于我极大的兴趣。这门课教的是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初步以及过去 100 年物理学的事迹,其中包含了最重要和有趣的物理学方面的贡献。

2020年,我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普平台“墨子沙龙”合作,做了一系列的科普视频,其实就是现代物理课程的科普版本。这些视频后来也汇编成了一本科普书,名为《一说万物》,非常荣幸获得了央视的推荐,这进一步推动了这本书的出版。

除此之外,现代物理的课程也被制作成了在线课程的版本,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总而言之,现代物理这门课的教学给了我非常扎实的科普的基础。

另一件让我非常高兴的事是我终于有资格去做公众科普报告了,并且内容是和我专业相关的一个大新闻,即引力波的发现。

2016年,引力波的发现公诸于众,发现者也很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系里找我做一个科普报告,我灵光一现,突然觉得可以通过一种幽默的方式去呈现出这个报告。

于是,在这份科普报告中,我在对于著名科学家韦伯探测引力波的描述中加入了许多好玩的元素,包括当时网络上比较热门的笑话等。这个事情不仅在教室的教学中产生了很有趣的效果,在之后的世界诺贝尔奖大会上,我的行为也被称为中国文化输出世界的典范。

Part3

互联网与教学之间的结合(网红老师)

从在早期流行的文字平台“知乎”上幽默地为大家科普一些科研知识,到后来开始自己制作短视频成为网红,整个过程都是十分让人愉悦的。我认为当网红不仅仅是为了提升粉丝量,真正要思考的问题是我能为社会提供何种价值。

因为我的本职工作还是做科研和教学,对于争当大网红、紧跟热点、为内容创造爆点引发讨论这些事还是时间有限。我希望去做一些比较独特的事情,比方说通过直播和网友直接对话,回答物理相关问题,以及红鸟沙龙项目的运营。

我在努力建立一个科普和学术之间的桥梁,提升「科普」的深度和专业性。未来通过和我们的各大网红校友或学生合作,将我们香港科大的物理系做成全网最红也是我的一个愿景。

29b6be9b2336415d0994d544bb6a341c.png

在未来,我希望教育能够拥有和科研同样重要的地位。当初在线上推出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等高难度理论物理课程时,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本以为是小众的内容却十分受欢迎。后来,我的课程还被应用到了学校课改,出现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学方式中。

苏慧教授

感谢王一教授和汪扬教授的邀请,王一教授介绍了非常有趣的天体和宇宙,那现在我们把目光移向我们的地球。

我们地球目前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全球变暖,而增加的温室气体便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香港特区政府想在2050年就达到碳中和目标,但目前还是缺乏可靠的碳监测和核查系统。因此,在众多校长的支持下,我们香港科大发起了一个名为“碳卫星”的计划,此卫星能够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加深我们对地球碳循环的理解。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明确提出要用卫星来观测碳排放,制定排放清单。我们在8月份发射了光学卫星之后,就一直与长光卫星合作共同研发新一代测量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我们也将人工智能和数字模式运用其中,来支持全球的碳监测需求。

6597f99dab647a3ea472dd0c76ade36c.png

一次宝贵的机会,我们取得了将香港科大的二氧化碳监测仪放到中国空间站上的许可,这样就能够对全球的碳排放进行长期监测。此项目在明年立项,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 2025 年的 8 月份左右,我们应该会有第一批的数据。

02

观众对话

Q

观众1: 碳排放和气候变暖之间的联系究竟有多深?

A

苏慧教授:二氧化碳因为其吸收储存热量的功能,在大气中的生命周期很长,因此会对气温增长产生一个长期增长的效应,这是一个没有争论的话题。在气候系统中,短期内气温会有不稳定的波动,但长期内增长一定是跟碳排放有关的。

此争论的核心并不是在于温室气体本身的物理性质的问题,而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与目前(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的)气温升高之间的贡献比例的问题。

比方说气温升高究竟多少由人类引起的?是20%还是30%?答案是要看时间尺度。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人类的活动占比可能较大,自然因素占比相对来说较少,而在短期内则正相反。

Q

观众2: 在巴黎协会的时候,中国曾在碳排放的控制方面提出了两个重要目标,这是否更加说明了碳卫星的重要性?另外,碳卫星的数据可以有哪些实际应用以及在未来可以在哪些领域产生一些经济性的效益?

A

苏慧教授:碳卫星主要监测的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它可以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转换成地面的排放。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已经有了碳交易,碳的排放可以被明码标价,如果碳排放量少,那么就可以取得碳的信用。

对于真正排放量,就需要碳卫星提供一些数据支撑。这些数据会提供给第三方碳核查单位或者相关监测部门,如此一来,公司的减排是否达到标准便有了一个明确的支撑。因此,碳卫星的实际应用就包含给碳交易市场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Q

观众3:您对于未来创新教育的看法是什么?

A

王一教授:近些年,在线教育发展迅速。一方面同学对于网课的接受度提高,另一方面也筛选出了比较善于讲网课的老师们。这些好的资源对于人们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也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大学如何去整合这些资源也很重要,比如翻转课堂。即让学生们先看网课视频自主学习、讨论,从而在课堂上掌握较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这样的弊端在于有些内向的学生可能会被忽视,这是在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Q

观众4: 根据联合国议定书规定,实际上有六种温室气体会产生温室效应,那么香港科大的遥感卫星可以监测到多种温室气体?还是只能监测到二氧化碳?

A

苏慧教授:监测不同的温室气体需要不同的技术,同时对于载荷的大小也有要求。此次因为我们在跟空间站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放我们载荷的位置比较有限,所以我们目前的计划是集中监测二氧化碳。

Q

观众4: 网络教育会不会在未来成为一个新的教育模式?

A

王一教授: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便于同学、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并且现在的网络课程也已经足够成熟。总的来看,我收到的来自同学们的正面反馈是远远超出我的预期的,同学们都喜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讨论相关学术问题。

在未来,我希望能够扩大我们网络教学视频的受众。如果老师们对自己的课非常有信心的话,我觉得也可以尝试进行全网直播。这将是对我们香港科大教学品牌的一个重要推广,也是给网上教学资源的一种丰富。

Q

观众5: 现在量子理论有很多涉及到了关于整个世界的运行的话题,您是如何看待平行世界理论的呢?

A

王一教授:如果只是跟量子有关的多世界概念,我想说量子力学作为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已经通过反复试验证实了其理论的准确性,但在理解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以建立物理图像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有人主张“闭嘴计算”的观念,即只关注计算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去追求解释。

量子力学中有一个比较疯狂的假说,即我们的世界就像水上的两个波纹一样,他们会跑到一起,但好像又互不干扰。比如说一个平行世界和另一个平行世界可以同时存在我们的空间当中,甚至会有无限个平行世界存在于与我同样的物理空间当中,其只要通过测量就能够被发现。

这个观点仍然存在争议,因为如何解释量子力学中的数学框架是大家争论不清的。

Q

观众6:随着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其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越来越明显了。那么您怎么看人工智能在宇宙探索、物理学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呢?并且在未来会如何发展呢?

A

王一教授: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与宇宙学数据相关的方面,像是天上的超新星爆发,有了人工智能做图像识别,就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找出来。另外就是去做宇宙学的一些模拟,类似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但生成的是一个宇宙学相关的模型。

我认为在未来人类一定是要走出地球,走向宇宙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帮助人类走出去,另一方面是能够带着人类的智慧和成果走出去,这也是人类存在很重要的一个象征。

a59a29523e2f024db47bc12f31b31133.png

主编 | 袁冶

责编 | 吴倩

核校 | 柳松、许珺、周姗

(红鸟沙龙由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王一老师主持,旨在建立一个各界菁英与高校师生沟通以及公众了解知识的窗口,打造一个深刻、客观、理性、知性的分享平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