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媒体正浩荡荡掀起一股ERP打假风暴。打假者,正本清源也。 ERP之本之源何在?ERP被正式提出是在1990年。当时,美国Garter Group Inc.咨询顾问公司是以ERP为一个软件包命名的,那是一个评估MRPII的内容和效果的软件包。在这之后,SAP--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提供商--在20多年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基础上站在"管理+IT"的高度对ERP的概念做了诠释。现在被业内普遍接受的关于ERP的定义应该是出自SAP的版本。即所谓ERP,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 然而,笔者想把上面的解释称作为ERP的经典定义或者狭义理解。这是因为,即使在业内(仅限于中国),即使是天天把ERP挂在嘴边的人,他每次讲出ERP的时候未必想表达的就是上面那个意思。对于一些非IT的企业管理者来说,他们嘴边的ERP又是想表达什么意思恐怕只有他身边的人可以说清楚了。按笔者理解,如上这些人在谈到ERP的时候,他们心目中其实是想表达"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在他们看来,直白地讲出"企业信息化"未免有些土气,不如ERP更具"时代感"。这样看来,按这些人的理解,ERP变成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概念,它可以包括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时它的内涵就大过了ERP经典定义的内涵,有时,它又可以特指仓库的信息化,财务的信息化,这时它的内涵就远远小过了ERP经典定义的内涵。严格地讲,把ERP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是不妥的,尤其ERP本来已经有了自己特定的含义。 但是,一个概念也像一条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我们可以提防自己:ERP不等于企业信息化。但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尤其是我们的客户,客户的领导,如果我们一定要把他们讲得ERP按经典定义去严格理解,我们只有自己"兜着走"了。 ERP这个概念的确被人叫滥了。要说澄清,早该有人出来澄清了,但时至今日,再想把它搞个泾渭分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常在圈子里戏称,当今社会连收啤酒瓶子的都在谈ERP了,我们还是不做ERP吧。 如果真的要打假,我想能够幸免于难的所谓ERP企业不会太多。在我了解的ERP产品供应商中,我倒要庆幸速达公司决策者的英明,他们把一个取名为"E2"的产品称之为"准ERP软件",也叫企业实施ERP的入门软件,另一个取名为"SD-ERP"的产品虽被定位在ERP级,但同时声明这是一个开放的源代码产品,需要经过集成商的二次开发才能真正交付企业使用。我们真的去冷静审视一下市场,多少个功能与速达的这两个产品相近的软件早已堂而皇之地贴上了ERP的标签。 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无论是看到一个公司发布所谓的ERP产品,还是听到一个企业要上ERP项目,已经习惯了不再套用Garter和SAP的概念去理解它,而是细心地关注它的ERP背后的具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真的需要丰富的产品,不仅仅是经典ERP定义下的产品。尤其在我国,企业发展的状况很不均衡,从规模到产出都有很大的差异,信息化基础也有天壤之别。但无论是何等规模的企业,都会有信息化的需求。如果一味地用经典的ERP理念去引导企业,不少规模小,底子薄的企业只能望E兴叹了。笔者在与企业客户接触的过程中,并不在意他们要ERP还是MRP,重点在于了解他们的业务流程、信息化基础、管理现状和人力资源现状等,从中发现信息化能带来效益的突破口,结合实际帮助企业提出实施目标和实施战略。 ERP概念的澄清在学术领域也许是重要的,应该倡导严谨和规范。笔者看来,如果在商业社会,就让那些不规范的ERP加个引号流通吧。在商业社会,语言是为了沟通,彼此能理解对方的意思,不至于引出官司,其存在就是合理的。 现代汉语里,常把偷换了内涵或者扩展了外延的概念在书面表达时加个引号。我看,ERP,加个引号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