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香么

本文探讨了VIM编辑器的使用体验,从初学者的困惑到理解VIM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键盘操作和历史背景。介绍了VIM的模式(普通模式、插入模式、可视模式、命令行模式)及其快捷键,强调了不要自我重复的原则,以及选择最优修改方式和使用文本对象的重要性。同时提到了寄存器的概念,解释了如何通过寄存器管理复制内容。虽然VIM的学习曲线较陡,但掌握了技巧后,可以极大地提高编辑效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今天说一个古老的话题,VIM作为一个编辑器,香么?

初见

Stack Overflow上有两个问题常年高居热门榜,那就是"我要怎么在VIM内编辑"、“我要怎么才能退出VIM”。
这也是我初次使用VIM的感受,linux无UI的黑框框对新手小白已经很不友好了,这破玩意儿编辑器用起来也这么反人类,是闹哪样的?就不能好好的,开箱即用,打开就能编辑,最多加一个保存,一个撤销复用功能,然后用exit或者ctrl+c退出,不就完了么?

“吾不笑别人,单笑乌班图无谋,红帽少智…”(狗头)

最诡异的莫过于,你嗤之以鼻的东西,网上冲浪见到的大佬们都觉得香。错的是我,还是世界?

认识VIM

话不多说,接入正题,如何正确的使用VIM?这部分就是想从一个VIM中级使用者的角度,缓缓揭开VIM的使用真相。

1. 历史与基本原则

理解了VIM的使用原则,是使用的第一步,之后遇到新的快捷键,也会很快上手。

首先明确一点,VIM的使用前提是全键盘操作,上古时代,没有视窗操作系统,操作全凭手打,这是VIM诞生的背景,使用者能盲打是提升VIM使用效率的第一步。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不适应无鼠标的工作,那么VIM的存在会很膈应,使用哲学上就是和个人习惯相悖的。

要认识现在,先了解过去,一起看看VIM和它的祖爷爷们的历史:

  • 1966年,QED(Quick EDitor)编辑器诞生,那个时候没有显示屏作为显示终端,所谓的终端就是把一行信息打印到纸上的打印机,所以QED诞生的时候,就是一个行编辑器,操作时,需要手动指定更新内容和范围;
  • 1969年,当时大名鼎鼎的AT&T内诞生了基于QED的ED编辑器,
  • 1976年,em(Editor for Mortals)诞生;
  • 同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发人员在em基础上开发出了ex(Extended);EX是最后一代行编辑器,
  • 再后一年,VI(visual interface)诞生,vi最大的变化就是可视化的编辑,摒弃了过去的行编辑模式,人们终于可以在终端上看到整个文本了,
  • 这之后,编辑器届的发展一度很喧嚣,针对VI的改进版本层出不穷,直到1991年,VIM的第一个版本才正式发布,VIM的取名源自Vi IMproved。目前VIM已经发布到第八个正式版本,也就是VIM 8。

我们今天使用的一些命令,都可以看到它祖辈们的影子,比如hjkl用来移动光标,比如ex目前都还是内置的行编辑命令,命令行模式也被叫做ex模式,不经意间透露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沧桑,那是计算机萌芽期留下来的活化石。也从侧面反映,今天VIM的样子,是经历过数十年码农的悉心调教后,长成的模样,每一个使用细节的背后,必然有其设计的理由,试图理解这里面的逻辑,也会别有洞天。可以记住这句话:VIM能以与思考同步的速度编辑文本。

除了上面列的几点,祖辈们给VIM留下的最大的特点是:编辑器的模式

所有新手小白对于VIM的愤怒,都来自于对模式的不了解。 ——鲁迅

打开文件,默认是普通模式,我们只能读文件,不能插入新内容,要直接写文件,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