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大家好,这周分享的书籍是美国塔拉·韦斯特弗写的一本自传《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是一个关于教育,关于原生家庭的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塔拉的真实人生经历,她出生在爱达荷州山区;一个几乎病态的家庭里,父亲是个魔门教教徒,偏执狂热,他坚定一个信念,学校是给普通人洗脑的地方,送子女上学是将他们交给恶魔,除了学校,他也不相信任何政府相关机构,就这样一家七个孩子没有出生证明,也从来不去上学,他们从小就在父亲的废料场里帮忙,与世隔绝;家人生病,受伤,出车祸甚至当孩子被重度烧伤的时候也从不就医,而是靠着母亲收益甚微的草药进行治疗;
大家可能觉得这应该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偏远地区里的故事吧?其实这个事情就发生在现代社会;
别人家孩子的成长都是从幼儿园再到小学,中学,大学……而主人公塔拉的童年只有废铜烂铁,桃子罐头,枪支弹药;偏激的父亲坚信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大乱,所以他们需要准备充足的食物和武器来抵抗外敌;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荒唐的信念开始在一些孩子的心中动摇了,外面的世界真的是这样吗?有位哥哥通过自学离家上学后,属于塔拉自己的信念,也开始慢慢苏醒,她决定要像哥哥一样离开家去上学,那时塔拉只有十六岁;在替父亲工作的间歇偷偷自学;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收获了一个奇迹,杨百翰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十七岁的塔拉第一次走进真正的课堂,大学对她来说是全然陌生的世界,而且不大友好……出入校园的她不知道论文是什么,不明白教科书是用来干嘛的;她错把欧洲当成是一个国家,无法识别大屠杀这个词,她甚至以为犹太人遭受的大屠杀只不过是五六个人的规模;在生活中,主人公同样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她不知道如厕后要洗手是最基本的规则;因为父亲从小就教育她洁净是虚伪,污垢才是诚实;
曾经的她只能透过父母提供给她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并以为这就是全部。然而现在她需要击破过去的一切认知把自己打碎去适应社会,重新拼接;教育给了塔拉全新看待家人、看待世界的视角,她开始审视父亲的精神疾病,母亲的懦弱以及自己曾经承受的那些暴力;她忍受着和家庭决裂的痛苦,开始重塑自己的人生;
就这样塔拉凭借毅力和信念让自己从不及格成为全优生,获得去剑桥大学交换的机会继而在那里攻读硕士,又成为哈佛大学访学者,最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这本书我今天是看完了,读完整本书,还是有冲击感的。一方面她是讲的自己如何去消除原生家庭对她影响的,第二个就是这也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和个人教育的书;看到最后这一页,最后这一页说:“戏剧上演时,不知为何,我无法再穿过镜子,将十六岁的自己释放出来代替我。在那一刻之前,她一直在那里。无论我看上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我的教育如何辉煌,我的外表如何改变——我仍然是她。我充其量不过是内心分裂的两个人。她在里面,每当我跨进父亲家的门槛,她就出现。那天晚上我召唤她,她没有回应。她离我而去,封存在了镜子里。在那一刻之后,我做出的决定都不再是她会做的决定。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以上是这本书最后的一个片段。
所以教育不仅是我们去学校读书上学,教育更多时候也有成长过程,教育有你认识的每一个人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这个名字起的也比较好“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你当向鸟飞往你的山,英文翻译Educated;就像一只鸟要找到属于自己归宿的山一样。
新东方董宇辉老师是这样理解什么是教育?把内心你本来的好,本来的善,本来的美,本来对于自己的理解,本来对于生活的期待,本来对于远方的渴望,本来对于创造价值的憧憬,本来对于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去见证更大世界的这种想象,把它诱发出来。就是把你本身内心就有的好释放出来加强它放大它;而不是说把你变成另一个人;把A变成B,这不是教育;教育不是把A变成B;教育是把A变成更好的A,变成A+;
相信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教育除了学校里头读的这种书以外,它更多的是让一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这本书能够在纽约时报上连续畅销累计80周,而且是能被比尔·盖茨年度推荐的书籍,我看完了后觉得还比较值得一读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周分享的书《销售加速公式》,大致的内容是一位零销售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成就了全球销售管理的“传奇”。我们下周分享见啦,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