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线程池到底是什么!

在开发过程中,合理地使用线程池能够带来至少以下几个好处。

  • 降低资源消耗:通过重复利用已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成的消耗。

  • 提高响应速度:当任务到达时,任务可以不需要等到线程创建就能立即执行。

  • 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线程是稀缺资源,如果无限制地创建,不仅会消耗系统资源,还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使用线程池可以进行统一分配、调优和监控。但是,要做到合理利用线程池,必须了解其实现原理。

  • 代码解耦:比如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一、线程池实现原理

当提交一个新任务到线程池时,线程池的处理流程如下:

  1. 如果当前运行的线程少于corePoolSize,则创建新线程来执行任务(注意,执行这一步骤需要获取全局锁)。

  2. 如果运行的线程等于或多于corePoolSize,则将任务加入BlockingQueue。

  3. 如果无法将任务加入BlockingQueue(队列已满),则创建新的线程来处理任务(注意,执行这一步骤也需要获取全局锁)。

  4. 如果创建新线程将使当前运行的线程数超出maximumPoolSize,该任务将被拒绝,并调用相应的拒绝策略来处理(RejectedExecutionHandler.rejectedExecution()方法,线程池默认的饱和策略是AbortPolicy,也就是抛异常)。

ThreadPoolExecutor采取上述步骤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了在执行execute()方法时,尽可能地避免获取全局锁(那将会是一个严重的可伸缩瓶颈)。在ThreadPoolExecutor完成预热之后(当前运行的线程数大于等于corePoolSize),几乎所有的execute()方法调用都是执行步骤2,而步骤2不需要获取全局锁。

线程池任务 拒绝策略包括 抛异常直接丢弃丢弃队列中最老的任务将任务分发给调用线程处理

线程池的创建:通过ThreadPoolExecutor来创建一个线程池。

new ThreadPoolExecutor(corePoolSize, maximumPoolSize, keepAliveTime, timeUnit, runnableTaskQueue, handler);

创建一个线程池时需要输入以下几个参数:

  • corePoolSize(线程池的基本大小):当提交一个任务到线程池时,线程池会创建一个线程来执行任务,即使其他空闲的基本线程能够执行新任务也会创建线程,等到线程池的线程数等于线程池基本大小时就不再创建。如果调用了线程池的prestartAllCoreThreads()方法,线程池会提前创建并启动所有基本线程。

  • maximumPoolSize(线程池最大数量):线程池允许创建的最大线程数。如果队列满了,并且已创建的线程数小于最大线程数,则线程池会再创建新的线程执行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了无界的任务队列这个参数就没什么效果。

  • keepAliveTime(线程活动保持时间):线程池的工作线程空闲后,保持存活的时间。所以,如果任务很多,并且每个任务执行的时间比较短,可以调大时间,提高线程的利用率。

  • TimeUnit(线程活动保持时间的单位):可选的单位有天(DAYS)、小时(HOURS)、分钟(MINUTES)、毫秒(MILLISECONDS)、微秒(MICROSECONDS,千分之一毫秒)和纳秒(NANOSECONDS,千分之一微秒)。

  • runnableTaskQueue(任务队列):用于保存等待执行的任务的阻塞队列。可以选择以下几个阻塞队列。

  • ArrayBlockingQueue:是一个基于数组结构的有界阻塞队列,此队列按FIFO(先进先出)原则对元素进行排序。

  • LinkedBlockingQueue:一个基于链表结构的阻塞队列,此队列按FIFO排序元素,吞吐量通常要高于ArrayBlockingQueue。静态工厂方法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使用了这个队列。

  • SynchronousQueue:一个不存储元素的阻塞队列。每个插入操作必须等到另一个线程调用移除操作,否则插入操作一直处于阻塞状态,吞吐量通常要高于LinkedBlockingQueue,静态工厂方法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使用了这个队列。

  • PriorityBlockingQueue:一个具有优先级的无界阻塞队列。

二、线程的状态

在HotSpot VM线程模型中,Java线程被一对一映射到本地系统线程,Java线程启动时会创建一个本地系统线程;当Java线程终止时,这个本地系统线程也会被回收。操作系统调度所有线程并把它们分配给可用的CPU。

thread运行周期中,有以下6种状态,在 java.lang.Thread.State 中有详细定义和说明:

// Thread类
public enum State {
    /**
     * 刚创建尚未运行
     */
    NEW,

    /**
     * 可运行状态,该状态表示正在JVM中处于运行状态,不过有可能是在等待其他资源,比如CPU时间片,IO等待
     */
    RUNNABLE,

    /**
     * 阻塞状态表示等待monitor锁(阻塞在等待monitor锁或者在调用Object.wait方法后重新进入synchronized块时阻塞)
     */
    BLOCKED,

    /**
     * 等待状态,发生在调用Object.wait、Thread.join (with no timeout)、LockSupport.park
     * 表示当前线程在等待另一个线程执行某种动作,比如Object.notify()、Object.notifyAll(),Thread.join表示等待线程执行完成
     */
    WAITING,

    /**
     * 超时等待,发生在调用Thread.sleep、Object.wait、Thread.join (in timeout)、LockSupport.parkNanos、LockSupport.parkUntil
     */
    TIMED_WAITING,

    /**
     *线程已执行完成,终止状态
     */
    TERMINATED;
}

三、线程池操作

向线程池提交任务,可以使用两个方法向线程池提交任务,分别为execute()和submit()方法。execute()方法用于提交不需要返回值的任务,所以无法判断任务是否被线程池执行成功。通过以下代码可知execute()方法输入的任务是一个Runnable类的实例。

threadsPool.execut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

submit()方法用于提交需要返回值的任务。线程池会返回一个future类型的对象,通过这个future对象可以判断任务是否执行成功,通过future的get()方法来获取返回值,future的get()方法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任务完成,而使用get(long timeout,TimeUnit unit)方法则会阻塞当前线程一段时间后立即返回,这时候有可能任务还没有执行完。

Future<Object> future = executor.submit(harReturnValuetask);
try {
    Object s = future.ge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处理中断异常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 处理无法执行任务异常
} finally {
    // 关闭线程池
    executor.shutdown();
}

四、合理配置线程池

要想合理配置线程池,必须先分析任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 任务的性质:CPU密集型任务、IO密集型任务和混合型任务。

  • 任务的优先级:高、中和低。

  • 任务的执行时间:长、中和短。

  • 任务的依赖性:是否依赖其他系统资源,如数据库连接。

性质不同的任务可以用不同规模的线程池分开处理。CPU密集型任务应配置尽可能少的线程,如配置Ncpu+1个线程的线程池。由于IO密集型任务线程并不是一直在执行任务,则应配置多一点线程,如2*Ncpu。混合型的任务,如果可以拆分,将其拆分成一个CPU密集型任务和一个IO密集型任务,只要这两个任务执行的时间相差不是太大,那么分解后执行的吞吐量将高于串行执行的吞吐量。如果这两个任务执行时间相差太大,则没必要进行分解。可以通过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方法获得当前设备的CPU个数。

优先级不同的任务可以使用优先级队列PriorityBlockingQueue来处理。它可以让优先级高的任务先执行。执行时间不同的任务可以交给不同规模的线程池来处理,或者可以使用优先级队列,让执行时间短的任务先执行。依赖数据库连接池的任务,因为线程提交SQL后需要等待数据库返回结果,等待的时间越长,则CPU空闲时间就越长,那么线程数应该设置得越大,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CPU。

线程池中线程数量未达到coreSize时,这些线程处于什么状态?

这些线程处于RUNNING或者WAITING,RUNNING表示线程处于运行当中,WAITING表示线程阻塞等待在阻塞队列上。当一个task submit给线程池时,如果当前线程池线程数量还未达到coreSize时,会创建线程执行task,否则将任务提交给阻塞队列,然后触发线程执行。(从submit内部调用的代码也可以看出来)

五、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继承自ThreadPoolExecutor。它主要用来在给定的延迟之后运行任务,或者定期执行任务。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的功能与Timer类似,但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功能更强大、更灵活。Timer对应的是单个后台线程,而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可以在构造函数中指定多个对应的后台线程数。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继承自ThreadPoolExecutor,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和ThreadPoolExecutor的区别是,ThreadPoolExecutor获取任务时是从BlockingQueue中获取的,而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是从DelayedWorkQueue中获取的(注意,DelayedWorkQueue是BlockingQueue的实现类)。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把待调度的任务(ScheduledFutureTask)放到一个DelayQueue中,其中ScheduledFutureTask主要包含3个成员变量:

  1. sequenceNumber:任务被添加到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中的序号;

  2. time:任务将要被执行的具体时间;

  3. period:任务执行的间隔周期。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会把待执行的任务放到工作队列DelayQueue中,DelayQueue封装了一个PriorityQueue,PriorityQueue会对队列中的ScheduledFutureTask进行排序,具体的排序比较算法实现如下:

ScheduledFutureTask在DelayQueue中被保存在一个PriorityQueue(基于数组实现的优先队列,类似于堆排序中的优先队列)中,在往数组中添加/移除元素时,会调用siftDown/siftUp来进行元素的重排序,保证元素的优先级顺序。

static class DelayedWorkQueue extends AbstractQueue<Runnable>
    implements BlockingQueue<Runn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INITIAL_CAPACITY = 16;
    private RunnableScheduledFuture<?>[] queue =
        new RunnableScheduledFuture<?>[INITIAL_CAPACITY];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int size = 0;

    private Thread leader = null;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available = lock.newCondition();
}

从DelayQueue获取任务的主要逻辑就在take()方法中,首选获取lock,然后获取queue[0],如果为null则await等待任务的来临,如果非null查看任务是否到期,是的话就执行该任务,否则再次await等待。这里有一个leader变量,用来表示当前进行awaitNanos等待的线程,如果leader非null,表示已经有其他线程在进行awaitNanos等待,自己await等待,否则自己进行awaitNanos等待。

// DelayedWorkQueue
public RunnableScheduledFutur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lock.lockInterruptibly();
    try {
        for (;;) {
            RunnableScheduledFuture<?> first = queue[0];
            if (first == null)
                available.await();
            else {
                long delay = first.getDelay(NANOSECONDS);
                if (delay <= 0)
                    return finishPoll(first);
                first = null; // don't retain ref while waiting
                if (leader != null)
                    available.await();
                else {
                    Thread this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
                    leader = thisThread;
                    try {
                        available.awaitNanos(delay);
                    } finally {
                        if (leader == thisThread)
                            leader = null;
                    }
                }
            }
        }
    } finally {
        if (leader == null && queue[0] != null)
            available.signal();
        lock.unlock();
    }
}

获取到任务之后,就会执行task的run()方法了,即ScheduledFutureTask.run():

public void run() {
    boolean periodic = isPeriodic();
    if (!canRunInCurrentRunState(periodic))
        cancel(false);
    else if (!periodic)
        ScheduledFutureTask.super.run();
    else if (ScheduledFutureTask.super.runAndReset()) {
        setNextRunTime();
        reExecutePeriodic(outerTask);
    }
}

六、总结

如上就是我对Java线程池的全部理解,通过我们一起探讨,你现在是不是也对Java线程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欢迎留言与我讨论,关注程序员曾曾,每天分享不同的Java知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jstack生成的Thread Dump日志.docx 系统线程状态 (Native Thread Status) 系统线程有如下状态: deadlock 死锁线程,一般多个线程调用期间进入了相互资源占用,导致一直等待无法释放的情况。 runnable 一般该线程正在执行状态中,该线程占用了资源,正在处理某个操作,如通过SQL语句查询数据库、对某个文件进行写入等。 blocked 线程正处于阻塞状态,当前线程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长时间等待却一直未能获取到,被容器的线程管理器标识为阻塞状态,可以理解为等待资源超时的线程。 waiting on condition 线程正处于等待资源或等待某个条件的发生,具体的原因需要结合下面堆栈信息进行分析。 (1)如果堆栈信息明确是应用代码,则证明该线程正在等待资源,一般是大量读取某种资源且该资源采用了资源锁的情况下,线程进入等待状态,等待资源的读取,或者正在等待其他线程的执行等。 (2)如果发现有大量的线程都正处于这种状态,并且堆栈信息中得知正等待网络读写,这是因为网络阻塞导致线程无法执行,很有可能是一个网络瓶颈的征兆: 网络非常繁忙,几乎消耗了所有的带宽,仍然有大量数据等待网络读写; 网络可能是空闲的,但由于路由或防火墙等原因,导致包无法正常到达; 所以一定要结合系统的一些性能观察工具进行综合分析,比如netstat统计单位时间的发送包的数量,看是否很明显超过了所在网络带宽的限制;观察CPU的利用率,看系统态的CPU时间是否明显大于用户态的CPU时间。这些都向由于网络带宽所限导致的网络瓶颈。 (3)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该线程在 sleep,等待 sleep 的时间到了,将被唤醒。 waiting for monitor entry 或 in Object.wait() Moniter 是Java中用以实现线程之间的互斥与协作的主要手段,它可以看成是对象或者class的锁,每个对象都有,也仅有一个 Monitor。 从上图可以看出,每个Monitor在某个时刻只能被一个线程拥有,该线程就是 "Active Thread",而其他线程都是 "Waiting Thread",分别在两个队列 "Entry Set"和"Waint Set"里面等待。其中在 "Entry Set" 中等待的线程状态是 waiting for monitor entry,在 "Wait Set" 中等待的线程状态是 in Object.wait()。 (1)"Entry Set"里面的线程。 我们称被 synchronized 保护起来的代码段为临界区,对应的代码如下: synchronized(obj){} 当一个线程申请进入临界区时,它就进入了 "Entry Set" 队列中,这时候有两种可能性: 该Monitor不被其他线程拥有,"Entry Set"里面也没有其他等待的线程。本线程即成为相应类或者对象的Monitor的Owner,执行临界区里面的代码;此时在Thread Dump中显示线程处于 "Runnable" 状态。 该Monitor被其他线程拥有,本线程在 "Entry Set" 队列中等待。此时在Thread Dump中显示线程处于 "waiting for monity entry" 状态。 临界区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其内部的代码执行的原子性和完整性,但因为临界区在任何时间只允许线程串行通过,这和我们使用多线程的初衷是相反的。如果在多线程程序中大量使用synchronized,或者不适当的使用它,会造成大量线程在临界区的入口等待,造成系统的性能大幅下降。如果在Thread Dump中发现这个情况,应该审视源码并对其进行改进。 (2)"Wait Set"里面的线程 当线程获得了Monitor,进入了临界区之后,如果发现线程继续运行的条件没有满足,它则调用对象(通常是被synchronized的对象)的wait()方法,放弃Monitor,进入 "Wait Set"队列。只有当别的线程在该对象上调用了 notify()或者notifyAll()方法,"Wait Set"队列中的线程才得到机会去竞争,但是只有一个线程获得对象的Monitor,恢复到运行态。"Wait Set"中的线程在Thread Dump中显示的状态为 in Object.wait()。通常来说, 通常来说,当CPU很忙的时候关注 Runnable 状态的线程,反之则关注 waiting for monitor entry 状态的线程。 JVM线程运行状态 (JVM Thread Status)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