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flake雪花算法


分布式ID

分布式ID,也称为全局唯一ID,是在分布式系统中用于标识数据的唯一标识符。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扩展,传统的UUID和数据库自增ID无法满足需求,需要进行分库分表,而分表后,每个表中的数据都会按自己的节奏进行自增,很有可能出现ID冲突。此时就需要一个单独的机制来负责生成唯一ID,生成出来的ID也可以叫做分布式ID,或全局ID。这个ID应满足全局唯一性、高性能和趋势递增等要求。


一、雪花算法起源

Snowflake中文的意思是“雪花”(因为在大自然中,不可能存在两片一模一样的雪花),所以被翻译成雪花算法。它最早是twitter内部使用的分布式环境下的唯一ID生成算法,在2014年开源。

二、雪花算法的原理

Snowflake产生的ID由 64 bit 的二进制数字组成,被分成了4个部分,每一部分存储的数据都有特定的含义:

>0 位: 符号位(标识正负),始终为 0>1~41 位 :一共 41 位,用来表示时间戳,单位是毫秒,可以支撑2 ^41 毫秒(约 69 年)2^41/1000*60*60*24*365 = 69>42~52 位 :一共 10 位,工作机器id,一般用前 5 位表示机房ID,后 5 位表示机器ID,用于区分不同集群/机房的节点,10位的长度,可以表示1024个不同节点。 
>53~64 位 :一共12 位,用来表示序列号。 序列号为自增值,代表单台机器每毫秒能够产生的最大ID(2^12 =4096),也就是说单台机器每毫秒最多可以生成 4096 个 唯一 ID,最大可以支持400w左右的并发量。

具体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java实现雪花算法

package snow;

/**
 * @author 杨树林
 * @version 1.0
 * @since 24/10/2023
 */

public class SnowFlake {
    // 机房(数据中心)ID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

    // 机器ID
    private long workerId;

    // 同一时间的序列号
    private long sequence;

    // 开始时间戳
    private long twepoch = 1634393012000L;

    // 机房ID所占的位数: 5个bit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Bits = 5L;

    // 机器ID所占的位数:5个bit
    private long workerIdBits = 5L;

    // 最大机器ID:5bit最多只能有31个数字,就是说机器id最多只能是32以内
    // 最大:11111(2进制) --> 31(10进制)
    private long maxWorkerId = -1L ^ (-1L << workerIdBits);

    // 最大机房ID:5bit最多只能有31个数字,机房id最多只能是32以内
    // 最大:11111(2进制)--> 31(10进制)
    private long maxDatacenterId = -1L ^ (-1L << datacenterIdBits);

    // 同一时间的序列所占的位数:12个bit
    // 最大111111111111 = 4095  代表同一毫秒最多生成4096个
    private long sequenceBits = 12L;

    // workerId的偏移量12
    private long work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datacenterId的偏移量12+5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timestampLeft的偏移量12+5+5
    private long timestampLeft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datacenterIdBits;

    // 序列号掩码 4095 (0b111111111111=0xfff=4095)
    // 用于序号的与运算,保证序号最大值在0-4095之间
    private long sequenceMask = -1L ^ (-1L << sequenceBits);

    // 最近一次时间戳
    private long lastTimestamp = -1L;

    // 按照机器ID和机房ID创建雪花算法对象
    public SnowFlake(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
        this(workerId, datacenterId, 0);
    }

    public SnowFlake(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long sequence) {
        // 合法判断
        if (workerId > maxWorkerId || work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work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WorkerId));
        }
        if (datacenterId > max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datacent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DatacenterId));
        }
        System.out.printf("worker starting. timestamp left shift %d, datacenter id bits %d, worker id bits %d, sequence bits %d, workerid %d",
                timestampLeftShift, datacenterIdBits, workerIdBits, sequenceBits, workerId);

        this.workerId = workerId;
        this.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this.sequence = sequence;
    }

    // 获取下一个随机的ID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 获取当前时间戳,单位毫秒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System.err.printf("clock is moving backwards.  Rejecting requests until %d.", lastTimestamp);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String.format("Clock moved backwards.  Refusing to generate id for %d milliseconds",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 同一毫秒并发
        if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 同一毫秒(时间戳)内进行序列号递增
            sequence = (sequence + 1) & sequenceMask;

            // sequence序列大于4095,导致溢出
            if (sequence == 0) {
                // 调用到下一个时间戳的方法
                timestamp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
        } else {
            // 如果是当前时间的第一次获取,那么就置为0
            sequence = 0;
        }

        // 记录上一次的时间戳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偏移计算
        return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LeftShift) |
                (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Shift)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sequence;
    }

    // 计算时间戳
    private long til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
        // 获取最新时间戳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 如果发现最新的时间戳小于或者等于序列号已经超4095的那个时间戳
        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 不符合则继续
            timestamp = timeGen();
        }
        return timestamp;
    }

    // 获取当前时间戳
    private long timeGen()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测试: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nowFlake worker = new SnowFlake(1, 1);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worker.nextId());
        }
        System.out.println();
        worker = new SnowFlake(1, 2);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worker.nextId());
        }
    }
}

四、常见问题

1.时钟回拨?
计算机在获取时间戳时,一般时不会获取到前一刻的时间的,如果获取到的时间戳属于之前的一个时间点,这种现象叫做时间回拨。一般是由于人为原因对系统时间修改,或者不同服务器之间的时间有一些偏差导致的
2.第一位为什么不使用?
在计算机的表示中,第一位是符号位,0表示整数,第一位如果是1则表示负数,我们用的ID默认就是正数,所以默认就是0,那么这一位默认就没有意义。
3.twepoch表示什么?
由于时间戳只能用69年,计算机默认计时是从1970年开始的,所以使用twepoch表示从项目开始的时间,用生成ID的时间减去twepoch作为时间戳,可以使用更久。


总结

Snowflake雪花算法的使用场景一般在于分布式架构下解决分布式ID唯一性、安全性、具有实际意义性的一个算法,在很多大型分布式架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解决ID唯一性算法。

  • 第1位为符号位,固定为0;
  • 接下来的41位为时间戳(毫秒级),记录了生成ID的时间;
  • 然后是10位的机器ID,5位数据中心ID和5位工作机器ID,用于标识不同的机器;
  • 最后是12位的序列号,用于表示在同一毫秒内生成的多个ID的顺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