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与模式读书笔记(一)

为配合自己阅读《Java与模式》(阎宏著),特发表该笔记,记录从原书中录取的精华以及自己的想法,供没有太多时间阅读的朋友作一些参考。

1 人们在自己的环境中不断发现问题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发现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不断变换面孔重复出现,但这些不同的面孔后面有着共同的本质,这些共同的本质就是模式。

理解:模式是解决方案的总结和规律,就像自然科学中的定理和公式一样,是已经被证明了的理论。模式只有是否符合适用条件,而没有所谓正确与否的问题。关键是理解模式应用的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并在记忆中留下印象,就好像记住一些定理公式一样,无须再去证明,只要会用就行了。

2 模式起源于建筑工程大师Christopher Alexander的关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著作。在这些著作里,Alexander描述了一些他认为永恒的,适合于任何工程学科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是建立在下面三个基础概念上的:质,门,道。质(The Quality)或无名的质(The Quality Without a Name,或简称QWAN)处在核心的地位上。Alexander认为:所有的生物,有用之物均包含有如下的“质”:自由性,整体性,完备性,舒适性,和谐性,可居住性,持久性,开放性,弹性,可变性以及可塑性。“门”(The Gate)是通往“质”的管道。“门”是通过一个普通的模式语言来体现的,这个模式语言使设计师能够创建多种形式的设计,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门”是普遍存在的,是这些模式之间的关系或是模式的“以太”,充满一个特定的域。“道”(The Way)又称做“永恒的道”(The Timeless Way)。利用“道”,从“门”演化到“质”的过程,就是把一些特定的模式按照一定的顺序应用到系统设计上的循序渐进的过程。Alexander把从“门”到“质”的过程比喻为胚胎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工程的特殊之处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整体通过分裂来产生部分。

理解:关键之点在于演化。门是已经存在的通往质的道,但门也是通过道才演化出来的。没有道,就没有门,当然达不到质。但有了现成的门,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门,把这些门联系起来,通过类似于胚胎发育的那种演化过程,逐渐达到质。所以,要达到质,必须掌握这些的门的规律,才能通过道而达到质。道的过程也是门演化的过程。

3 一个软件业者必须认识到,软件的维护就是软件的再生。一个好的软件设计,必须能够允许新的设计要求以较为容易和平稳定的方式加入到已有的系统中去,从而使这个系统能够不断的焕发出青春。一个可维护性较好的系统,应当允许维护工作能够以容易,准确,安全和经济的形式进行。但是现有的软件系统设计往往不具有这样的特性。

理解:这里指出运用模式的最主要的原因:可维护性。软件的可维护性不同于家用电器的维修,不可能把一个黑白电视机改造成一个彩色电视,而软件则不同,一个维护中的软件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软件,就像一个“不断带来新礼物的礼物”。可维护性是指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扩展性和变化性,即要把变化局限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不能因为变化引起整个软件结构的变化或者全局代码的修改。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考虑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经验总结。

午休时间已过,待续...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