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阿里全球数学竞赛获奖名单公布,其中 00 后选手占了一半多,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写在前面】
本届比赛共吸引55000余人报名,其中00后占比超4成,而在获奖的77人中,00后更是拿走了一半的奖项。“00后”作为新时代科研新势力,正在慢慢崛起;在数学领域,他们正逐步搭建起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黄金一代”。对于这个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Dylaaan
印象中,在今年早些时候,在学校的数学楼一楼看到了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海报。可惜的是那段时间正在焦虑地准备升学,连初赛都没有参加(当然,如果是我自己参加的话,也是竞争不过现在获奖的大佬们的)。
作为场外热心观众,一直默默着关注这个比赛,今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结果终于出来啦,一起膜拜下获奖大佬吧~
一、本次竞赛的获奖结果如何?
本次竞赛评出了四个金奖,分别由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卢维潇、姚远,来自北京大学的陈泽坤,来自布朗大学的饶正昊获得。
对获奖巨神们的身世感到好奇,我稍微调查了一下,发现:
看完之后感慨,不愧是北大数院,真的培养了不少数学人才啊。
北大的学校代码为10001,而数院在北大的代码为1号。在这里可以插播一个小故事:1919年,北大实行“废科设系”,蔡元培校长在厘定各系秩序时说道,“治纯粹科学者,都要从数学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数学系为第一系。”从而,北大数学系也被称为“第一系”[4]。
另外,本次竞赛榜单中值得一提的是,00后选手揽走了一半的奖项。根据官方数据,入围决赛的00后超过了入围总人数的40%;最终获奖的名单中,00后占据了超过一半。在获奖的名单中,年龄最小的仅有16岁。
二、如何看待00后在本次竞赛的成绩?
一方面,数学中不乏有年龄小,但是表现出数学天赋、获得数学竞赛奖项,甚至年纪轻轻就取得重要成就的数学家。
往过去看,有德国数学家、“数学王子”高斯(Gauss,1777-1855),年少时就天赋异禀,并在19岁时得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方法;法国数学家伽罗瓦(Galois,1811-1832)去世时年仅21岁,但却是现代数学中群论的创建者。
而在近代,华裔数学家陶哲轩(Terence Tao)13岁就获得IMO金牌,16岁大学毕业,21岁在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24岁就被聘为教授。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在高中参加数学竞赛培训时,就已经有初中生来旁听(甚至可能学得比大部分人都好)。只能说确实存在不少超级天才,这在数学的圈子里已经见怪不怪了。
另外一方面,00后也正在成为新时代的科研新势力。
在过去的报道中,“00后”仿佛还是未成年人、小孩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00后们早已长大。在去年(2021年),第一批00后已经大学毕业,其中不少人通过保研和考研的方式,继续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有不少人选择硕博连读或者直博,在各个领域内继续深造。
HBNW2RN-">我自己也是00后(在01年出生),预计将于2023年本科毕业,在此之后将作为数学方向(准确地说,是概率方向)的直博生继续学习。
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家都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大多数在科研前线的奋斗者们也是普通人,只是对自己的方向有较浓厚的兴趣。相信再过几年,会有更多的00后出现在科研的前线,不断推进人类的历史进程。
三、这个比赛有哪些地方特别,为什么数学人都跃跃欲试?
最后,给“吃瓜群众”们科普一下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吧。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 - 达摩院damo.alibaba.com/alibaba-global-mathematics-competition?lang=zh
这个比赛是线上进行、没有报名门槛的数学竞赛,目前已经举办了四届。往年的获奖者,有之前备受网友们关注的韦东奕;也有我的本科学校,西安交通大学的陶中恺学长,曾经是门门数学课满分、获得西交本科生最高荣誉“优秀学生标兵”的神。
仔细研究过,这个竞赛的决赛分为五个赛道,分别是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分析与方程、应用与计算数学、组合与概率。考察的知识点都较为深入,接近现代数学,但是不少题都有现实的背景。就拿我比较熟悉的概率来说,今年初赛的第八题和快递有关。
考虑到随机游动的过程是一个鞅,在做题中需要用到Doob不等式,同时还用到了Kesten在1987年提出的结论。这对选手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还是一个不太一样的竞赛,在这里可以谈论一些比较知名(指的是我知道)的竞赛:
-
一种是注重解题、技巧性较强的竞赛,比如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简称为高联)、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简称为CMC),用到的基础知识不多,基本不超出所学内容的大纲,但是对解题方法的要求很高,有时候一些“逆天”构造让人摸不着头脑;
-
另一种是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要求的竞赛,例如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简称为丘赛),有分析与偏微分方程、几何与拓扑、代数与数论、应用与计算数学、概率与统计、数学物理六个方向,有点像阿里巴巴数学竞赛,但是题目通常偏向理论,没有应用背景,这是和阿里巴巴数学竞赛不一样的地方。
不管是哪一类竞赛,高联、CMC也好,丘赛、阿里巴巴数学竞赛也罢,其实都大大地鼓励了人们学习和研究数学。
在这里不要脸地举我自己的例子(虽然我不是什么数学家),我会选择继续在数学方向深造,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参加数学竞赛,发现了自己对数学的兴趣(相信不少人也是一样的)。
同时,就和最开始所说的一样,数学系是“第一系”,不管是什么样的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的发展。能看到阿里巴巴举办这样的数学竞赛,重视数学,并支持基础科研人才,作为数学人的我还是很开心的。
作者:朝暮
其实像现在这种没什么门槛的比赛,年轻一辈拿奖多的情况挺普遍的。
利益相关:某不知名985在读。
现在和以前不同,以前还多少存在因为信息差问题而没办法刷能力的情况。
但现在大家都知道竞赛这种事情很有用,功利一点说能够为自己打开更多的可能,理想化一点就是可以多学知识,感受学科的乐趣。所以和咱们以前比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各种竞赛的热情是非常高的,也有自己的一套专门的参赛的路数。
我弟就是00后,正在上高中,前阵子和他聊天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每年会有各种各样的竞赛和选拔,大家的参与热情也很高。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大爆炸下,大家都很快知道了自己最擅长和最喜欢什么,所以尽量希望不在其他方面浪费时间,并做出一些成就来协助自己。
某种意义上说,阿里为喜欢数学和对数学感兴趣的人都打开了一个窗口。
阿里的这个竞赛我也有参加,客观地说题目一开始难度并没有那么高,更加着重考察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运用。不可否认题目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都不错,不过对比很早就不做卷子的普通人,很多00后那都是浸淫过各种试卷的熟练工。不管是对出题人的反侦查能力还是对考试本身的熟练程度,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无他,唯手熟尔。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鼓励全民爱上数学的比赛,阿里的科普目的确实达到了,也为数学教育领域做出了一些贡献。希望之后还有这种专业性质的竞赛多多出现,不管是从什么层面来说,都挺好。数学作为一门经常被大家黑的学科,能吸引这么多人去研究,真让人开心。
偷偷说一下,其实今年我也参加了,但…完全就是半开玩笑性质参加的,结果没过多久就被刷了,无比惭愧。今天看完战况决定立一个Flag,好好准备明年再战!
作者:阿新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参赛的基本上都是以00后为主,而且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只是正常的现象。
上次被夸的还是90后,比如说疫情的时候第一批冲在前面的90后逆行者们。如果时光倒退10年,那么被称赞的可能是90后。
另外这种比赛参资格也仅仅局限于在校学生。初中生参赛几率不太大,知识储备尚不充足。顶多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参加比赛。00后的年龄范围基本上是13岁到22岁之间。正常情况下13岁-15岁基本上是初中生,16岁算是开始读高中,除了一些上学过早的学生。一般18岁或者19岁就开始上大学了,22岁的年纪正常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大三了。所以说现在的大学校园基本上是00后为主。
在获奖名单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获奖的基本上都是大学生为主。所以说基本上按道理来说就是针对大学生的一个竞赛,只是正好这个时间00后是占据大学的主力军。当然也有许多例外,在优秀获奖名单中我们还能够找到中学生的身影,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这种现象一点不奇怪,只是感叹时光的飞快,00后也将逐渐成为下一代人的主力军。00后将逐渐成为我们社会被赋予的期待和关注的对象。
作者:平凡
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不管是什么行业,或者说什么领域,想要有的突破性的进展,那么最后的落脚地就必然是人。
可以看到很多的行业,最高精尖的那伙儿人,可能不到两手之数,就以天才般的头脑,奠定了极其坚实的理论基础。
比如提出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再比如计算机鼻祖冯诺伊曼,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
其最重要创举就在于一门理论的坚实基础,后人就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再次开发,这也是从0到1的过程。
他们创造了1,而后人才可以在后面不断的扩充,100,100,10ˆN。
就拿计算机鼻祖冯诺依曼来说,他最出名的是对现代计算机基础机构的贡献,而其实他一生中发表的论文中,纯数和应数也有很多,同时他从小就有这惊人的记忆力和智力。
个体发展也类似,年少时候的根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发展上限。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出现了一半多的00后,有志不在年高,这真的不是吹的。
但是不是一个人年少时候拥有着天才般的头脑未来就一定会获得很高的科学成就?
不一定。
因为伤仲永的事情并不少,我自己从小在电视上看到的各种神童,天才班,少年大学生并不在少数。比如有些人可以背圆周率后面5000个小数点,有些人心算能力超强,但是对于他们长大以后的报道,大部分隐入尘烟,少部分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甚至还有的误入歧途,过的远不如在智力上相差他们很远的同龄人。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太过依赖于天资,而怠于后天的教育以及学习。
人才之所以是人才,并不是认定为人才之后就一直是人才,因为就算从概率论上来说,只要人口足够多,那么人才的数量也会是等比例的。
欧洲大多数国家不过几千万人,我国人口十几倍,几十倍于他们,按理说人才也应该是等比例。
造成这样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单纯的科研在以前本来就是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才出现的高级需求。
在没有吃饱穿暖的前提下,是几乎不可能安心的做全职科研的。
这也是我觉得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一大好处,它提供的优渥的奖金,足以让获奖者或者不菲的奖金,对于搞数学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不需要多么富裕的生活,但简单稳定的生活,也是需要资金支持的。
就比如说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韦神,韦东奕,它爆火并不是因为它是年轻的北大助理教授,而是它拎着馒头和水瓶。
我也见过一些教授以及学者,他们其实对于物质条件并没有那么看重,很多时候的中午,他们都忙的顾不上吃饭,有时候吃几块糖充充饥,有时候就一杯咖啡,关键是他们就这样,下午还可以去上课,去做报告。有时候对比起来真的是相形见绌。
但是不是他们就完全的心无旁骛,对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那么在意。
其实不是的,物质方面够了对于有些人就行了,他们更注重科研的荣誉。
荣誉感是虚的,可能给你颁一个奖项,但是一分钱都不给,还得你自己花钱坐飞机去领。但是只要是这个奖项是同行认可的,它就是一种唯一的一种专属于自己的荣誉。
就像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等,在各自领域里面最顶尖的几个奖项,无疑是每个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最向往的,因为这代表了对于自己工作的最高级别的认可,并且这还是在无数的同行中脱颖而出,极具竞争力。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路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往往都是在年轻时代展露锋芒,然后不断的学习才获得了后面的最高荣誉。
比如说数学大神陶哲轩,在获得菲尔兹奖前,也是在不停的大小怪升级,慢慢的成长为boss级别的存在。
而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奖项含金量同样也不低,因为5.5万的参与人数,以及优渥的奖金,是有绝对的潜力可以吸引到真正的人才参与的。
不仅如此,我觉得全球竞赛的意义不仅仅如此,更有着有教无类的优势。
因为数学的特性注定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我们幼儿园会学数学,博士也学数学,工作后也可以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拥有着广泛参与度的学科。
阿里巴巴的数学全球竞赛,就是接受全世界所有人的报名,无论是的种族、民族、语言等等,都可以参与进来,这对于提高人们对于数学的兴趣,毋庸置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其次就是可以挖掘高手,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有些酒可能没有味道,那么这种比赛就可以把高手挖出来。
我们之前提到的韦神,就在19年的时候,参加了阿里巴巴的全球数学竞赛,并且获得了金奖,这也足以体现了奖项的硬核程度。
最后,最近几年来,国家对于基础学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为基础学科就好比《三体》里面的三体人,由于在基础学科的优势,就可以用一颗智子锁死人类的科技。
然后基础学科的发展,完全依赖于人,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极其完善的选拔机制,同时也要从现实因素和心理因素加以重视。00后不管从年龄还是时代上来说,都是未来的科研中坚力量,对于参加这种阿里巴巴举办的全球性质的竞赛,不管是优渥的奖金,还是极具竞争力的荣誉,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都是有着很强的积极意义的。
【项目推荐】
面向小白的顶会论文核心代码库:https://github.com/xmu-xiaoma666/External-Attention-pytorch
面向小白的YOLO目标检测库:https://github.com/iscyy/yoloair
面向小白的顶刊顶会的论文解析:https://github.com/xmu-xiaoma666/FightingCV-Paper-Reading
【技术交流】
已建立深度学习公众号——FightingCV,关注于最新论文解读、基础知识巩固、学术科研交流,欢迎大家关注!!!
请关注FightingCV公众号,并后台回复ECCV2022即可获得ECCV中稿论文汇总列表。
推荐加入FightingCV交流群,每日会发送论文解析、算法和代码的干货分享,进行学术交流,加群请添加小助手wx:FightngCV666,备注:地区-学校(公司)-名称
【赠书活动】
为感谢各位老粉和新粉的支持,FightingCV公众号将在10月1日包邮送出4本**《智能数据分析:入门、实战与平台构建》来帮助大家学习,赠书对象为当日阅读榜和分享榜前两名。想要参与赠书活动的朋友,请添加小助手微信FightngCV666**(备注“城市-方向-ID”),方便联系获得邮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