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探针卡行业分析: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动态与技术趋势
一、引言
在半导体产业的精密流程中,探针卡作为连接测试机与晶圆的桥梁,其性能直接影响芯片测试的精度与效率。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探针卡行业也在不断革新。今天,让我们深入探究半导体探针卡行业的动态与技术趋势。
二、技术进展
(一)MEMS 技术应用
MEMS 技术正深刻改变着探针卡行业。道格特半导体、韬盛科技等企业借助 MEMS 技术,显著提升了探针卡的测试精度并降低误差。在电参数提取方面,通过 MEMS 工艺制造的探针能够更精准地获取芯片的电参数,为芯片性能评估提供可靠数据。反作用力仿真技术的应用,让探针卡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工况,优化探针与芯片的接触,支持高密度、复杂芯片的测试。以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为例,其内部电路高度集成,引脚间距极小,MEMS 探针卡凭借高精度定位和低接触阻抗特性,能够准确完成测试任务。
(二)多物理场仿真
道格特研发的多物理场仿真系统是行业一大突破。该系统结合力学、热学、电学等多物理场工况,对探针卡关键区域进行精确分析与优化。在先进制程下,芯片对温度、电场等环境因素极为敏感,多物理场仿真可模拟不同工况,提前预测问题,确保探针卡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适应先进制程需求,如 5nm 甚至更先进制程的芯片测试。
(三)测试设备创新
SPEA 飞针测试仪和晶晟微纳的 3D MEMS 探针等技术为探针卡测试带来新变革。SPEA 飞针测试仪支持离线测试,大大缩短测试周期,提高测试效率,尤其适用于对测试时间要求苛刻的场景。晶晟微纳的 3D MEMS 探针则凭借独特的三维结构,实现更灵活的测试布局,推动探针卡快速验证,加速芯片研发进程。
三、市场趋势
(一)需求激增
AI、车规芯片、5G / 物联网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探针卡需求。AI 芯片对算力要求极高,需要高精度探针卡确保性能测试准确;车规芯片关乎行车安全,对可靠性测试极为严格;5G / 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各类芯片的测试需求。预计 2025 年探针卡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同时,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强一半导体、道格特等企业已实现 MEMS 探针卡量产,逐步打破海外垄断。
(二)竞争格局
海外巨头在探针卡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国内企业正凭借技术突破积极抢占份额。强一、道格特、韬盛等企业在 MEMS 技术、多物理场仿真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等政策支持,为国内企业提供资金与政策保障,助力其发展壮大,缩小与海外企业差距。
(三)成本挑战
探针卡维护成本呈上升趋势,包括清洁、良率管理等方面。频繁的测试使用导致探针磨损,需要定期清洁维护,且要保证测试良率。APC™等智能化方案成为优化方向,通过智能监测与自动清洁,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探针卡使用寿命与测试效率。
四、企业动态
(一)融资扩产
韬盛科技完成 C 轮融资数亿元,加速 MEMS 探针卡产能扩张。资金将用于建设新生产线、购置先进设备,满足市场对 MEMS 探针卡的旺盛需求。强一半导体获亿元级融资,全力推进 3D MEMS 垂直探针卡研发,有望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二)专利布局
道格特、强一在技术专利布局上动作频繁。专利覆盖电参数提取、仿真算法、MEMS 工艺等核心环节,构建技术壁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三)区域集群
苏州、南通、合肥等地逐渐形成探针卡产业链。崇智、云极芯等新厂投产,完善了从材料供应、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促进企业间协作,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五、应用挑战
(一)高精度要求
芯片微缩化趋势下,<5nm 制程芯片对探针定位精度要求极高,需达到 2 微米甚至更高,同时要严格控制接触阻抗。微小的定位偏差或接触阻抗不稳定,都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影响芯片筛选与性能评估。
(二)多场景适配
不同类型芯片,如存储、逻辑、射频、硅光芯片,对测试需求各异。需要定制化探针卡方案,满足多元芯片测试场景,确保各类芯片都能得到精准测试。
(三)清洁与维护
探针卡清洁周期与良率之间存在平衡难题。清洁不及时,探针污染会影响测试良率;过度清洁则可能损坏探针。这推动了自动化清洁(如 APC™)和智能化运维需求,通过智能系统精准控制清洁周期,保障探针卡性能。
六、今日行动项
(一)技术团队
评估 MEMS 技术适配性:全面分析现有测试流程,找出可引入 MEMS 探针卡的环节。对比传统方案,详细核算成本与效率提升空间。主动与道格特 / 韬盛技术团队沟通,深入了解其电参数提取算法与仿真系统集成可能性,为技术升级提供依据。
推进高精度测试验证:对 SPEA 飞针仪或类似设备进行全面测试,重点验证其离线测试能力是否契合当前探针卡维护需求,为设备选型提供数据支撑。
(二)市场与战略部
竞争对手分析:密切跟踪强一、道格特的专利布局与产品路线图,精准识别其技术优势,如 3D MEMS、多物理场仿真等,为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提供参考。
国产替代机会:深入调研国内探针卡供应商,如强一、韬盛的产能与交付能力,综合评估替代进口的可行性,助力企业降低供应链风险。
需求预测:结合 AI / 车规客户需求,运用科学方法预测未来 2 年高密度探针卡(>10 万针)采购计划,为企业生产与采购决策提供指导。
(三)供应链与采购
供应商合作:主动接触云极芯、崇智半导体等新锐企业,积极洽谈 MEMS 探针卡样品测试与长期协议,拓展供应商资源,优化供应链结构。
成本优化:联合技术团队评估 APC™清洁方案,全面测算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降幅,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方案。
(四)长期布局
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如东南大学微电子学院共建实验室,集中力量攻关探针卡材料,如陶瓷基板与微加工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储备与创新能力。
政策申请:密切关注集成电路专项基金,积极申报探针卡国产化研发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
建议本周内召开跨部门会议,明确技术路线与资源分配优先级,及时同步行业最新动态,确保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探针卡行业中抢占先机。半导体探针卡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把握行业动态与技术趋势,积极采取行动,企业有望在行业中取得突破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