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电信网(NGN)基本技术

下一代电信网(NGN)基本技术

主要内容
一. NGN的特点
二. 国内外现状
三. 向NGN网络演进
四. NGN与其它网络的互连互通
五. 国内外实验情况
六 . 对NGN/软交换发展趋势的认识
七. NGN/软交换标准研究工作
一. NGN的特点
1. 通信网的变革
◆通信网络的发展将由过去的单一网络向综合方
向发展
◆通信网络的业务也在相应的转变
话音为主转变为数据为主;电话网传数据转变
为数据网 传电话;有线无线的融合;
◆网络向宽带化、分组化演进
◆IP技术逐步成熟,IP网络也初具规模
◆通信网络满足随时业务的生成
◆综合多业务将成为通信网的发展方向
◆电信业已经由网络的竞争转变为业务的竞争
2. NGN的特点
• 下一代电信网NGN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它包含了
正在发生的网络构建方式的多种变革。
-从业务上看,NGN 支持话音、视频和多媒体业务。
-从网络上看,NGN包含业务网和传送网,覆盖核心网和边
缘网。
• NGN有以下三大特征:
• 一是NGN网络结构对话音和数据采用基于分组的传送模式,
采用统一的协议。
• 二是NGN也是业务独立于网络的网络,通过业务与呼叫控
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
允许业务和网络分别提供和独立发展。
• 三是NGN通过网关设备实现与现有网络,例如PSTN,
ISDN和GSM等的互通,同时NGN也支持现有终端和IP智
能终端。
传统语音网信令网
下一代网络(NGN)体系结构
数据库
softswitch
业务平台OSS 业务层
控制层
Core Packet Network
信令网关边缘层
核心层
媒体网关
分组语音网
分组接入设备
softswitch
– 边缘层:通过各种接入手段将各类用户连接到
网络, 并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网络上传
递的信息格式,例如:将话音信号分割成ATM
信元或IP分组。
– 传送层: 采用分组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具有
QoS保证、高可靠性和大容量的统一的传送平
台。
– 控制层:完成与业务无关的基本的实时呼叫控
制和接通控制功能,目的是支配网络资源。 软
交换可支持各类协议接口,如H.323、H.248、
SIP、BICC、SIGTRAN和MGCP等。
– 应用/业务层:包括:
1. 操作维护支撑系统OSS/BSS,包括
网络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计费
营帐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策略服务
器、认证,鉴权和计费服务器(即
AAA服务器)。
2.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的额外的增
值业务,通过SCP,App server提供。
也可向第三方厂家提供开放的业务接
口,由第三方开发业务。
二. 国内外现状
• NGN是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厂商都在讨论的
热点技术,也是国外许多标准化组织和
论坛包括IUT-T,IETF,ETSI,3GPP,
3GPP2等研究的工作重点。
• ITU-T认为NGN是全球基础设施GII的具体实
现,NGN代表了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其实
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网络互通和业务互
通是NGN研究的关键内容,NGN的体系架构
将是层次化的。
• ITU-T认为NGN是全球基础设施GII的具体实
现。
• ITU-T 第13研究组已开始准备和组织NGN标
准化项目的实施,2002年11月将完成项目
的定义阶段。2004年全面定义有关NGN的内
涵、相关的网络体系模型和实施导则。
• ITU-T和ETSI讨论的有关NGN应研究的关键技术
问题包含以下领域:
1)体系结构和协议:研究确定NGN网络体系和参
考模型;研究NGN的协议分层体系, 以体现
NGN业务和网络分离的特性;研究基于GMPLS
的控制和协议体系;研究光VPN的体系结构和协
议;考虑使用通用的参考模型来标识运营商内或
运营商间支持NGN所需要的通信流程;定义与
传统终端所需要的互通功能;定义BICC协议用
于中继层面;确定跨越异构网络如何支持端到端
业务、呼叫控制和用户移动性等。
2 ) 网络控制和端到端的QOS : 研究和定
义QOS业务量工程要求;研究基于GMPLS/以
太网传送的OAM和链路控制协议;完成用于话
音的端到端QOS等级,研究用于端到端多媒体
业务QOS的等级要求及其各自媒体组件的QOS
等级要求;研究如何使用网络低层的QOS机制
获得高层QOS;研究运营商间网络低层QOS控
制机制;研究QOS的端用户规则;研究传输网
规模对QOS的影响和接入网上传输呼叫对QOS
的影响等。
3)网络管理:实现NGN网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由
于NGN是基于开放式接口的并且允许不同种类
的业务进入一个网络, 网络管理必须在多厂商
和多业务的环境下进行, 因此有必要定义适用
于NGN要求的基本网络管理业务和接口(故障
管理、性能管理、用户管理、计费管理、业务
量和路由管理等);完善和增强核心网络管理
的体系等。
4)网络安全:NGN网络的一个特点是开放式接口
增多,安全性方面的风险也相应增大,因此有必
要开发NGN的安全性体系和操作安全性导则;
开发NGN所需的特定安全性协议,API和工具,
例如加密、信息摘要和数字签名等。
5)其它问题 :研究会晤和呼叫管理;计费机制
(呼叫和事件详细记录的采集);帐务网络资源
策略管理等),研究支持紧急呼叫业务和优先服
务的的机制, 研究NGN网络的编址等。
Open platform
Network control
<Infrastructure>
- Intergrated wire and wireless
- packet network
- All optical network
Multimedia service
Intergrated wire and wireless
Broadband Infrastructure
- Open interface
- Packet infrastructure
<Indivisual network>
<NGN>
wire
service
wireless
service
Internet
service
PSTN
Mobile
network
Packet
(ATM/IP)
Multi-service
Fixed Mobile
Service Plane
PSTN
IP
Media gateway CAA
Gatekeepers
or Proxy SIP
SCP SCP/IP
Management
CCF
SIP
INAP/IP
SS7
Signaling
gateway
H.323
Sigtran
API
Application
server
NGN要求
l NGNs may be realized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ways
l Interworking will remain a key issue, given the diverse
implementations of NGNs
l Fundamental changes are occurring in the functionality of
layers in layered architectures
l Fundamental changes are occurring in the ways in which
protocols may be stacked upon each other
l The boundary betwee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s becoming
blurred
l Coherence functions are required to provide end-to-end
services across multi-provider domains
l Better models for describing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services are required.
1)End user’s requirements
• Seamless services without any limitation
• Ease of use integrated terminals for wire and wireless
services
• Use same numbering and naming systems
• Support different billing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QoS
2)Provider’s requirements
• Cost effective investment with maximizing ability of sharing
network between providers
• Provide open interface platform between services and
network resources available to any third party providers
• Provide integrated billing system between providers
• Support mobility and roaming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
Layer
Control
Bearer
Service Control
Layer Softswitch
Control
IP Service
Switching
Application
Services
Network Transport
Layer
PSTN
Internet
Multiservice
Packet Switching
X X X X
X
Core network
X
Optical Core
Broadband
Access
GbE GbE
DSLAM DSLAM
Access
Network
RAS RAS
Frame/
ATM
Frame/
ATM
Wireless Wireless
CPE CPE
Media
Gateways
Metro Optical
X
X X
X
Past : Seper. of Voice & Data Transp.
Circuit Switch.
Access Capa.
Circuit Switch.
Transp. Capa.
Packet Switch.
Transp. Capa.
Near Past : Sep. of V & D Access
Circuit Switch.
Access Capa.
Circuit Switch.
Transp. Capa.
Packet Switch.
Transp. Capa.
Packet Switch.
Access Capa.
Present : Integration of V & D Transport
Circuit Switch.
Access Capa.
Circuit Switch.
Transp. Capa.
Packet Switch.
Transp. Capa.
Packet Switch.
Access Capa.
Future : Integration of V & D Access and Transp.
Packet Switch.
Transp. Capa.
Packet Switch.
Access Capa.
• NGN Opportunities exists TODAY for Mobile networks
• All 3G standards definitions include options for NGN
– UMTS, CDMA 2000
• New wireless data services demand network QoS
– QoS/SLA, address management, service class management,
dynamic bandwidths allocation, data service charging,
flexible billing mechanisms (pre-paid, micro-payment)
– Openess of data stream control layer towards data application
layer
• Seamless convergence of mobile circuit services with new
managed data applications into one common NGN architecture
– Voice becomes data traffic
– QoS-sensitive data traffic principally under full network control
NGN for Mobile
GSM Transit offload with IP based HLR
M1
PSTN
Long Distance
GSM MSC
GSM MSC Cellular NW
Cellular NW
Fixed NW
Fixed NW
F1
F2
M2
SS7 Signaling GW
Trunking GW
Trunking GW
GMSC Softswitch
Managed IP
Core Network HLR
Mobile
Feature Server
TEX
TEX
UMTS R5 (All IP)
UMTS R4 NGN
UMTS
starting
point
UMTS
final
target
M S C S e r v e r
a n d G W
M u l t i m e d i a C a l l
S e r v e r a n d V o I P
G W
G P R S R 0 0
3G Mobile Network Evolution
M u l t i m e d i a C a l l
S e r v e r a n d V o I P
G W
G P R S R 0 0 UMTS R4 NGN
M S C R 9 9 w i t h
A A L 2 S w i t c h i n g
M u l t i m e d i a C a l l
S e r v e r a n d V o I P
G W
G P R S R 0 0
M S C R 9 9
M u l t i m e d i a
C a l l S e r v e r
G P R S R 9 9
UMTS R3/R4
UMTS R3
M S C R 9 9
G P R S R 9 9
The Role of Softswitch in
3G Mobile Network
Gf
Gi
Iu
Gi Mr
Gi
Ms
Gi
R Uu
MGW
Gn
Gc
TE MT UTRAN
Gr
SGSN GGSN
EIR
MGCF
R-SGW *)
MRF
Multimedia
IP Networks
PSTN/
Legacy/External
Applications &
Services *)
Mm
Mw
Legacy mobile
signallingNetwork
Mc
Cx
Alternative
Access
Network
Mh
CSCF
CSCF
Mg
T-SGW *)
T-SGW *)
HSS *)
HSS *)
Applications
& Services *)
MSC server GMSC server
Mc Mc
D C
SCP
CAP
MGW
Nb
Nc
Iu
Iu
R-SGW *)
Mh
CAP
CAP
R Um
TE MT
BSS/
GERAN
Gb
A
Iu
REF : 3G TR 23.281 v1.0.1 (2000-07)
CS Domain
IP Multimedia
Domain
PS Domain CSCF
MGCF
SIP
H o m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u P S
U T R A N
( A c c e s s )
I n t e r n e t
P L M N
P S T N / I S D N
I u C S
A T M / I P P a c k e t
B a c k b o n e
ATM
M G C C S C F
( M M C S )
M e d i a
G a t e w a y
ATM /M P L S /IP
U M T S M G
I M D o m a i n
3G R5 Core Networks
S C P H S S V H E M M A S
3G
V M S C
3G
V M S C
S G S N G G S N
R N C
三. 向NGN网络演进
1.向NGN网络演进的推动力
• 通信网络从电路交换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演
进已成为不争的,但对运营商和厂商来说,如何很好
地解决现有网络的无缝融合和平滑演进却是首先面对
的问题。
• NGN网络的结构不仅有利于话音和数据的融合,而
且也有利于光传输与分组技术的融合,以及固定网络
与移动网络的融合。
• 向NGN网络演进的主要推动力是当数据业务将取代话
音业务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时,向以数据为主的分组网
络演进不可避免,但由于话音仍是一种重要的业务,
这就要求下一代网络必须根据不同业务的要求提供相应
的QoS保证。
• 向NGN网络演进的第二个推动力是用户对各种
类型的高级业务和应用的需求,尤其是对多媒
体业务的需求, 从运营商的观点来看, 向用户
提供范围广泛、使用方便的业务可以获得更多
的收益,保护用户竞争力,因此NGN是业务驱
动的网络。
• 向NGN网络演进的第三个推动力是电信市场的
竟争加剧促使老牌运营商开始检查自己的经营
模式,而新运营商则寻找更有赢利的商机,因
此,NGN网络必须支持各种经营模式,为每种
模式提供最有效益和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
• 老牌运营商通常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他们的传
统话音网络过渡到以数据或IP业务量为主的新
的网络结构, 同时又及早利用NGN网络带来的
好处, 尽可能地减少网络过渡的费用, 多采
用渐进的、重叠的过渡策略, 逐渐增强现有网
络的能力,因此通常从长途/汇接网络开始,再
进入端局和接入。
• 新运营商则一开始就建立NGN网络,以尽快打
入充满竟争的电信市场,因此通常从端局开始。
不同的运营策略意味着不同的优先次序,但最
终都是提供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完
成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化网的过渡。
2.软交换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和演进的方式
• 软交换系统与传统的交换系统最本质的
区别是将媒体接入、呼叫控制与应用业
务相分离,融合传统的语音网络和新型
的分组数据网络,以及开放的业务开发
环境,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软交换对现
有网络进行改造和演进的方式。
1).交换长途/汇接网络NGN解决方案
• 软交换长途/汇接网络解决方案可以满足运营
商替换传统的长途/汇接交换机的需要而建立
一个NGN重叠网,以处理其骨干网上日益增长
的话音业务和多媒体业务需要,可提供面向
下一代网络的长途/汇接及国际网关功能,使电
信运营商能利用先进的分组技术提供电信基础
和增值业务。
• 该解决方案为运营商带来的诸多利益:增加网
络资源的利用、通过增加或捆绑数据服务,增
加运营商业务收入、优化现有的网络架构、促
进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过渡。
图 软交换长途/汇接网络解决方案
中继网关
用户A
Class-5
E1 中继网关E1
IP/ATM
IP 控制
软交换
SS7
用户B
Class-5
Class-4
PSTN SS7-ISUP SS7-ISUP
2). 端局NGN解决方案
• 软交换端局解决方案可以满足运营商替换传统
的电路交换机的需要、或者说它允许运营商建
立一个NGN重叠网, 以处理其服务地区的某一
范围(如新的商业区)内用户的大量增长,或
者说它允许运营商建立一个城域IP电话网。
• 一个软交换系统可以部署在大型网络的边缘,
也可以作为核心设备部署在小型网络的中心。
• 与电路交换机不同的是, 软交换设备可以为各
种智能终端提供服务, 如H.323终端、 H.248
终端、MGCP终端、SIP终端、3G多媒体终端等。
中继网关
各种智能终端
E1
各种接入网关
IP/ATM
IP 控制
软交换
SS7
Class-4
PSTN SS7-ISUP
• 端局NGN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 充分利用数据网的各种优势,提供多种
接入方式;
· 从业务交换的角度看,消除层次结构,
所有媒体流均为直接的、无中转的端到
端通信;
¸ 所有接入设备均处于同一层次,构成超
大容量的多媒体多业务交换平台;
¹ 为了进行平滑的过渡, 软交换设备对传
统的业务以及新的增值业务的支持是十
分重要的。
IAD
Access
services
Management
GPRS, UMTS
residential,
SME
NTU soho
OF
CNN
RPF
SPF
APF
IAD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
AN Access Node
CNN Core Network Node
ENN Edge Network Node
NTU Network Termination Unit
OT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RPF Resources Control Plat-form
SPF Services Control Plat-form
APF Access to the services Plat form
Services
Management
Resources
Management
Access
Edge /Core
Network resources
logical links
xDSL, OF
AN
RPF
ENN
Internet
IAP/ISP
Border Node
Local NGN Core NGN
3. 3.接入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接入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
Packet Packet
Network Network
DB Server OSS Client
Softswitch
TG
OLT
ONU
V5.2 H.248+V5UA
接入网
OLT
接入网
H.248
ONU
阶段一:Sofswitch和TG一起
完成对原端局交换机的改造,
TG提供标准V5.1/V5.2接口,
现有接入网能够直接接入NGN,
保护运营商的投资
阶段二:
OLT/ONU逐步演
进为AG,提供提
供H.248接口,接
入多种业务
4. 平等接入
• 三种长途网络
1) 传统电话网
2) IP电话网
3) NGN网络
• 考虑因素
1) 资费政策
2) 网络QOS要求
• 网络选择方式
• 用户选择方式
• 网络选择方式
1) PSTN用户
-首选传统长途网, NGN迂回
-一定比例的话务分担
2)NGN用户
-NGN覆盖的地区, 通过NGN
- 未覆盖的地区,经过主叫侧TG,通过传统长途网
• 用户选择方式
1) PSTN用户
-同一运营商的传统长途网
-同一运营商的NGN
-其它运营商
2)NGN用户
-NGN网络
-同一运营商的传统长途网
-其他运营商的传统长途网
3)H323用户
-选择H323 IP电话网, 不选择NGN
四. NGN 与其它网络的互连互通
• 作为一个网络演进方案,NGN必须考虑已有投
资,实现与现有网络的互通,从而保证网络的
平滑过渡。
• 由于NGN网络采用的是信令和承载分离的分层
网络结构,所以需要不同的功能实体来分别实
现信令和媒体的互通。
• 媒体的互通主要是与电路交换网互通时需要考
虑的问题,NGN通过媒体网关来实现媒体的互
通。
1.软交换网络之间的互通
•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设备,各运营商在
组建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网络时,其网络体
系架构可能有所不同,但至少应在逻辑上分
为两个层面:运营商内部软交换网络层面和与
其他运营商互通的软交换互通层面。
• 软交换网代表运营商内部的软交换网络,负责
为该运营商内的用户提供呼叫控制、地址解析、
用户认证、业务等功能。
软交换互通点
软交换网
MG SIP
终端
H.248
终端
MGCP
终端
与其他运营商的互通
与运营商内非软交换网的互通
2 NGN与H.323网络互通的网络框架
• 基于H.323协议的IP电话网络已经覆盖了我国主
要省市,因此在组建软交换为核心的NGN网络时,
应充分考虑与现有H.323网络的互连互通
• 互通协议建议采用H.323协议.
• 当软交换网与H.323网分别在不同运营商时,互
通点设置在软交换互通点和顶级网守之间;
• 当软交换网与H.323在网在同一运营商时,互通
点由各运营商根据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顶级网守
一级网守
二级网守
一级网守
MGC
H.323
终端
H.323
网关
MG
软交换网络H.323网络软交换网络
MG SIP
终端
H.248
终端
MGCP
终端
MG SIP
终端
H.248
终端
MGCP
终端
软交换互通点
软交换网
软交换互通点
软交换网
1) 网关直接路由的组网方式
l 软交换需通过H.225 RAS 消息向网守进行地址解析,与H.323 网关交互Q.931 信令
和通过H.245 进行媒体协商,如果将软交换和它所控制的媒体网关合在一起,在
H.323 侧看来就相当于一个虚拟的H.323 网关。
l 媒体网关、软交换以及H.323 网守、H.323 网关的地址都成为公开信息
MG
软交换
H.323 网关
网守 RAS
Q.931/H.245
RTP
RAS
2) 前置机方式
l 软交换与H.323 网络没有信令交互,软交换通过信令网关和
中继网关与前置机交互,通过前置机再实现与H.323 网络的
互通,此种方式实质上为与PSTN 网络的互通。
l 前置机可充当关口局的角色,保证网络的相对独立性. 运营
商可以向外界屏蔽自己内部的网络拓扑。
MG
软交换
H.323 网关
网守
RAS
前置机
信令网关
3) IP 电话(H.323)业务的继承方式
当 NGN用户通过IP电话进行长途呼叫,有两种连接方
式:
• 当NGN用户发起一个IP电话呼叫,由SS控制,通过
SS与临近的H.323 GK之间的通信,完成对NGN用户的
认证,并获得目的地H.323 GW的IP地址,在SS的控制
下,完成发端AG与目的地H.323 GW的语音媒体流的传
送。这种情况要求SS和AG支持H.323协议。
• 当NGN用户发起一个IP电话呼叫,由SS控制,将呼叫
接续至传统的电话网,通过传统方式完成NGN用户IP
电话的接续。
AG H.323GW
SS
北京
LS
01012345678
179XX+1+帐号+密码+
01012345678
H.323GK H.323GK
H.323GW
LS
(1)
(2)
3 NGN 与PSTN/ISDN 互通的网络框架
(1) 软交换位于端局/城域网时的互通框架结构
SIP/H.248/MGCP终端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中继网关PSTN/ISDN IP/ATM网
软交换网电路交换网
软交换
(2) 软交换位于汇接局或长途网时的互通框架结构
软交换
中继网关中继网关PSTN/ISDN
本地网
IP/ATM网
PSTN/ISDN
本地网
电路交换本地网 软交换网电路交换本地网
4.NGN与SS7信令网互通
• 当NGN通过信令网关与SS7信令网互通时,信
令网关有两种组网方式:代理信令点方式和信
令转接点组网方式。
• 代理信令点方式下,信令网关与软交换共享
一个信令点编码,共同提供完整的信令点功能,
信令适配协议为M3UA;
• 信令转接点组网方式下,信令网关有自己独立
的信令点编码,可提供完整的信令转接点功能,
信令转接点组网方式可通过两种适配协议来实
现:M2PA和M3UA,M2PA方式下,软交换中
包含MTP3功能,M3UA方式下,软交换中不包
含MTP3功能。
5.与智能网的互通
l 软交换网络通过信令网关与现有的智能网的互通;
l 为了与智能网互通,软交换必须具备智能网的SSF 功能,在智能网侧看来,
软交换就相当于一个SSP。
SS7网络
SCP
媒体网关
SSF/软交换 SG
PSTN/ISDN
6. 与SIP 网络体系的互通
l NGN 与SIP 网络互通时,软交换必须能够实现PSTN/ISDN 侧的电路信
令与SIP-T 信令之间的映射或转换,并且软交换还必须具备SIP 用户代理
功能,主要是代表PSTN/ISDN 侧的非SIP 终端向IP 侧发出SIP 呼叫请求
和对来自IP 侧的SIP 呼叫作出响应。
l 软交换与SIP 网络的互通分为如下两种情况:呼叫自软交换侧发起,终
结于SIP 网络,以及呼叫自SIP 网络发起,终结于软交换网络。
l 第一种情形下,软交换网络应该能够根据被叫的E.164 号码或者SIP
URI 解析出被叫对应的SIP 服务器的IP 地址,然后向此服务器发出呼叫请
求,SIP 服务器再将消息传送给SIP 终端;
l 第二种情形下,SIP 服务器应能根据被叫的E.164 号码解析出相应的软
交换的地址,然后将呼叫请求送至软交换。
MG
软交换
SIP 终端
SIP 服务器
RTP
SIP
SIP
7. 与移动网的互通
(1) 软交换作为端局与长途网的互通框架结构
• 在移动本地网中,软交换可位于端局,通过媒
体接入网关与无线接入子系统的功能实体相连。
• MSC Server与用户媒体网关和中继媒体网关配
合,共同完成用户端局。
无线接入网MGW MGW
MSC server
HLR/AUC
发/终端长途局
承载
信令
本地网长途电路网
信令网

STP
(2) 移动软交换作为长途与本地移动网
之间的互通
• 这种方式下,移动软交换的网络互联方
式与固定网此类方式相同。
五. 国内外实验情况
• 目前,包括美国的Bell Atlantic、Level3、英国
电信BT、英国大东等在内的各大国外运营商已分
别展开了NGN试验,并不同程度地取得阶段性的成
果。为在下一代网络技术、业务、运营上尽早作
好储备。
•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联通、中
广卫等已开展NGN(软交换)的试验工作,总体来
说,NGN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但由于各层技术的
迅猛发展,NGN的建设在未来的2-3年内将启动并
逐步商用,而从现有网络到NGN的演进将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
• 在软交换领域,国内厂商已经凭借自身实力与国
外厂商真正地平起平坐。
国内软交换的实验情况
• 参加中国电信试验的有中兴、阿尔卡特、北电、
爱立信、BISC
• 参加网通控股试验的有:中兴、CISCO、UT斯达
康等。
• 参加中国联通试验的有:华为、中兴、LUCENT、
阿尔卡特、BISC、北电、爱立信等。
• 参加中国铁通公司的实验的厂家有华为、中兴、
北电等。
• 参加中广卫软交换试验的有华为、中兴、阿尔卡
特、BISC等。
• 中国网通:积极准备中
• 中国移动:积极准备中
六. 对NGN/软交换发展趋势的认识
1. 为什么NGN/软交换
1) NGN驱动网络融合
2) 技术逐步成熟
3)更丰富的Feature, 运营空间更广,策略更灵活
4)更容易发展集体用户
多媒体综合通信能力
5)NGN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也是渐进

6)采用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软交换组网, 有组
于产生股市新形象
7)可以提前预铺3G核心网,赢得竞争优势
2. 目前开展软交换的挑战
1)经济问题
国外软交换价格低于交换机
2)商业模式
• 国外:业务运营
• 国内:通过价格和业务量刺激话务量
• 受政策影响较大
3)运营问题
维护、帐务、管理体系?
4) 相关技术问题
网络结构、安全、IP地址等等
5)业务创新应是NGN的关键内容
3. NGN/软交换的技术问题
1) NGN承载方式 ATM? IP?
ATM AAL1/AAL2/AAL5 PVC/SVC
IP QOS
2)组网问题
软交换是一种发展中的新技术,从信令系统到
体系结构都还需要逐步完善和成熟,目前国际
上尚无大型网络的组网和运营经验,仍仅处于
起步阶段。而传统电信网经过长期的运营积累,
在网络组织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而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尚无成功或
失败的经验,是采用基于软交换的全平面结构,
还是分区域选路结构等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都有
待进一步的探索。
3)网络可靠性问题
如何保证?双归属?
4)大量智能终端/IAD的远供问题、身份识别与
鉴权、用户故障诊断?
5)多协议互通问题
协议尚未做到兼容性,标准还在发展之中。不
同厂家的软交换在技术标准的选用及协议的兼
容性方面还难以做到相互兼容。BICC协议、
SIP-T协议和H.248协议、SIP协议、H323协议、
MGCP协议等也在发展之中,协议的选项需要
运营商根据业务的需要来进一步确定。
6)软交换系统的很多业务仍然在软交换内部实
现,这与软交换系统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的目
标还有一段距离,如何真正实现业务的开放,
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应如何配合工作,开放
API接口的业务开发能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
探索。
7)QoS没有最终的解决方案。
8) NGN的一大优点是业务和网络调配互不关联,
但媒体网关和软交换的网络调配关系密切,必
须对软交换和媒体网关进行综合网络管理, 对
于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综合网络管理有待进一
步的探索。
9) 软交换系统网管能力有限,不能达到与PSTN
网、SDH网那样的管理能力, 无法监控网络状
态, 尤其是很难管理IP智能用户终端设备,用
户故障后, 用户的测试、故障排除和故障定位
等功能都有待实现,不利于大规模网络的应用。
10) 还有像IP地址、号码资源、网络安全、网络
之间互通互连这样跨技术和政策领域的问题需
要解决。
七. NGN/软交换标准研究工作
1.NGN网络组网技术
• 确定NGN网络体系和参考模型;
• NGN的协议分层体系
• NGN组网技术
• 协议兼容性
• NGN业务模型
• NGN QOS
• NGN综合网管
• 研究NGN网络的编址
• 网络互通和业务互通
• NGN网络安全要求
• IP v6 技术等
2.设备方面
•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 ATM中继媒体网关技术规范
• IP中继媒体网关技术规范
•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技术规范
• 综合接入设备(IAD)技术规范
• 媒体服务器技术规范
• 媒体网关控制器技术规范
• 信令网关设备技术规范
• 支持多媒体业务的MG技术规范
• 支持移动业务的MG技术规范
•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修订版)(支持多
媒体和移动业务)
2.设备方面(续)
• IP智能终端技术要求
• 软交换设备测试规范
• ATM中继媒体网关测试规范
• IP中继媒体网关测试规范
•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测试规范
• 媒体网关控制器测试规范
• 信令网关设备测试规范
• IP智能终端测试方法
• 支持多媒体和移动业务的软交换设备测试方法

3. 协议方面
• H248协议技术要求
• MGCP协议技术规范
• SIP与H323协议互通技术要求
• BICC协议技术规范
• SCTP协议技术规范
• M3UA协议技术规范
• M2UA协议技术规范
• M2PA协议技术规范
• PARLAY协议技术要求
• IUA协议技术要求
• V5UA协议技术要求
3. 协议方面(续)
• H248协议测试方法
• MGCP协议测试规范
• BICC协议测试规范
• SCTP协议测试规范
• M3UA协议测试规范
• M2UA协议测试规范
• M2PA协议测试规范等
4. IP v6 方面
• IP v6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 IP v6 技术要求- IP v6
• IP v6 技术要求-网络与地址结构
• IP v6 技术要求-OSPF协议
• IP v6 技术要求-BGP协议
• IP v6 技术要求-支持计算机移动部分
• IP v6 路由协议一致性测试技术研究等
• NGN技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吸取了IP、ATM、IN和
TDM等众家之长(短?),形成分层的全开放的体系
架构,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支持多媒体业务和移动业
务的软交换技术将成为未来新一代通信业务的核心。
• 对NGN的研究刚刚开始,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
不断完善(组网技术、协议兼容性、业务、QOS、综
合网管、 IP地址、号码资源、网络之间互通互连等),
但积极试验和发展NGN已成为目前电信界考虑的重大
战略性趋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