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loc内存分配

什么场景下 malloc() 会通过 brk() 分配内存?又是什么场景下通过 mmap() 分配内存?

malloc() 源码里默认定义了一个阈值:

如果用户分配的内存小于 128 KB,则通过 brk() 申请内存;
如果用户分配的内存大于 128 KB,则通过 mmap() 申请内存;


malloc() 分配的是物理内存吗?
不是的,malloc() 分配的是虚拟内存

如果分配后的虚拟内存没有被访问的话,是不会将虚拟内存不会映射到物理内存,这样就不会占用物理内存了。

只有在访问已分配的虚拟地址空间的时候,操作系统通过查找页表,发现虚拟内存对应的页没有在物理内存中,就会触发缺页中断,然后操作系统会建立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之间的映射关系

对于 「malloc 申请的内存,free 释放内存会归还给操作系统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个总结了:

malloc 通过 brk() 方式申请的内存,free 释放内存的时候,内存不会归还给操作系统,而是缓存在 malloc 的内存池中,待下次使用;
malloc 通过 mmap() 方式申请的内存,free 释放内存的时候,会把内存归还给操作系统,内存得到真正的释放。


为什么不全部使用 mmap 来分配内存?


因为向操作系统申请内存,是要通过系统调用的,执行系统调用是要进入内核态的,然后在回到用户态,运行态的切换会耗费不少时间。

所以,申请内存的操作应该避免频繁的系统调用,如果都用 mmap 来分配内存,等于每次都要执行系统调用。

另外,因为 mmap 分配的内存每次释放的时候,都会归还给操作系统,于是每次 mmap 分配的虚拟地址都是缺页状态的,然后在第一次访问该虚拟地址的时候,就会触发缺页中断。

也就是说,频繁通过 mmap 分配的内存话,不仅每次都会发生运行态的切换,还会发生缺页中断(在第一次访问虚拟地址后),这样会导致 CPU 消耗较大。

为了改进这两个问题,malloc 通过 brk() 系统调用在堆空间申请内存的时候,由于堆空间是连续的,所以直接预分配更大的内存来作为内存池当内存释放的时候,就缓存在内存池中。

等下次在申请内存的时候,就直接从内存池取出对应的内存块就行了,而且可能这个内存块的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还存在这样不仅减少了系统调用的次数,也减少了缺页中断的次数,这将大大降低 CPU 的消耗。

既然 brk 那么牛逼,为什么不全部使用 brk 来分配?


前面我们提到通过 brk 从堆空间分配的内存,并不会归还给操作系统,那么我们那考虑这样一个场景。

如果我们连续申请了 10k,20k,30k 这三片内存,如果 10k 和 20k 这两片释放了,变为了空闲内存空间,如果下次申请的内存小于 30k,那么就可以重用这个空闲内存空间。

但是如果下次申请的内存大于 30k,没有可用的空闲内存空间,必须向 OS 申请,实际使用内存继续增大。

因此,随着系统频繁地 malloc 和 free ,尤其对于小块内存,堆内将产生越来越多不可用的碎片,导致“内存泄露”。而这种“泄露”现象使用 valgrind 是无法检测出来的。

所以,malloc 实现中,充分考虑了 brk 和 mmap 行为上的差异及优缺点,默认分配大块内存 (128KB) 才使用 mmap 分配内存空间。

free() 函数只传入一个内存地址,为什么能知道要释放多大的内存?


还记得,我前面提到, malloc 返回给用户态的内存起始地址比进程的堆空间起始地址多了 16 字节吗?

这个多出来的 16 字节就是保存了该内存块的描述信息,比如有该内存块的大小。

 这样当执行 free() 函数时,free 会对传入进来的内存地址向左偏移 16 字节,然后从这个 16 字节的分析出当前的内存块的大小,自然就知道要释放多大的内存了。

 

原文地址malloc 是如何分配内存的?_小林coding的博客-CSDN博客_malloc分配内存

  • 3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