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函数语法——函数结构

第1关:函数的参数 - 搭建函数房子的砖

任务描述

当我们需要在程序中多次执行同一类型的任务时,不需要反复编写代码段来完成任务,而是可以利用函数工具来大大方便我们的编程工作。函数是可重复使用的、用来实现相关联功能的代码段。

本实训的目标是让学习者了解并掌握函数结构的相关知识,本关的小目标则是让学习者先了解并掌握函数参数的有关知识。

相关知识

我们在使用函数前,得先定义一个满足自己使用要求的函数。定义函数的基本结构是:

def functionname( parameters ):
	"函数_文档字符串"
	function_suite
	return [expression]
  • 定义函数以def关键词开头,后面跟着函数名、圆括号()、括号中的参数、冒号;
  • 接着,在缩进块中编写函数体,函数的第一行语句一般是写文档字符串,用于存放函数说明,也可以选择不写;
  • Return[expression]表示结束函数,并返回值。而不带表达式的return相当于返回空值

本关的重点就是研究函数的参数parameters。定义函数的时候,参数的名字和位置定下来了,函数的接口定义也就完成了。我们在调用函数时,只用知道该传递什么样的参数,函数内部的运行情况已经被封装,使用者不必了解。

Python 的函数参数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 必选参数;
  • 默认参数;
  • 可变参数;
  • 关键字参数。
必选参数

必选参数也叫位置参数,是函数中最常用的参数。必选参数就是在调用函数的时候必须指定参数值。例如:

# 定义加法函数plus,参数a,b就是必选参数def plus(a,b):
	c=a+b
	return(c)
# 调用函数plus时,必须给参数a,b传递值d=plus(1,2)
# 输出结果d
print(d)

输出结果:

3

如果调用plus函数时,传入的参数不符合要求,则会出现错误。例如:

>>d = plus()
TypeError: plus() missing 2 required positional arguments: 'a' and 'b'
>>d = plus(1)
TypeError: plus() missing 1 required positional argument: 'b'
默认参数

默认参数是指给函数参数提供默认值,如果在调用函数的时候没有给该参数传递值,则该参数使用默认值。例如:

# 定义加法函数plus,参数a是必选参数,参数b是默认值2的参数
def plus(a,b=2):
	c=a+b
	return(c)
# 调用函数plus时,必须给参数a传递值,若不给b传递值,则b默认为2d=plus(1)
# 输出结果d
print(d)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函数调用过程中可以不用给默认参数传递参数值。但在使用默认参数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 默认参数要放在所有必选参数的后面;
  • 默认参数必须指向不变对象。
可变参数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在定义函数的时候,还不能确定函数应该包含多少个参数,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可变参数,可变参数就是传入的参数数量是可变的。例如:

# 定义plus函数,完成的功能是返回输入的整数之和。
# 参数numbers是可变参数,表示输入的参数个数可以为任意值
def plus(*numbers):
	add = 0
	for i in numbers:
		add += i
	return(add)
# 调用3次plus函数,每次的参数个数都不相同
d1 = plus(1,2,3)
d2 = plus(1,2,3,4)
d3 = plus(1,3,5,7,9)
# 向函数中可以传递任意参数,包括0个参数
d4 = plus()
# 输出结果
print(d1)
print(d2)
print(d3)
print(d4)

输出结果:

6
10
25
0

在上面的例子中,numbers就是一个可变参数,可变参数前面加一个标识符*。在函数内部,可变参数numbers接收到的值是一个tuple。我们在调用参数是可变参数的函数时,可以给该函数传递任意个数的参数,包括0个参数。

关键字参数

可变参数允许我们在调用函数时传入任意个参数,这些可变参数在函数调用时自动组装为一个tuple。而关键字参数允许我们传入任意个含参数名的参数,这些关键字参数在函数调用时自动组装为一个dict。也就是说,关键字参数将长度任意的键-值对,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例如:

# 定义一个包含关键字参数的函数,返回值为参数值
def plus(**kw):
	return kw
# 调用plus函数,参数值为空
d1 = plus()
# 调用plus函数,参数值为x=1
d2 = plus(x=1)
# 调用plus函数,参数值为x=1,y=2
d3 = plus(x=1, y=2)
# 输出d1,d2,d3
print(d1)
print(d2)
print(d3)

输出结果:

{}{'x': 1}{'x': 1, 'y': 2}

在上面的例子中,kw就是一个关键字参数,关键字参数前面加**表示。关键字参数可以扩展函数功能,使传递参数过程更为简便。例如:

# 定义一个plus函数,有3个参数,返回值是3个参数之和
def plus(x,y,z):
	return x+y+z
# 有一个dict列表,当中3个键的值分别为1,2,3
dict = {'x':1, 'y':2, 'z':3}
# 将dict列表中的3个值传入plus函数中,得到返回值d
d = plus(dict['x'],dict['y'],dict['z'])
# 输出d
print(d)

输出结果:

6

但在上述例子中,将字典中的值向plus函数中传递参数的方法过于累赘,可以采取关键字参数的方法。例如:

# 定义一个plus函数,有3个参数,返回值是3个参数之和
def plus(x,y,z):
	return x+y+z
# 有一个dict列表,当中3个键的值分别为1,2,3
dict = {'x':1, 'y':2, 'z':3}
# 用关键字参数的方法将dict列表中的3个值传入plus函数中,得到返回值d
d = plus(**dict)
# 输出d
print(d)

输出结果:

6

使用关键字参数**dict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参数传递的效率。

参数组合

我们在函数定义过程中,可以同时用到必选参数、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关键字参数中的一种或几种。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四种参数在使用的过程中是有顺序的,顺序依次应该是必选参数、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和关键字参数。例如:

# 定义一个包含必选参数、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和关键字参数的函数plus
def plus(x, y, z=0, *args, **kw):
    print('x=',x)
    print('y=',y)
    print('z=',z)
    print('args=',args)
    print('kw=',kw)
# 调用函数plus,输入两个参数1,2
plus(1,2)

输出结果:

x= 1
y= 2
z= 0
args= ()
kw= {}

上面这个例子中,向plus函数中传入了两个必选参数12。必选参数必须得提供值,但是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和关键字参数可以不用提供值,我们还可以给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和关键字参数传递值。例如:

# 定义一个包含必选参数、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和关键字参数的函数plus
def plus(x, y, z=0, *args, **kw):
    print('x=',x)
    print('y=',y)
    print('z=',z)
    print('args=',args)
    print('kw=',kw)

# 调用函数plus,输入参数x=1,y=2,z=3,args=(4,5,6),kw={}
plus(1,2,3,4,5,6)

print('\n')

# 调用函数plus,输入参数x=1,y=2,z=3,args=(4,5,6),kw={'k':7, 'm':8}
plus(1,2,3,4,5,6,k=7,m=8)

输出结果:

x= 1
y= 2
z= 3
args= (4, 5, 6)
kw= {}

x= 1
y= 2
z= 3
args= (4, 5, 6)
kw= {'k': 7, 'm': 8}
小结
  • 不同类型的参数是有顺序的,依次是必选参数、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和关键字参数;
  • 默认参数一定要用不可变对象,用可变对象容易产生逻辑错误;
  • *args表示的是可变参数,*args接收的是一个元组;
  • **kw表示的是关键字参数,**kw接收的是一个字典。
编程要求

本关的编程任务是补全src/Step1/plus.py文件的代码,实现相应的功能。具体要求如下:

  • 定义并调用一个函数,功能是对输入的列表中的数值元素进行累加,列表中元素的个数没有确定;
  • 将累加结果存储到变量d中;
  • 输出累加结果d

本关涉及的src/Step1/plus.py代码文件的代码框架如下:

# coding=uft-8
# 创建一个空列表numbers
numbers = []

# str用来存储输入的数字字符串,lst1是将输入的字符串用空格分割,存储为列表
str = input()
lst1 = str.split(' ')
# 将输入的数字字符串转换为整型并赋值给numbers列表
for i in range(len(lst1)):
	numbers.append(int(lst1.pop()))
# 请在此添加代码,实现编程要求
########## Begin ##########

########## End ##########
print(d)
测试说明

本关的测试文件是src/Step1/plus.py,测试过程如下:

  1. 平台自动编译生成plus.exe
  2. 平台运行plus.exe,并以标准输入方式提供测试输入;
  3. 平台获取plus.exe输出,并将其输出与预期输出对比。如果一致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
测试说明

本关的测试文件是src/Step1/plus.py,测试过程如下:

  1. 平台自动编译生成plus.exe
  2. 平台运行plus.exe,并以标准输入方式提供测试输入;
  3. 平台获取plus.exe输出,并将其输出与预期输出对比。如果一致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

以下是平台对src/Step1/plus.py的样例测试集:

测试输入:

1 2 3 4 5

预期输出:

15

测试输入:

1 3 5 7 9 11

预期输出:

36

测试输入:

2 4 6 8 10 12 14 16

预期输出:

72
参考答案
# coding=utf-8

# 创建一个空列表numbers
numbers = []

# str用来存储输入的数字字符串,lst1是将输入的字符串用空格分割,存储为列表
str = input()
lst1 = str.split(' ')

# 将输入的数字字符串转换为整型并赋值给numbers列表
for i in range(len(lst1)):
   numbers.append(int(lst1.pop()))

# 请在此添加代码,对输入的列表中的数值元素进行累加求和
########## Begin ##########
d = sum(numbers)

########## End ##########

print(d)

第2关:函数的返回值 - 可有可无的 return

任务描述

函数在进行运算处理后,返回的值被称为返回值。函数返回的值是通过return语句执行。返回值能够让我们直接得到函数处理的结果,而不必关心函数内部复杂繁重的运算过程,大大提高了编程效率。本关的主要目标是让学习者了解并掌握函数返回值的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return语句将值返回到调用函数的出口,函数中一定要有return返回值才是完整的函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函数中定义函数返回值,那么程序会自动让函数返回一个结果,该结果是None对象,而None对象表示没有任何值。

将值作为返回值

函数的返回值只有一个,但有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函数好像有多个返回值,其实这里的“多个”并不是指多个返回值。比如函数返回一列表,里面包含很多个元素值。这就类似于,只能从超市带走一个箱子,但是允许我们把一些东西都装到箱子里面看做一个东西带走。例如:

def f():
	return 1,'abc','1234'
	
print(f())

输出结果:

(1, 'abc', '1234')

调用f()函数,程序输出为一个元组,所以函数返回值表面上是3个值,其实是返回一个元组,元组里面有三个不同元素(元组语法上不需要一定带上圆括号)。

将函数作为返回值

我们除了可以将各种类型的值作为返回值外,也可以将函数作为返回值。例如,我们要定义一个函数来求列表中数值元素的和,一般情况下我们是这样定义的:

def plus(*args):
	s = 0
	for n in args:
		s = s + n
	return s

但是,如果我们不需要立刻求和,而是在后面的程序中,根据需求再计算,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定义的函数可以不返回求和的结果,而是返回计算求和的函数。所以我们还可以用如下方法定义函数:

def lazy_plus(*args):
	def plus():
		s = 0
		for n in args:
			s = s + n
		return s
	return plus

当我们调用lazy_plus()时,返回的并不是求和结果,而是计算求和的函数:

# 定义求和函数,返回的并不是求和结果,而是计算求和的函数
def lazy_plus(*args):
def plus():
s = 0
for n in args:
s = s + n
return s
return plus

# 调用lazy_plus()时,返回的并不是求和结果,而是求和函数
f = lazy_plus(1,2,3,4,5)
print(f)

输出结果:

<function lazy_plus.<locals>.plus at 0x000001DAC97F9950>

调用函数f时,才真正计算求和的结果:

# 定义求和函数,返回的并不是求和结果,而是计算求和的函数
def lazy_plus(*args):
    def plus():
    	s = 0
    	for n in args:
    		s = s + n
    	return s
    return plus
    
# 调用函数f时,得到真正求和的结果
f = lazy_plus(1,2,3,4,5)print(f())

输出结果:

15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在函数lazy_plus中又定义了函数plus,而且内部函数plus是可以引用外部函数lazy_plus的参数和局部变量的。当函数lazy_plus返回函数plus时,相关参数和变量也将会保存在返回的函数中,这种方式也称为“闭包”(Closure)。

小结

我们除了可以将函数计算的值作为返回值外,也可以将函数作为返回值。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函数结构的相关知识,请参考:【美】 Eric Matthes 著《 Python 编程——从入门到实践》第八章。

编程要求

本关的编程任务是补全src/step2/return.py文件的代码,实现相应的功能。具体要求如下:

  • 定义一个函数gcd,功能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 调用函数gcd,得到输入的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并输出这个最大公约数。

本关涉及的代码文件src/step2/return.py的代码框架如下:

# coding=utf-8
# 输入两个正整数a,b
a = int(input())
b = int(input())
# 请在此添加代码,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 Begin ##########

########## End ##########
# 调用函数,并输出最大公约数
print(gcd(a,b))
测试说明

本关的测试文件是src/step2/return.py,测试过程如下:

  1. 平台自动编译生成return.exe
  2. 平台运行return.exe,并以标准输入方式提供测试输入;
  3. 平台获取return.exe输出,并将其输出与预期输出对比。如果一致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

以下是平台对src/step2/return.py的样例测试集:

测试输入:

1
8

预期输出:

1

测试输入:

9
3

预期输出:

3

测试输入:

9
21

预期输出:

3

测试输入:

126
36

预期输出:

18
参考答案
# coding=utf-8

# 输入两个正整数a,b
a = int(input())
b = int(input())

# 请在此添加代码,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 Begin ##########
def gcd(a, b):
    while a*b!=0:
        if(a>=b):
            a = a % b
        else: 
            b = b % a
    if a==0:
        return b
    else:
        return a

第3关:函数的使用范围:Python 作用域

任务描述

函数是有使用范围的,在一个模块中,我们可以定义很多函数和变量。但我们希望有的函数和变量别人可以使用,有的函数和变量仅仅可以在模块内部使用,这就是 Python 作用域的相关问题。本关的目标就是让学习者了解并掌握函数的使用范围,即 Python 作用域的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在 Python 中,正常的函数和变量名是公开的(public),是可以被直接引用的。比如abs()abcdir()等。

  • 类似__xxx__这种格式的变量是特殊变量,允许被直接引用,但是会被用作特殊用途。比如__author____name__就是属于特殊变量。hello模块定义的文档注释也可以用特殊变量__doc__访问,我们自己编程定义的变量一般不会用这种变量名。
  • 类似_xxx__xxx这种格式的函数和变量就是非公开的private),不应该被直接引用。
  • 补充:_xxx的函数和变量是protected,我们直接从外部访问不会产生异常。__xxx的函数和变量是private,我们直接从外部访问会报异常,我们要注意前缀符号的区别。

我们要注意用词的区别,我们说的private函数和变量是“不应该”被直接引用,而不是“不能”被直接引用。这是因为在 Python 中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真正完全限制访问private函数或变量。但是我们为了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是不应该引用private函数或变量的。private函数的作用是隐藏函数的内部逻辑,让函数有更好的封装性。例如:

def _private_1(name):    return 'Hello, %s' % namedef _private_2(name):    return 'Hi, %s' % namedef greeting(name):    if len(name) > 3:        return _private_1(name)    else:        return _private_2(name)

我们在上述程序块里公开了greeting()函数,greeting()函数需要使用_private_1()_private_2()函数。学习者并不需要知道greeting()函数中的内部实现细节,所以我们可以将内部逻辑用private函数隐藏起来,这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代码封装的方法。

小结

为了让程序的封装性更好,我们一般都限定函数的使用范围。一般我们把外部需要使用的函数定义为public函数,而把只在内部使用而外部不需要引用的函数定义成private函数。

编程要求

本关的编程任务是补全src/step3/scope.py文件的代码,实现相应的功能。具体要求如下:

  • 编写程序,功能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 要求实现方法:先定义一个private函数 _gcd()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再定义public函数lcm()调用 _gcd()函数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 调用函数lcm(),并将输入的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输出。

本关涉及的代码文件src/step3/scope.py的代码框架如下:

# coding=utf-8
# 输入两个正整数a,b
a = int(input())
b = int(input())
# 请在此添加代码,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 Begin #########

########### End ##########
# 调用函数,并输出a,b的最小公倍数
print(lcm(a,b))
测试说明

本关的测试文件是src/step3/scope.py,测试过程如下:

  1. 平台自动编译生成scope.exe
  2. 平台运行scope.exe,并以标准输入方式提供测试输入;
  3. 平台获取scope.exe输出,并将其输出与预期输出对比。如果一致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

以下是平台对src/step3/scope.py的样例测试集:

测试输入:

5
6

预期输出:

30

测试输入:

8
10

预期输出:

40

测试输入:

16
24

预期输出:

48

测试输入:

132
214

预期输出:

14124
参考答案
# coding=utf-8

# 输入两个正整数a,b
a = int(input())
b = int(input())

# 请在此添加代码,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 Begin ##########
def gcd(a, b):
    while a*b!=0:
        if(a>=b):
            a = a % b
        else: 
            b = b % a
    if a==0:
        return b
    else:
        return a

def lcm(a, b):
    gcd(a, b)
    return(int(a*b/gcd(a,b)))
########## End ##########

# 调用函数,并输出a,b的最小公倍数
print(lcm(a,b))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