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随笔:PWM仿真及控制对比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进行一次技术探索之旅。本次内容将围绕中心对齐边沿对齐PWM仿真、载波起点采样与中点采样的Simulink模型,以及传统PMSM的双闭环控制(版本2018b)展开。同时,我们将探讨不同PWM对齐方式及电流采样方式对控制的影响,并强调离散化后的实验效果。
一、仿真背景与场景
我们的研究聚焦于仿真中心对齐边沿对齐PWM的仿真,特别是在电机驱动中,特别是在传统PMSM的双闭环控制中。这个仿真不仅包括载波起点采样以及载波中点采样的Simulink模型,还囊括了其他模块,如载波调制PWM简化版SVPWM、延时补偿模块以及死区模块。
二、模型介绍
- PMSM的传统双闭环控制(版本2018b)模型:这个模型详细阐述了PMSM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包括电压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等关键模块。模型已经进行了离散化处理,与实验效果非常接近。
三、模块详解
- 载波调制PWM(简化版SVPWM):这是通过简化版的方式来展示PWM调制的过程,使得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其工作原理。
- 1延时补偿模块:该模块用于补偿电路中的延时,确保信号的同步性。
- 死区模块:在PWM切换时,确保没有电流从电源流过,有助于稳定电流波形。
四、仿真结果及对比分析
本次仿真的主要目标是对比不同PWM对齐方式以及电流采样方式对控制的影响。具体来说,可以对比使用不同PWM对齐方式和电流采样方式时的响应特性,以及实验效果与仿真的接近程度。
从实验效果来看,四个模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性能特点。例如,采用中心对齐边沿对齐PWM的仿真结果显示,能够更好地稳定电流波形,提高响应速度。而在传统双闭环控制中,由于加入了电压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等关键模块,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五、总结
本次技术随笔展示了PWM仿真及控制对比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四个模型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PWM对齐方式及电流采样方式对控制的影响。同时,通过的离散化处理和实验效果与仿真的接近程度分析,也体现了该研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该仿真为中心对齐/边沿对齐PWM的仿真,同时包括载波起点采样以及载波中点采样的simulink模型。
模型为PMSM的传统双闭环控制(版本2018b),模型中还包括以下模块:
1)采用载波调制PWM(简化版SVPWM)
2)1延时补偿模块
3)死区模块
此四个模型可以有效对比不同PWM对齐方式以及电流采样方式对控制的影响。
已经完全离散化,与实验效果非常接近。
simulink仿真模型以及相应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