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第二周周总结

数组:

引言:变量存储同一组数据的弊端:

1:命名和书写繁琐、2:使用的效率低下

引入数组概念:

数组:是内存中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作用:是为了同时存放多个相同数据类型的值

 创建【代码演示】

第一种方式:先声明,后指明长度

数据类型 [] 数组名;//声明
数组名=new 数据类型[长度];
​//案例书写
int [] arr;
arr=new int[3];

后续补充:

数据类型 []数组名;、数据类型[]数组名;、数据类型 数组名[];

书写要求:

1:数组创建时,必须指明长度,作用为方便内存分配空间

2:长度必须为整形

第二种:声明的同时直接指明长度

数据类型[]数组名=new 数据类型[长度];
//代码演示:
int []arr2=new int[3];

第三种:创建的同时直接存放数据

数据类型 []数组名=new 数据类型[]{值1,值2,值n};
//案列书写:
int [] arr3=new int []{10,20,30,40};

补充:1:数组长度由值的个数决定

        2:右侧[]中不可再次指明长度

第四种:创建的同时直接存放数据【简写】

数据类型[]数组名={值1,值2,值n};
//案列演示:
int[]arr4={10,20,30,40};

补充:无法先声明,后{}|直接赋值

正确错误对比:
int []arr5;
arr5={10,30,40}//错误
arr5=new int[]{10,20,30,40}//正确

使用说明:

1:通过下标操作数组元素、2:下标从0开始,至数组长度前一位结束、3:通过下标取值赋值

//取值:
数组名[下标];
//存值:
数组名[下标]=值

4:下标的使用不可超出范围,否则会爆出数组下标越界异常,

//报错代码:
java.lang.ArrayIndexOutBoundsException;

5:可以通过数组名.length动态获取数组长度

遍历

概念:依次获取查看数组的数据

for(int i=0;i<数组名.length;i++){
        //i代表下标
        //通过数组名[i]获取当前正在被遍历的数组值
}

数组进阶:

1:数组时引用类型,2:底层存放:栈中存放引用名(数组名)引用名对应堆中的一块空间,堆空间中存放数组的具体信息(值)3:引用类型之间相互赋值传递的是堆地址4:”逢new必开“:只要执行到new关键字,堆中一定会开辟空间5:为了博正内存空间的正常分配,数组存在默认值

备注:

默认值:是编译器给的,是空间的第一次赋值,初始值:是程序员手动第一次赋值,

默认值补充:

int 0、double 0.0、boolean:false、char:空、String :null

数组扩容:

1:创建一个长度更大的数组(通常为原数组的2倍)

2:将原数组的数据赋值到新数组中

3:将引用的地址转向新数组

第一种方式:利用for循环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原数组:整形数组
        int a[]={10,20,30,40};
    //需求:将数组a扩容2倍
    //第一步:创建一个长度为a的两倍的数组
    int [] newa=new int[a.length*2];
    //第二步:将原数组数据赋值到新数组中
    //遍历数组a
    for(int i=0;i<a.length;i++){
        //将当前元素的值赋值给新数组
        newa[i]=a[i];
    }
        a=newa;
    //查看原数组数据:
    for (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

第二种方式:利用arraycopy方法

System.attaycopy(原数组名,原数组复制起始下标,,新数组名,新数组存放其实下标,复制长度)

第三种方式:利用copyOf方法

新数组地址 java.util.Arrats.copyOf(原数组名,预期的数组长度)

数组缩容同理

数组排序

冒泡排序:

1:让相邻的两个位置进行比较,每轮比较结束之后都会确定一个值(从后往前)

2:实现思路:外层循环代表比较轮数,内层循环代表比较次数

int []a={12,32,45,65,78};
for(int i=1;i<a.length;i++){
    for(int j=0;i<a.length-1;j++){
        //让下一个元素和当前元素比较
        //从小到大,小于号,从大到小,大于号
        if(a[j+1]<a[j]){
            int temp=a[j+1];
            a[j+1]=a[j];
            a[j]=temp;
        }
    ]
]

选择排序

1:固定一个下标位置,让其它下标位置与其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决定是否换位

2:每轮比较结束后,固定下标位置的值将被确定

3:实现思路:外层循环遍历固定下标,内层循环遍历与其比较的下标

int[] a = {99, 55, 77, 1};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 1; i++) {//固定的下标范围
            for (int j = i + 1; j < a.length; j++) {//比较的下标
                //判断比较位置的值是否小于固定位置的值
                //从小到大:小于号  从大到小:大于号
                if (a[j] < a[i]) {
                    //值换位
                    int temp = a[j];
                    a[j] = a[i];
                    a[i] = temp;
                }
            }
        }

JDK排序

java.util.Arrays.sort(数组名):对数组元素进行快速的升序排列
 

int []a={22,34,54,64,12,23}

Arrays.sort(a);

面向对象基础:

引言:

面向过程:关注的是实现需求的步骤,面向对象:关注的是实现需求的方式

ps:面向对象底层包含面向过程

对象的理解:

对java来讲:”万物皆对象“

对象:指操作单位:任何内容都可以被认定为独立的操作单位,

对程序来讲:是计算机内存中的一块存储空间,用来存放现实生活中的对象内容

对象间的关系

第一种:is a  :对象与对象间的继承

第二种:has a一个对象包含另一个对象

第三种:use a 一个对象使用另一个对象

类的补充:

类:是用来描述同一批具有相同特征和行为的对象

描述该批对象都具有那些共有特征和行为

约束相同对象应该具有那些特征和行为

测试类:拥有主函数,可以直接运行

描述型的类:描述对象,没有主函数,无法直接运行类

类和对象间的关系:

重点:1;类是对象的模板,2:对象是类的实例,

注意:一个模板可以拥有多个相同相似的实例

必须先存有模板,才能通过模板构建实例                                                 类的组成:

包:com.xxx.entity

1:属性:用来描述特征,也称为全局变量,成员变量,成员属性等

特征:对象有什么

//只声明
数据类型 数据名;
//声明的同时赋初始值
数据类型 属性名=值

位置:类的内部,方法的外部,通常写在类的最上方

局部变量属性
位置方法内部方法外部
作用范围:从定义行开始,至直属代码块结束整个类
命名冲突同一作用范围内,不可重名可以与局部变量重名,优先级更高
默认值:没有

方法:用来描述行为,也成为成员方法,实例方法等

函数是方法的一种,也称为静态方法,需要添加static修饰符

访问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列表){
    //    操作语句
}

位置:类的内部,其他方法的外部,与属性平级

创建对象

类名 对象名 =new 类名()

测试类:com.xxx.test

对象访问

1:访问属性:

取值:对象名.属性名

赋值:对象名.属性名=值;

2:访问方法

对象名.方法名(实参)

构造方法

作用为创建对象,且对创建必须借助构造方法

无参构造:

访问修饰符 类名(){};

有参构造:

访问修饰符 类名(数据类型 参数名1,数据类型 参数名2,数据类型 参数名n){

        属性名1=参数1;
        属性名2=参数2;
        属性名n=参数n;
}

语法特点:

1:没有返回值部分

2:方法名必须与类名保持一致

3:访问修饰符通常为public

使用特点:

1:创建对象语法解析

类名 对象名=new 类名()

左侧类名:声明创建的为哪个类的对象

右侧类名():调用构造方法

2:只能通过new关键字调用

3:语法补充:

利用有参构造创建对象:
类名 对象名=new 类名(实参列表);

4:无参与有参创建对象的区别:

无参构造只创建对象

有参构造在创建对象完成后可以为属性赋初始值

5:类中会默认存在一个无参构造,当类中手动定义构造后,默认存在的无参构造将会失效

6:无参构造可以存在0-1个,有参构造可以存在0-多个

7:根据实参列表决定执行的是那个构造

方法重载

引言:当面对多个功能相似或想同的方法时,方法名之间的定义繁琐以及调用时的匹配繁琐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用:允许多个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命名一致,简化程序员定义与调用时的负担

使用规则

1:在同一类种,方法名相同,参数列表不同

2:与访问修饰符,返回值类型,异常没有关系

this关键字

代表当前对象

this.

指明或调用本类的属性或方法

指明本类属性:this。属性名
调用本类方法:this.方法名(实参) 不常用

有参构造的标准语法结构:

public  类名(数据类型 属性名1,数据类型 属性名2,数据类型 属性名n){

          this.属性名=属性名;

}

this()

调用本类其他构造的内容

使用

1:根据实参列表决定执行的是那个构造的内容

2:必须写在构造方法有效代码的第一行

3:无法递归调用

封装

引言:是一种屏障,作用为防止对象数据被外界任意访问和更改

步骤:

1:数据私有化

private 数类型 属性名;
含义可作用范围
public公共的,公开的所有位置都可以访问
private私有的本类内部可以访问

私有化之后的属性只有定义其的内部可以使用,其他类无法访问

可以选择性的对属性进行私有化操作,但是通常情况下,所有属性都应该参与私有化

2:提供取值(getter)、赋值(setter)的方法通道

getter:get+属性名(属性名首字母大写)

如果属性类型为布尔类型,is+属性名(首字母大写)

public 返回值类型 getXxx(){

        return 属性名        

}

有返回值,无参数

返回值类型与对应属性保持一致

setter:set+属性名(属性名首字母大写)

public void setXxx(数据类型 属性名){

                this.属性名=属性名

}

无返回值,有参数

可以选择性的为私有化属性提供getter、setter方法,但是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具备

使用

属性封装之后,无法再通过对象名.属性名那个的方式访问属性,需要通过调用方法来实现

取值:对象名.getXxx()

赋值:对象名.setXxx(实参);

访问修饰符

控制内容可被访问的范围

本类同包非同包子类非同包非子类
private(私有的)
default(默认的)
protected(受保护的)
public(公开的)

1:degault身为访问修饰符,无法显示声明

2:只有public和default可以修饰

3:四个访问修饰符都可以修饰属性、方法、构造

4:四个访问修饰符都无法修饰局部变量

对象的创建过程

又名属性的三个赋值时期

1:给属性开辟空间,赋默认值(必须执行

2:给属性赋初始值

3:执行构造内容时再次赋值

继承

实际开发中,类与类之间代码会出现冗余,处理方式:将重复代码提炼至第三个类,书写双方之间的继承关系

概念:

将子类的共性内容进行抽取,生成父类,建立在继承关系下,子类可以继承拥有父类所有可被继承的内容

语法

public Class 子类类名 extends 父类类名{

}

使用

1:必须建立在is a关系之上

2:子类可以拥有独有内容

3:父类无法访问子类独有内容

4:一个类在身为子类的同时仍可以是其他类的父类

5:子类可以继承拥有所有父类所有可被继承的内容

6:一个子类只能拥有一个直接父类

7:一个父类可以拥有多个直接子类

8:父类构造,子类无法继承

9:父类的私有内容,子类无法直接继承访问

方法重写(覆盖)

在继承关系下,如果子类不满足于父类提供的方法实现,则可以选择对方法实现进行重写

概念:

子类对父类中继承过来的方法进行方法题的重写书写,简称方法重写

规则;

1:方法名、参数列表、返回值类型必须与父类保持一致

2:访问修饰符必须与父类相同或者更宽

3:不允许抛出比父类更大或更多的异常

使用:

方法重写之后,子类对象会优先执行自身重写之后的内容

父类的作用:

解决子类之间的代码冗余问题

强制子类拥有某些内容

子类的内存结果

子类的内存空间由父类内容+独有内容构成

父类封装

父类也是类,所以内部属性也应该及逆行系统性的封装

父类将属性封装之后,子类无法直接通过对象名.属性名的方式直接访问父类声明属性,必须通过对象名.getter()、对象名.setter()的形式堆属性进行访问

super关键字

代表父类对象

super()

作用为调用父类构造内容

使用要求:

1:通过实参列表决定调用的是哪个父类构造

2:必须写在构造方法有效代码第一行

3:无法与this()共存

4:子类构造第一行默认存在无参的super(),当手动调用super方法之后或书写了this方法调节之后,该默认存在的super()将会失效

语法:可以借助super()实现子类有参构造中为父类中声明的属性赋值的操作

1. 父类中正常声明有参构造
   public class Animal {
    //特征:名字、年龄、性别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ring sex;

    public Animal(){}
    public Animal(String name,int age,String sex){
        System.out.println("正在执行animal有参构造...");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sex = sex;
    }

    //getter、setter方法
   ...
    //行为:吃饭、睡觉
   ...
}
2. 子类书写有参构造,将希望赋值的形参正常声明,内部调用super()利用对应的父类有参构造实现赋值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public Dog(){}
        public Dog(String name,int age,String sex){
            //调用父类中的有参构造方法为父类中声明的属性赋值
            super(name,age,sex);
        }
    }

super.

指明调用父类属性或方法

super.属性名

super.方法名(实参)

父类属性封装之后,无法通过super.属性名访问父类属性

有继承关系的对象创造过程

1:给父|子类属性分配空间,赋默认值

2:给父类属性赋初始值

3:执行父类构造再次赋值

4:给子类属性赋初始值

5:执行子类构造再次赋值

先构造父类内容,再构造子类内容

多态

父类引用的多种具体值的不同形态

概念:

父类引用可以指向不同的子类对象

父类引用名=子类对象

父类类名 引用名=new 子类类名();

使用

1:实际创建的是子类对象

2:优先访问子类独有内容

3:无法访问子类独有内容!原因:编译不通过

4:编译器关注的是引用类型,解释器关注的是实际对象类型

ps:左边决定做什么,, 右边决定谁去做

引用类型间的类型转换

自动类型转换

父类引用=子类对象

强制类型转换

子类类型=(子类类型)父类引用

子类类名 引用名=(子类类名)父类引用名;

只能转向父类引用原本指向的子类类型

Animal a1 = new Dog();
Cat c = (Cat) a1;//错误! 运行报错
  • a1类型为Animal,满足语法规范,编译通过,但是a1的实际对象类型是Dog,不满足执行逻辑,所以运行报错

同极子类之间无法进行类型强转

多态的应用场景

多态的应用场景

用于容器:将容器(变量、数组、集合等)类型声明为大类型,则内部可以存放不同的小类型对象

2:用于参数:将方法形参类型声明为大类型,则传入实参时,可以为不同的子类对象

3:用于返回值:将方法返回值类型声明为大类型,则可以实际return不同的子类对象

接收返回时,也应该使用父类引用类型接收

instanceof关键字

==基本类型比较值,引用类型比较地址

判断引用是否于指定类型兼容

引用名 instaceof 类名

使用

1:子类对象可以被父类类型兼容

2:父类对象无法被子类类型兼容

3:同级子类之间无法兼容

大类型可以兼容小类型,但是小类型无法兼容大类型

多态的好处:

1:更加贴合显示逻辑

2:提高代码扩展性

3:减少代码冗余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