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概念
- dip : Density independent pixels ,设备无关像素。
- dp :就是dip
- px : 像素
- dpi : dots per inch , 直接来说就是一英寸多少个像素点。常见取值 120,160,240。我一般称作像素密度,简称密度
- density :直接翻译的话貌似叫 密度。常见取值 1.5 , 1.0 。和标准dpi的比例(160px/inc)
- 分辨率 : 横纵2个方向的像素点的数量,常见取值 480X800 ,320X480
- 屏幕尺寸 : 屏幕对角线的长度。电脑电视同理。
- 屏幕比例的问题。因为只确定了对角线长,2边长度还不一定。所以有了4:3、16:9这种,这样就可以算出屏幕边长了。
在android里面,获取一个窗口的metrics,里面有这么几个值
metrics.density;
metrics.densityDpi;densityDpi : 就是dpi。
density : 是 dpi / (160像素/英寸) 后得到的比例。
3.计算
- dpi
屏幕4寸,分辨率480X800
4是对角线长度,那直接用勾股定理算对角线像素,除以4,算出来大概是 dpi = 233 像素/英寸。
那么density就是 (233 px/inch)/(160 px/inch)=1.46 左右
android默认的只有3个dpi,low、medium和high,对应 120、160、240,如果没有特别设置,所有的dpi都会被算成这3个,其中default是160。
具体可以参考http://android.tgbus.com/Android/tutorial/201103/347176.shtml
- dp与px
dp = (dpi/(160像素/英寸))px = density px
px和dp有单位,density没单位。
为了方便,假设dpi是240 像素/英寸 , 那么density就是1.5
那么就是 dp=1.5px ,注意这是带了单位的,也就是
设备无关像素 = density 像素
- 默认dpi为160的原因
(1)Android Design 里把主流设备的 dpi 归成了四个档次,120 dpi、160 dpi、240 dpi、320 dpi
实际开发当中,我们经常需要对这几个尺寸进行相互转换(比如先在某个分辨率下完成设计,然后缩放到其他尺寸微调后输出),一般按照 dpi 之间的比例即 2:1.5:1:0.75 来给界面中的元素进行尺寸定义。
也就是说如果以 160 dpi 作为基准的话,只要尺寸的 DP 是 4 的公倍数,XHDPI 下乘以 2,HDPI 下乘以 1.5,LDPI 下乘以 0.75 即可满足所有尺寸下都是整数 pixel 。
但假设以 240 dpi 作为标准,那需要 DP 是 3 的公倍数,XHDPI 下乘以 1.333,MDPI 下乘以 0.666 ,LDPI 下除以 2
而以 LDPI 和 XHDPI 为基准就更复杂了,所以选择 160 dpi
(2)这个在Google的官方文档中有给出了解释,因为第一款Android设备(HTC的T-Mobile G1)是属于160dpi的。
4.在布局时最好用dip而不是px
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不同屏幕密度的手机,屏幕密度是什么?就是dpi,就是单位长度里的像素数量。
本文详细解析了Android开发中DIP(设备无关像素)、PX(像素)、DP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它们与屏幕密度DPI的关系,并探讨了在不同屏幕密度设备上使用DIP而非PX布局的重要性。
12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