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说成长|让孩子端正态度,你也许用错了方法

有爸爸妈妈说,好吧,我现在知道关于态度的想法是会影响我的情绪和行为,也影响我和孩子的沟通,我也知道它是怎么影响的了。

那我到底该怎么办呀?怎么才能和孩子好好沟通,又能让他端正态度呢?

一个杠杆就能撬动地球,只要我们找对着力点,教育上同样可以牵一发而动全局。

着力点是有的,就是通过外在锚影响孩子的内在锚,外在锚就是外界给的信息和评判,比如妈妈说孩子态度不好,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个外在锚。内在锚呢,就是这孩子自己怎么看自己。

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内在锚都比外在锚更有效。

看起来很高深对吧,翻成大白话就是:只有孩子真的清楚地知道,态度很重要,改变态度会给他的生活带来益处,他的态度才会改变。他要觉着自己这样没问题,任你说他态度不好,说到口灿莲花,他照样不会改。

听到这里,你会说,哎呀,这些我都知道,我能做的都做了呀,还是一样的,说了多少遍,他就是不按我说的做呀?

那么问题来啦,敲黑板哦~

这是因为你传递的,和孩子接收到的,可能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哦~

我用文中妈妈沟通的方式向一个10岁孩子进行了演示,问他认为他听到妈妈表达的是什么,我们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一看。

1. 妈妈说我现在是态度上出了问题,我不知道做错一个题和态度有什么关系,我就是不小心做错了呀,谁还不犯错吗,她自己也会犯错……

2. 妈妈质问我怎么能态度有问题呢,好吧,我好像做了一件很不应该的事情,是她认为的不应该吧,怎么样才算态度没问题呢?

3. 妈妈说态度不好,我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好,有那么严重吗?我有那么差劲吗?在她看来我就会那么差吗?

4. 妈妈说这明明就是我自己能决定的,我为什么不能态度上更认真一点,可是我真的不是故意想错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做错了……

5. 妈妈在要求我要改变我的态度,是啊,不达到她的要求就不行,改完这个她还会有新的要求……

 

很显然,这个沟通过程中孩子接收到的外在锚,也就是他妈妈让他改变态度的这一番话,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

1.妈妈认为自己应该为做错这道题负责任,自己是一个态度不好的孩子;

2.妈妈不喜欢态度不好的孩子,自己不被妈妈接纳,妈妈觉得自己很差劲;

3.妈妈是在给自己提要求而已。

这样,妈妈想要帮助孩子、支持孩子一起来改变态度的努力,在孩子那里就变成了“我很挫败,我不被接纳,我被要求”的感受。就更别提像妈妈预期的那样去行动,听明白道理然后改变了。

这和妈妈想要表达的想法几乎截然不同。

妈妈想告诉孩子的其实是:

1.态度真的很重要,是因为对他的成长和未来的人生很重要,她在帮助他成长,为他的未来规划,希望他可以过得更好;

2.妈妈之所以会在态度上较真,就是希望孩子能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并不是觉得孩子现在不好;

3.她爱他才会对他负责,把他的成长时刻放在心上。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落差,是因为妈妈和孩子都受到内在锚的影响。

父母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很容易只考虑到自己的立场和责任,着急帮助孩子来纠正态度,而忘记了孩子知不知道什么样的表现是态度不好,能不能通过大人的表述就理解态度的重要性。

 

02

而对孩子来说,他也有他的内在锚,他看到妈妈的行为,都会以他的方式来理解。

作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社会资源的个体,孩子很容易受到外在锚的影响,把他人的评价看作自己价值感的来源,尤其是评价来自于父母或老师这类他成长所需要依靠的人时。

很多时候,他们和父母相处时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我的妈妈如何评价我、看待我,在她眼里我是怎么样一个孩子”,他们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决定了他们很难理解父母为什么要求他们要具备那些素质,为什么这些素质这么重要,父母为什么会因为这个而着急甚至生气。他们更不能看透那些作为父母的长远规划和对他们的成长所肩负的责任。

父母的内在锚和孩子的内在锚就这样错车,各奔东西,孩子就带着自己理解的挫败感、不被接纳的感受和父母沉默、冷战甚至直接对抗。

父母想要让孩子做出的改变自然只能以无效告终。

 

03


好啦,我们深刻理解了锚定效应是如何对我们的沟通产生影响,我们为孩子变得更好的努力实际上变得可能更差。

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试图调整爸爸妈妈们对于孩子为什么怎么说都不改变态度的锚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锚定效应来改变孩子的态度呢?其实很简单的~

1.让孩子愿意听你说

2.让孩子知道你想说啥

3.让孩子认同你说的话并且帮他一起找到方法,他才会自己去改变。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怎么做才能更有效。

第一,首要且重要且必要:给所有你要传达给孩子的外在锚奠定一个正向的基调:确立一个充满安全感和支持感的基础锚定。

简单说,既然锚定的影响如此巨大,无论孩子出现怎样的问题,无论这个问题关乎能力还是态度,先在孩子心里种下一个种子,就是爸爸妈妈永远是理解他、支持他、接纳他。

这是一个万能金手指,可以确保孩子愿意倾听和接受我们的影响的万能保障。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才会愿意把爸爸妈妈沟通的意图往好了想。

这和我们成人一样呀,你先认可了某个人,和他在一起有安全感,才会愿意去听去思考他说的话,对不对?

比如,那位发火的妈妈可以这样说:

“妈妈知道这道题本来是可以不做错的,我也知道你不是故意要做错它的。”

这样,孩子听到妈妈说的后面的内容,都不会担心自己不被接纳,而是会专注在妈妈所说的具体内容上啦。

如果缺少了这一步,无论父母想要传达的是多么重要的信息,孩子的内在锚就像一道大门,会把所有重要的信息都隔离在外,而没有转化为孩子内在锚的信息,即使再有用,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没有效果的。

第二,和孩子说清楚,自己对他的评价是怎么来的,出于什么原因,又是什么意思。同时,把自己对于态度的想法用尽可能客观的语言传达给孩子。

记得孩子的内在锚和父母想要传递的影响之间的鸿沟吗?客观的语言是确保父母想要传递的影响和信息不被歪曲的最好方式。

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接收时,真正接收到父母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不是用自己的理解(内在锚)来臆测父母的意思。

以孩子有限的人生阅历,很难真正明白父母那些严厉中夹杂着温情的爱的复杂。

客观的陈述自己的出发点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知道爸爸妈妈们平常很习惯直接甩结论和结果,就像前文的妈妈,脱口而出“你不能用这个态度”,却从未想过和孩子表达自己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

事实上,过程非常重要!这会让孩子有控制感,清晰地知道在发生什么。

比如,妈妈从开始到生气脱口说不能用这个态度,一定有一个过程,妈妈对态度问题是不能接受的,妈妈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孩子,很担心孩子态度不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这时可以这样说:

“妈妈觉得你偶尔有这样的失误没有关系,但是这样的事情已经有了好几次,总是因为没有很认真的去做而失误,这是妈妈不太能接受的,妈妈觉得这已经是态度的问题了。

你没有认真的去检查题目,才会很多次出现同样的失误。你还小,妈妈要帮你长大呀,要把自己知道的经验都告诉你。

妈妈是担心你如果养成了这样的态度,这会让你在将来的生活里面做不好的事情。”

爸妈们也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内在锚,记得孩子始终是孩子,我们可以在人格上尊重他,平等的对待他,但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把孩子看作和成人一样完全可以自主控制自己的成熟个体。

这样,爸爸妈妈们就不会因为孩子没能理解我们想要说的意思而生气,而是换一种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更好的沟通。

第三,终极绝招:把父母对于态度的锚定转化为孩子自己对于态度的锚定。

前面做的两大步都是为了最终迈出这一步。任何不能转化为孩子自己内在锚的说教都等于零。

高级的说教是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支持,不由自主的就思考起父母所说的内容。

这里有一份高级说教指南,指南的核心只有七个字:“站在孩子的视角”。

什么意思呢?最后这部分的表述,一定都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才能事半功倍。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就是剩下那最重要的百分之十。

即使我们和孩子建立了信任和接纳,即使我们也表明了自己的判断是有理有据的,也表达了期待,但,这都只能让孩子们在我们让他们改变态度时觉得顺耳一点,他知道态度的重要性吗?不知道。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态度不好会有什么后果吗?不知道。

即使知道了,他会主动的去做去改变态度吗?并不会。

那要怎么说,才能会呢?妈妈可以这么说:

“妈妈是要帮助你有更好的态度,但是这还是你自己的事情。

你看,如果你更认真一些,你就不用反复去做已经会的一样的题型,省下来的时间你就可以去做其他你想做的事。

你上次和朋友一起玩儿机器人,你不是着急自己速度没有他快么,其实想一想,如果你前面认真一些,没有装错,你是不是也可以很快?

因为态度的问题,你之前已经有好几件事情都没有做好,改变一下态度,你可以更好的做很多事情。

这个改变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妈妈相信你能做到的,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助,你可以告诉我”。

 

​04


总结一下~

让孩子自己建立关于态度的锚定的核心,就在于,要从孩子的视角帮他完成他的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先告诉孩子,这是他的事情,划分清楚责任上的界限,妈妈只是辅助,让他充分体验到自己可以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负责。是可以负责,而不是应该哦,可以表示他能负担得起,而应该的潜台词是,应该却未必能负担。

然后,从孩子的视角帮他总结他因为态度而影响生活的得失经验,他从自己的得失出发才能真正体验到态度的重要,也才能理解态度是什么。

这一步一定要告诉孩子,态度的改变是需要过程的,要让孩子对未来要面临的改变和要做的事情有一个明确的预期,这可以推动孩子自发的去寻找改变的方式。

最后的表达支持,可以传递自己的信任和帮助。

爸爸妈妈可以帮孩子一起去探索适合孩子的调整态度的方法,但一定以辅助的角色来询问“需要我帮你做什么吗?”“我帮你做了……你接下来想要怎么做?”

这样,孩子才会真正意识到,他是自己可以负责的,而他做不好也可以不断尝试,因为有父母的支持。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从锚定效应的角度帮助爸爸妈妈们梳理和发现,自己为什么愤怒,我们又可以怎样更好的和孩子沟通。

有三字铭言与大家分享:“换视角”。

试试多问一问孩子,从他的视角里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或许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原来,孩子自己就充满了改变的力量,而开启那扇大门的钥匙正在你手中。

兰海说成长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oLiHong/p/10599787.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