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7版)》知识点汇总-第六章(链路层)-markdown版

本文深入探讨了链路层的功能和服务,包括成帧、媒体访问控制、可靠交付和差错检测。介绍了广播信道与点对点链路的应用,以及链路层在硬件网络适配器和软件层面的实现。详细阐述了差错检测技术如奇偶校验、检验和和CRC。接着,分析了多路访问链路的信道划分协议、随机接入协议和轮流协议,如CSMA/CD及其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此外,提到了以太网、交换机和虚拟局域网的概念,以及Web页面请求涉及的链路层过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 6.1链路层概述
    • 两种链路层信道
      • 广播信道
        • 使用范围:有线局域网、卫星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 需要MAC协议来协调
      • 点对点链路
        • 使用范围:长距离链路间、计算机到交换机、交换机之间
    • 1.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 不同的链路提供的具体服务不同,跟其他层次相比差别大
      • 提供服务的内容
        • 成帧
        • 链路接入
        • 可靠交付
        • 差错检测与纠正
      • 成帧framing
        • 将数据封装为链路层帧
      • 链路接入
        • 协调多个节点的帧传输
        • 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 规定帧在链路上传输的规则
      • 可靠交付
        • 通常用于高差错率链路
          • 如无线链路
          • 无线链路在链路层通过差错纠正而非重传修正错误
        • 可能会与其它层重复服务
        • 低差错链路通常不提供此服务
      • 差错检测与纠正
        • 链路层差错用硬件实现,比上两层更加复杂
    • 2.链路层在何处实现
      • 硬件部分:网络适配器/network adapter
        • 也称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
        • 链路层主体实现场所
        • 核心:链路层控制器
          • 是一个集成了许多链路层服务的专用芯片
          • 因此链路层控制器许多功能是由硬件实现的
        • 之前网络适配器大多是单独分离的卡
        • 现在更多的被集成进主板
      • 软件部分:CPU上的软件实现
        • 它实现了一些高级功能
        • 如组装寻址信息,激活硬件
      • 故链路层是软硬件结合体
  • 6.2差错检测与纠正技术
    • 比特级差错检测和纠正
      • 对链路层帧的比特损伤进行检测和纠正
    • 差错检测与纠正比特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EDC
      • 即使使用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也可能未检出比特差错
    • 1.奇偶校验
      • 奇校验方法:添加一个比特位,使得这d+1个比特位的1总是奇数
      • 单比特奇偶校验检出差错的概率:50%
      • 二维奇偶校验
        • 对每行每列计算奇偶值,并进行一维的奇偶校验
        • 具有纠错能力
      • 前项纠错
        •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
        • 含义:接收方检测和纠错的能力
        • 优点
          • 减少重发次数
          • 立即纠错,避免往返时延
    • 2.检验和
      • 因特网检验和
        • 做法:数据的作为16比特整数求它们的和,得到的反码放入报头。
        • 检验:接收方对接收的数据加上校验和的和取反码,若全为1则正确,反之有错误
        • 特点
          • 分组开销较小
          • 与CRC相比,差错保护较弱
        • 运输层使用校验和而链路层使用CRC的原因
          • 运输层用软件实现检错,需要简单快速
          • 链路层有专用硬件,可进行复杂操作
    • 3.循环冗余检验
      •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 CRC
      • (理解内容)
  • 6.3多路访问链路和协议
    • 概述
      • 两种链路
        • 点对点链路
          • 组成:单个发送方+单个接收方
          • 举例:PPP,HDLC
        • 广播链路
          • 组成:多个发送和接收方+相同、单一、共享的信道
          • 产生问题:多路访问问题
      • 多路访问问题
        • multiple access problem
        • 含义:如何协调多个发送、接收方对共享信道的访问
      • 多路访问协议
        •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 通过协议规范发送、接收方的传输行为
        • 分类
          • 信道划分协议
          • 随机接入协议
          • 轮流协议
        • 需具备的特性
          1. 单独节点发送数据时,该节点获得该链路全部吞吐量
          2. 多个节点发送数据时,在适当时间间隔内,每个节点平均分得该链路吞吐量
          3. 分布式,不会因为某节点崩溃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4. 简单低成本
      • 碰撞
        • 起因:多个节点同时传输帧
        • 后果:没有一个节点能有效获取帧
    • 1. 信道划分协议
      • 分类
        • 时分多址
        • 频分多址
        • 码分多址
      • 时分多路复用
        • 时间划分方式
          • 把时间划分为时间帧time frame
          • 再把时间帧进一步划分为时隙slot
        • 方式:每个时隙用于某个特定的信息收发对,一个时间帧相当于“一轮”操作
        • 每个节点获得的传输速率:R/N bps
        • 优点
          • 消除碰撞,十分公平
        • 缺点
          • 当只有一个节点需要传输时,不能占有全部带宽
          • 需要总是等待轮次
      • 频分多路复用
        • 方式:把信道等分为若干个频段并分配
        • 优点:消除碰撞,十分公平
        • 缺点
          • 只有一个节点需要传输时,不能占有全部带宽
      • 码分多址
        • 方式:对每个节点分配一种不同的编码
        • 特点:不同节点能同时传输
    • 2. 随机接入协议
      • 特点
        • 传输节点以全速发送数据
        • 碰撞后反复重发直到无碰撞为止
        • 碰撞后重发的时间是随机的
      • 时隙ALOHA
        • 基本假设
          • 所有帧长度相等
          • 时间被划分为时隙,每个时隙正好可以传送一个帧
          • 只在时隙起点开始传输帧
          • 节点是同步的,每个节点都知道时隙开始的时间
          • 每个节点都能检测到当前时隙的碰撞
        • 协议的操作
          • 若节点想传输帧,则会等到下个时隙开始时传输
          • 若无碰撞成功传输,则该帧无需重传
          • 若有碰撞,则在接下来每个时隙中重传该帧,直到它被无碰撞地传递传输出去
        • 优点
          • 单一节点可以占用信道的全部带宽
          • 高度分散
          • 简单
        • 时间浪费的原因
          • 碰撞
          • 等待时隙
        • 性能
          • 成功时隙:节点传输成功的时隙
          • 效率的定义
            • 线路长期忙碌时,成功时隙的占比
          • 给定节点成功传送的概率:p(1-p)^(N-1)
          • N个节点的系统中至少一个节点能传输成功的概率:Np(1-p)^(N-1)
          • 最大效率:1/e≈37%
      • 纯ALOHA
        • 特点:不要求同步,有分组立即传输
        • 若遇到碰撞,则等待一个帧时间以概率p传输该帧
        • 最大效率:1/(2e),正好只有时隙ALOHA的一半
      •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 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载波侦听carrier sensing
          • 类比人类:说话前先听,等到别人说完话后再说
          • 网络中:传输前先听信道,若有帧在传送则等待,直到一小段时间内没有传输为止
        • 碰撞检测collision detection]
          • 类比人类:听到别人在说话立即停止说话
          • 网络中:传输时侦听信道,若有另一节点也在传输立即停止传输
        • 所有节点进行载波侦听仍发送碰撞的原因:信道传播时延
      • 具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 CSMA/CD
        • 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过程
          1. 从上层(网络层)获取数据报,将其放入缓存中
          2. 侦听到信道空闲开始传输
          3. 传输时侦听信道
          4. 若传输时出现其他信道的信号,则停止,并重新等待随机时间重传
          5. 若传输过程中无其他信道能量,则传输成功停止。
        • 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
          • 解决了CSMA/CD随机等待的时间的问题
          • 内容:节点经历n次碰撞后,随机从{0,1,2,3,4,5,…,2^n-1}中选择一个作为传输间隔,最大值为1023
            • 例如第三次碰撞后从{0,1,2,3,4,5,6,7}中选择
            • 第10次及以后碰撞后从{0,1,2,3,4,…,2023}中选择
        • CSMA/CD的效率
          • 定义:每个节点都长期活跃,均有大量帧需要发送时,帧无碰撞传输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 随机访问协议的优点
        • 单个节点传输时,可以占用全部吞吐量
      • 随机访问协议的缺点
        • 多个节点同时传输时,各个节点不能均分吞吐量
    • 3. 轮流协议
      • 分类
        • 包含以轮询协议和令牌传递协议为代表的几十种协议
      • 轮询协议
        • 内容:一个可以观察信道是否缺少信息的节点作为主节点,主节点向各个节点依次发送能传输帧的最大数量
        • 优点:消除随机接入协议的碰撞和空时隙
        • 缺点
          • 引入轮询时延,即增加了通知节点传输数据的时间
          • 主节点故障导致系统崩溃
      • 令牌传递协议
        • 内容:无主节点,一种被称为“令牌”的特殊帧在节点间交换。
          • 当节点收到令牌时,若它无要发送的帧则向下一节点转发,若有要发送的帧则直接发送。
        • 优点:分散的,效率高
        • 缺点
          • 单个节点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 若某个节点忘记释放令牌则很麻烦
        • 分类
          •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协议
          • IEEE802.5令牌环协议
    • 4. DOCSIS:用于电缆因特网接入的链路层协议
  • 6.4 交换局域网
    • 1. 链路层寻址和ARP
      • MAC地址
        • 存在位置:适配器,也叫网络接口
        • 有多个网络接口的主机或路由器有多个MAC地址
        • 链路层交换机接口没有MAC地址
          • 原因:链路层交换机在传送数据时对上层任务透明
        • 同义名称
          • LAN地址
          • 物理地址
        • 长度:6字节
        • 前24比特由IEEE分配给公司,后24比特由公司配置
        • 扁平结构
          • IP地址具有层次结构,因为它包含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主机移动时IP地址也会改变
          • MAC地址是固定的,不会因为移动而改变其地址
        • 广播地址:全1,FF-FF-FF-FF-FF-FF
      • 地址解析协议
        • ARP/Address Resoluton Protocol
        • 作用:在因特网中将网络层地址与链路层地址进行转换
        • 与DNS解析的异同
          • 同:都是进行解析
          • 异:DNS可为因特网中任何地方主机解析主机名,而ARP只解析同一个子网内的主机
        • ARP表
          • 包含了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 每个表项还包含一个寿命值TTL,表明被删除的时间
        • ARP解析过程
          1. 发送方发送ARP分组,在链路层帧里封装该分组
          2. 将广播地址(FF-FF-FF-FF-FF-FF)作为该帧的目的地址发送
          3. 该子网中每个适配器都能收到该帧,每个适配器收到后将其向上传递给ARP模块
          4. 这些ARP模块检查自己的IP地址是否与该帧中目的IP地址相匹配
          5. 若匹配则给查询主机回复一个响应ARP分组
        • 查询ARP是在广播帧中发送的,而回复ARP是在标准帧中发送的
        • ARP是一个跨越了链路层与网络层的协议,因此它破坏了分层协议栈
    • 2. 以太网
      • 概述
        • 以太网是最主流的有线局域网
        • 其他有线局域网技术有:令牌环、FDDI、ATM
        • 以太网成功的原因
          1. 部署早
          2. 简单廉价
          3. 不断升级换代
          4. 因为流行,所以硬件变便宜
        • 集线器Hub:物理层设备,作用于比特,比特经过时只是重新放大生成它。
      • 以太网技术
        • 以太网标准并不统一,这体现在它繁多的缩写词上
          • 如10BASE-T、10BASE-2、1000BASE-LX、10GBASE-T
          • 首字母缩写词第一部分表示该标准的速率,单位是Mbps或Gbps
          • BASE指基带以太网
          • 最后一部分指物理媒体,如T表示双绞线/Twist Pairs
        • 几乎所有802.3标准都适用于基带以太网
        • 中继器/转发器/repeater
          • 物理层设备
          • 增强输入的信号后发送
        • 初代以太网
          • 100Mbps
        • 更高速率的以太网
          • 用铜线
            • 100BASE-T
          • 用光纤
            • 100BASE-FX
            • 100BASE-SX
            • 100BASE-BX
        • 从初代以太网到现在,帧的格式被保留了下来
        • 吉比特以太网
          • 吉比特以太网标准被称为IEEE802.3z
          • 特点
            • 使用标准以太网帧格式
            • 运行点对点链路和共享的广播信道
            • 使用CSMA/CD广播信道
            • 对于点对点信道允许双向全双工操作
            • 最初工作在光纤上,现在能工作在5类UTP线缆上
        • 现代交换机是全双工的,不会有碰撞,因此没有必要使用MAC协议
          • 但因为以太网帧格式没有变,所以它还是以太网
    • 3. 链路层交换机
      • 过滤
        • 决定一个帧应该转发还是丢弃
      • 转发
        • 决定帧应该被发送向哪一个接口
      • 交换机表
        • 作用:用于交换机的转发和过滤
        • 内容
          1. 一个MAC地址
          2. 通往该MAC地址的交换机接口
          3. 表项的生存时间
      • 交换机的交换过程
        • 若没有此表项就广播到除了来源接口以外的所有接口
        • 若目的地址对应来源的接口则过滤丢弃该帧
        • 若目的地址不对应来源接口,则向表中该地址对应的接口转发
      • 交换机是即插即用设备,不需要网络管理员和用户干预
      • 链路层交换机的性质
        • 消除碰撞:交换机最大聚合带宽是各个接口之和
        • 不同的链路媒体可以混用
        • 交换机能自己检测到问题并进行断开等自我管理
      •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优缺点对比
        • 交换机是即插即用的
        • 交换机有较高的分组过滤和转发速率,因为
          • 路由器得处理第三层的数据报
          • 路由器需要处理ARP表
        • 交换机会面对广播风暴
    • 4. 虚拟局域网
      • 改用虚拟局域网的原因(交换机的缺点)
        • 缺乏流量隔离:广播流量过大损失性能
        • 交换机的无效使用:小型局域网不需要如此高性能的交换机
        • 管理问题:用户在不同局域网移动,需要改变物理布线
  • 6.5 链路虚拟化:网络作为链路层
  • 6.6 数据中心网络
    • 刀片
      • blade
      • 数据中心的主机
    • TOR交换机
      • Top of Rack交换机
      • 机架顶部交换机
  • 6.7 回顾:Web页面请求的历程
    • 1. 准备:DHCP、UDP、IP和以太网
    • 2. 仍在准备:DNS和ARP
    • 3. 仍在准备:域内路由选择到DNS服务器
    • 4. Web客户-服务器交互:TCP和HTTP
  • 0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