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时代的天涯论坛
邻居间的闲置交易,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现象。进而,邻居之间的互动频率和互动维度会越来越多
“重新认识老邻居”这件事的基础设施、基础条件已经成熟
最近几个月,我们篱笆共建产品的基石假设:“远亲不如近邻”,进行了一次迭代,找到了一个新的隐含假设:小区邻里关系是不正常的。
之前所有的讨论,都是基于“小区邻里关系是正常的”这个假设之上的。在这个隐含假设的前提下,演绎出的社区产品,基本都是失败的
重建邻里关系,让大家重新认识老邻居,是我们的使命
最近二三十年,剧烈的城市化运动,把城市居民的邻里关系打乱打散了,导致身边的邻居不断的在变化,无法形成稳定的邻里关系。
目前,城市人口超过60%,城市人口的流动基本趋于稳定,具备了构建稳定邻里关系的基础。
再加上每个人都有微信,通过数字化手段连接邻里的数字基础也已经具备。
基本方向是定下来了,产品、盈利模式还在摸索,还需要不断测试验证
年初讨论的闲置交易的小程序上线之后,效果不是很好,目前正在开发2.0版本
目前定义的产品核心是给小区居民提供构建交流活动场景的平台和工具,协助小区热心居民组织这样一些活动:
1、物业相关问题讨论;
2、闲置交易;
3、宝妈交流活动
4、宠物交流活动
5、运动相关活动
6、美食交流活动
7、读书交流活动
8、小区服务、商业服务推荐活动等
科学运营:解构、观测、对标、学习、重构
闲置 ———— 二手、互借
社交 ———— 书房、宠物、兴趣组、宝妈、物业、业主群
资讯 ———— 小区通知、活动信息、新闻、论坛、物业、政务信息
活动 ———— 公益活动、节假日活动、邻里社交活动、商业品牌活动、细分人群活动
服务 ———— 物业、医院、养老、公共设施、政务
商业 ———— 招聘、租房、菜场、十元店、购物列表
基石假设:邻里关系是不正常的,仅仅通过互联网工具将其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完全重建新型邻里关系。
1、目标: 重新认识邻居,一起让小区生活更美好。
2、问题: 邻里关系淡漠,无法形成和谐社区氛围。
3、问题根源: 近二十多年城市化快速发展,商品房制度,导致旧的邻里关系被打乱打散,新的邻里关系尚未建立。
4、解决方案: 运用数字化工具,通过构建新型邻里互动生态,重建邻里连接关系。
5、产品: 邻里关系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
第一,What:认识小区邻居
第二,Why:近二十多年城市化快速发展,商品房制度,导致旧的邻里关系被打乱打散,新的邻里关系尚未建立。社区邻里关系不和谐。而新型邻里关系将形成和谐社区氛围,让小区生活更美好,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三,Why Now:中国城市化率超过60%,实际意义上的城市化运动已经结束,城镇人口变化情况趋于稳定,但新的邻里关系尚未建立。
微信已将所有国人进行数字化改造,低成本连接邻里的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第四,Why Us:想清楚为什么我们的团队能够胜任这件事。
第五,How:想清楚我们要如何做,如何打造有效的核心能力,能够长期产生并保持价值。
1、运用数字化工具,
2、构建新型邻里互动生态
3、组织、引导、服务、增强小区邻里之间的连接渠道。
4、赋能小区闲人
如何生产有价值的本地内容?
PGC: 平台生产————线下运营、大数据、机器学习
PUGC: 邻里KOL————激活邻里的数字化欲望和数字化手段
UGC: 邻里互动————局部网络效应
定位:小区活动家 通过科技手段不断迭代优化小区活动,构建新型邻里关系
活动 ———— 达人、体育、广场舞、活动(父母育儿、儿童游乐、少年体育、青年交友、中年商务、老年康养)
社区经济的两大特征:集中度和相似性。
集中度是指在一定物理空间下用户人群的聚集度,从中国小区的建设来看,用户的聚集度是非常高的,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所以小区的人口密集度还是非常高的。集中度的另外一个层面是指区域化的集中度,也就是 10 小区集中在一个区域,要比 100 个小区散落在全国要值钱得多。相似性,是指人群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是否同频,而这个问题在老百姓买房子的时候就已经区分开了,通过价格和地理位置,将不同的人群进行归类,所以一个小区的用户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差异性不大。
所以相比商圈经济,社区经济的买方特征越来越明确,因此,有人说:社区场景下,可以用重构的方式将所有的生活项目重新再做一遍。
这两大特点是社区场景下独有的,也是在做社区经营的策略上需要思考的因素,社区经济是有明确经营用户的领域,所以其实不用去思考用户在哪里的问题,以靠广告促销的手段吸引用户不可取,烧钱的方式更不可取,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关系。
社区经济其实做的是城镇化的红利,中国是全世界居住密度最高的国家,常驻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已经超过 100个,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从交易的角度看,社区场景的经济效率是最高的,不但可以重构很多行业,而且可以产生非常多的新物种。所以也有很多人判断下一个商业奇迹一定会在社区里产生,至于是什么形态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
生活服务领域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
中国的家庭可以说才刚刚开始走向品质生活,才开始享受生活,虽然现在中国物资充足,甚至是过剩,要什么有什么,但是消费者面临的问题是不懂,并不能识别好与坏。社区经济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不可能什么都能搞懂,比如,清洗油烟机,清洗到什么程度是干净,清洗空调,要清洗哪些位置,深度保洁和普通保洁的区别在哪里。所以说需求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一个1000户的小区,洗空调、洗油烟机、做保洁的需求很多,另一方各种服务公司也很多,也想进社区,所以这个时候很多企业在搭平台,做信息对接,但为什么成功对接的很少,因为简单的信息对接都是为了卖货,而消费者无法辨别各家的区别。平台推广得越猛,消费者越排斥,所以就逼着消费者马桶盖出去买了、奶粉出去买了,因为商家把功夫都花在了营销和广告上了,没有放在研发和制造上。为什么不放在研发上,因为消费者不懂啊,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司营销人员最吃香,最受尊重,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讲,消费的是营销吗?喝酒,喝的是包装吗?是广告吗?是代言人吗?但是产品没有包装、广告、代言人卖不掉,因为消费者不懂,所以消费者缺的是帮手,这也是巨大的分散市场带来的机会。
举个例子,为什么网易推了严选两个字,本来网易和电商没啥关系,但是推了网易严选几个字就完全不一样了,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帮他做过筛选,都是好货,严选的价值就是帮我把关、帮我挑选。
还有小红书这两年非常的火,属于内容电商,原因在于宝妈们不知道买什么、怎么选,所以出来个明星同款,有人帮我选了,或者是有人帮我推荐了,不用想直接买就行了。所以这背后的需求是我们自己很难做决策,我需要人来帮我,消费者并不是缺买不到的地方,也不是缺买货的渠道,而是需要帮自己做购买决策的帮手,因为太多选择了、太分散了。所以根据以上提到的几点,建议大家做严选的平台,围绕 C 端的服务平台,不要做简单的信息对接。
真正的基石假设:邻里关系是不正常的,城市化进程告一段落,仅仅通过互联网工具将其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完全重建新型邻里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城市化进程结束,则工业化人口率增长结束
大量人口进去服务业
老龄化人口增加,被服务需求增加
连接匹配城市化人口中未工业化而进入服务业人口,去服务,因老龄化和消费升级新增的需服务人口
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智能匹配被微信数字化了的服务供给方与消费方
家政中介不是产业最终形态,独立自由职业,智能匹配才是
服务需要本地人服务本地人,才最经济
服务人员,将像外卖骑手一样提供服务
重塑邻里关系,重塑本地服务供需关系
养老服务业,高端服务业
养老服务业不可限量
农民工市民化,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人均收入提高 1万美元 3.3亿人人均收入大于2万美元
10.5亿人口,刚刚满足温饱,没钱买车买房 1亿农民工进城
2.8亿农民城市化 从万元到十万元过渡 人均收入持续提高,带来市场的扩大
养老社会化服务 剧烈的城市化进程,将城市邻里关系重新洗牌
传统,一个人可以连接几十个邻居。
当下,一个人也许一个邻居也未连接。
未来,一个人可以连接成千上万的邻居。这就是十倍速变化的要素。
--思考于202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