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机牌条形码的分类及应用:快速查看登机牌二维码中的隐藏信息

什么是登机牌条形码?

登机牌条形码是现代航空运输中广泛应用的标识技术,负责记录旅客的航班信息、座位号和身份数据。这种条形码通常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登机牌标准生成,能够实现登机过程的高效化、无纸化和自动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登机牌二维码逐渐成为主流,其优越的数据存储能力和抗损性在电子登机牌中表现尤为突出。条码技术不仅简化了机场操作流程,还显著提升了旅客体验。

登机牌条形码的分类

根据编码方式和应用场景的不同,登机牌条形码分为两大类:一维码和二维码。以下是详细分类表:

分类

条形码类型

特点

主要应用场景

一维码

Code 128

数据密度高,支持字母、数字及符号编码

记录航班号、座位号等基础信息

Code 39

字符集有限,适合短数据记录

早期登机牌条形码的常用选择

Code 93

提高了校验和安全性,信息容量更大

用于重要票证和安全性较高的场景

EAN-13

国际标准商品条码,识别速度快

偶用于票据编号或航班附加信息标识

二维码

QR Code

容错性强,支持加密及大量信息存储

电子登机牌、手机端扫码快速通行

PDF417

可编码多行数据,支持大容量信息

国际航班电子登机牌,嵌入旅客详细信息

Aztec Code

紧凑结构适合小尺寸应用,读取速度快

手机电子登机牌,机场自助通道

一维码与二维码的技术特点及应用对比

● 一维码技术特点

一维条码通过黑白条纹记录信息,具有扫描速度快、识别率高的特点,但信息容量有限,通常用于早期的纸质登机牌。Code 128 是最常用的一维码格式,因其兼容性高,适合机场扫描设备。

● 二维码技术特点

二维码能以矩阵形式存储数据,支持嵌入复杂信息,例如航班时刻、旅客记录等。它的高容错性使其即使部分损坏仍能正常读取,尤其适用于电子登机牌。目前,QR Code 和 Aztec Code 是全球航空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二维码类型。

登机牌条形码的行业标准

1. IATA BCBP(登机牌条形码标准)

IATA推出的登机牌条形码标准(BCBP)为航空公司统一了条码格式,包括一维码(如Code 128)和二维码(如PDF417)。此标准确保了条码在全球范围内的互通性,支持机场、航空公司和安检系统的无缝对接。

2. 二维码的普及

随着电子登机牌的普及,二维码技术逐渐成为主流。比如,Aztec Code 由于占用空间小,成为许多移动端登机牌的首选。

为什么登机牌二维码更受欢迎?

数据存储能力:二维码能嵌入比一维码更多的信息,包括旅客身份、航班动态等。

无接触体验:旅客仅需通过手机出示二维码,无需打印纸质登机牌。

抗损性强:即便二维码部分损坏,其容错功能仍可确保数据完整读取。

以QR Code为例,旅客在通过安检或登机口时,仅需扫描手机上的电子登机牌即可,大幅缩短了通行时间。

登机牌二维码如何查看信息?

登机牌二维码示例数据:

M1ZHANGXINYU EFBCD23 SHAORDCA 7896 245Y020B0015 257 2170NC4321BCA 982341785600129478563916700045CA CA 1234567890 30K

数据字段

对应含义

M1

旅客标识符,表示单人登机信息

ZHANGXINYU

旅客姓名

EFBCD23

预订记录代码(PNR)

SHAORD

始发地与目的地机场代码(上海虹桥至芝加哥奥黑尔)

CA 7896

航空公司及航班号(中国国际航空7896航班)

245Y020B

航班第245天、舱位等级(经济舱)、座位号(20排B座)

0015

值机顺序(第15位完成值机的旅客)

257 2170NC4321BCA

附加航班信息,航空公司内部代码

982341785600129478563916700045

唯一票据编号

CA CA 1234567890

常旅客会员编号

30K

免费托运行李额度(30公斤)

如何生成登机牌条形码?

登机牌条形码的生成依赖于航空公司的系统及国际标准。航空公司会根据乘客预订信息,通过内部系统自动生成符合IATA标准的登机牌条形码。这些条码不仅编码复杂,还涉及航班动态更新和安全加密,一般用户无法自行生成。

如果需要制作演示或测试条形码,可以使用汉码云集网站的在线条码生成器,支持生成Code 128、QR Code 等常见格式,适用于普通业务和内部设计流程。

登机牌条形码的未来发展

随着航空业智能化的发展,登机牌条形码的应用将与生物识别技术、区块链技术等进一步结合,提供更安全高效的登机服务。

例如,通过人脸识别与二维码技术的整合,旅客只需完成一次身份验证,即可贯穿整个出行流程。

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Verilog HDL 是一种重要的硬件描述语言,广泛应用于数字系统的设计,尤其是在嵌入式系统、FPGA 设计以及数字电路教学中。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 Verilog HDL 实现一个 16×16 点阵字符显示功能。16×16 点阵显示器由 16 行和 16 列的像素组成,共需 256 个二进制位来控制每个像素的亮灭,常用于简单字符或图形显示。 要实现这一功能,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等)和组合逻辑电路,以及寄存器和计数器等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核心是构建一个模块,该模块接收字符输入(如 ASCII ),将其转换为 16×16 的二进制位流,进而驱动点阵的 LED 灯。具体而言,该模块包含以下部分:一是输入接口,通常为 8 位的 ASCII 输入,用于指定要显示的字符;二是内部存储,用于存储字符对应的 16×16 点阵数据,可采用寄存器或分布式 RAM 实现;三是行列驱动逻辑,将点阵数据转换为驱动 LED 矩阵的信号,包含 16 个行输出线和 16 个列使能信号,按特定顺序选通点亮对应 LED;四是时序控制,通过计数器逐行扫描,按顺序控制每行点亮;五是复用逻辑(可选),若点阵支持多颜色或亮度等级,则需额外逻辑控制像素状态。 设计过程中,需用 Verilog 代描述上述逻辑,并借助仿真工具验证功能,确保能正确将输入字符转换为点阵显示。之后将设计综合到目标 FPGA 架构,通过配置 FPGA 实现硬件功能。实际项目中,“led_lattice”文件可能包含 Verilog 源代、测试平台文件、配置文件及仿真结果。其中,测试平台用于模拟输入、检查输出,验证设计正确性。掌握 Verilog HDL 实现 16×16 点阵字符显示,涉及硬件描述语言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字符编和 FPGA 编程等多方面知识,是学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