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读与仿真程序复现思路——电网技术EI\CSCD\北大核心《考虑信息隐私的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实用频率响应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

本专栏栏目提供文章与程序复现思路,具体已有的论文与论文源程序可翻阅本博主免费的专栏栏目《论文与完整程序》

论文与完整源程序_电网论文源程序的博客-CSDN博客icon-default.png?t=N7T8https://blog.csdn.net/liang674027206/category_12531414.html

这篇文章的标题涉及到两个主要方面: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的实用频率响应模型以及信息隐私的考虑,同时还包括参数辨识方法。让我逐步解读:

  1. 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

    • 这指的是一个规模较大的风力发电系统,该系统将多个风力发电机连接到一个统一的电网中,以便将风力发电的电能输送到用户。
    • 在这种系统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稳定性、电网的安全性以及对电网频率变化的响应等。
  2. 实用频率响应模型

    • 这是指针对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所建立的一种模型,用于描述系统对电网频率变化的响应方式。
    • 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在电网频率变化时调整其输出以保持电网稳定的能力。
  3. 信息隐私的考虑

    • 这表明在建立频率响应模型时,考虑了信息隐私的因素。
    • 在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中,可能涉及到用户数据、系统参数等敏感信息,因此需要在建立模型时保护这些信息的隐私。
  4. 参数辨识方法

    • 这是指确定频率响应模型中参数的方法。
    • 由于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可能具有复杂的动态特性,因此需要使用参数辨识方法来从实际数据中确定模型的参数,以使模型更准确地描述系统的行为。

综合起来,这篇文章的标题表明其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的频率响应建模,考虑了信息隐私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参数辨识方法。

摘要: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中风电机组数量多、模型阶数高、求解复杂,且风电机组存在结构参数隐私问题,导致系统频率响应建模受限。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考虑信息隐私的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实用频率响应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首先,推导出含综合惯性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频率-有功传递函数,构建DFIG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而,对含多个风电场群的电力系统,基于容量加权平均法将系统聚合等值为两机模型,确定风电并网系统近似实用频率响应模型的阶数;进一步,针对DFIG结构参数信息不完备问题,构建计及噪声影响的输出误差四阶模型拟合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并借助辅助模型最小二乘迭代算法辨识频率响应模型参数;最后,通过含风电场的5节点测试系统和某省西部220kV实际电力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实用四阶SFR模型及参数辨识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这段摘要详细介绍了一项关于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复杂性、信息隐私、频率响应模型和参数辨识方法。以下是对摘要的解读:

  1. 系统背景

    • 描述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的特点,其中风电机组数量众多,模型阶数高,求解复杂。
    • 强调了风电机组存在结构参数隐私问题,这可能影响系统频率响应建模。
  2. 研究目标

    • 提出解决系统频率响应建模受限的方法,重点考虑信息隐私问题。
  3. 方法步骤

    • 推导出含综合惯性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DFIG)的频率-有功传递函数,从而构建DFIG的频率响应模型。
    • 面对含多个风电场群的电力系统,通过容量加权平均法将系统聚合等值为两机模型,以确定近似实用频率响应模型的阶数。
    • 针对DFIG结构参数信息不完备的问题,构建考虑噪声影响的输出误差四阶模型,用于拟合系统频率响应模型。
    • 借助辅助模型最小二乘迭代算法对频率响应模型参数进行辨识。
  4. 验证和实际应用

    • 通过含风电场的5节点测试系统和某省西部220kV实际电力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以证明所提出的实用四阶SFR模型及参数辨识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总体来说,这项研究致力于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频率响应建模的挑战,特别关注信息隐私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频率响应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通过仿真验证,研究者展示了提出方法在实际系统中的有效性

解读关键词:    风电场;系统频率响应模型;输出误差模型;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

这些关键词似乎涉及到风电场系统的建模、分析和优化。让我逐个解读:

  1. 风电场

    • 风电场指的是由多个风力涡轮发电机组成的发电系统,利用风能转换为电能。这些风力涡轮通常集中在一起建造,形成一个风电场,以便更有效地利用风能资源。
  2. 系统频率响应模型

    • 这是描述风电场系统对外部频率变化的反应的数学模型。风电场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频率响应能力,以应对外部变化,保持稳定运行。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可以帮助分析系统在频率变化时的动态行为。
  3. 输出误差模型

    • 输出误差模型用于描述实际输出与理论模型预测输出之间的差异。在这个上下文中,可能是用于分析风电场系统的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之间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建模和优化。
  4. 最小二乘法

    •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用于拟合模型和估计参数。在这个情境下,最小二乘法可能用于拟合系统频率响应模型或输出误差模型的参数,以使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度最佳。
  5. 参数辨识

    • 参数辨识是从已知数据中估计模型参数的过程。在这个语境中,参数辨识可能指的是通过实验数据或观测数据来确定系统频率响应模型或输出误差模型中的参数值,以更好地理解系统行为或进行系统优化。

综合来看,这些关键词可能是在讨论风电场系统的建模、分析和优化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方法、模型和技术。

仿真算例:本节分别通过含风电场的5节点测试系统和某 省西部220kV实际电力系统为例验证所提考虑信 息隐私的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实用四阶频率响应 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由于双馈风电机组的附加综合惯性控制的调 频系数是影响系统频率动态行为的主导参数,分别 设置如下4种场景进一步分析风电调频系数对所提 模型参数辨识方法精确性的影响。 (1)场景A:双馈风电机组均无附加控制。 (2)场景B:双馈风电机组仅附加虚拟惯量 控制。 (3)场景C:双馈风电机组仅附加下垂控制。 (4)场景D:双馈风电机组附加虚拟惯量控 制和下垂控制。

仿真程序复现思路:

这个仿真的复现思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系统建模

    • 根据文章描述的实际情况和所提供的四阶频率响应模型,建立相应的系统模型。这可能包括考虑风电场的5节点测试系统和某省西部220kV实际电力系统。对于每个系统,需要考虑节点、传输线、负载以及风电场等组成部分。
  2. 参数辨识方法实现

    • 根据所提出的参数辨识方法,编写相应的算法实现。这可能涉及最小二乘法或其他适当的参数估计技术。具体来说,需要实现对双馈风电机组附加综合惯性控制的调频系数的参数辨识。
  3. 设置场景

    • 设计四种不同的场景,分别对应着双馈风电机组具有不同类型的附加控制。根据描述,这些场景包括无附加控制、仅有虚拟惯量控制、仅有下垂控制以及同时具有虚拟惯量控制和下垂控制。
  4. 仿真实验

    • 对每个场景进行仿真实验。这可能涉及将不同的控制方案应用到系统模型中,并模拟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然后,利用所提出的参数辨识方法对系统参数进行辨识,并评估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示例,以Python语言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Step 1: System Modeling
class PowerSystem:
    def __init__(self, nodes, lines, loads, wind_farm):
        self.nodes = nodes
        self.lines = lines
        self.loads = loads
        self.wind_farm = wind_farm

    def simulate(self, time_span, control_params):
        # Simulate the power system dynamics over the given time span
        time_steps = len(time_span)
        frequency_response = np.zeros((time_steps, len(self.nodes)))

        for t in range(time_steps):
            # Apply control parameters to wind farm
            self.wind_farm.apply_control(control_params[t])

            # Simulate power system dynamics
            # Here, we can use numerical integration techniques to solv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 For simplicity, let's assume a simple first-order model for demonstration
            for node_idx, node in enumerate(self.nodes):
                frequency_response[t, node_idx] = node.simulate()

        return frequency_response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initial_frequency):
        self.frequency = initial_frequency

    def simulate(self):
        # Simulate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the node
        # For simplicity, let's assume a first-order dynamic model
        # dFrequency/dt = (1 - Frequency) / TimeConstant
        time_constant = 1.0
        delta_frequency = (1.0 - self.frequency) / time_constant
        self.frequency += delta_frequency
        return self.frequency

class WindFarm:
    def __init__(self, num_turbines):
        self.num_turbines = num_turbines
        self.control_params = np.zeros(num_turbines)

    def apply_control(self, params):
        self.control_params = params

    def get_control_params(self):
        return self.control_params

# Step 2: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Implementation
def parameter_identification(data, control_type):
    # Implement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 For simplicity, let's assume parameters are directly observable
    identified_params = np.mean(data, axis=0)
    return identified_params

# Step 3: Setting Scenarios
def generate_control_params(scenario, time_steps):
    if scenario == 'A':
        return np.zeros((time_steps, 1))  # No additional control
    elif scenario == 'B':
        return np.ones((time_steps, 1)) * 0.5  # Only virtual inertia control
    elif scenario == 'C':
        return np.ones((time_steps, 1)) * 0.8  # Only droop control
    elif scenario == 'D':
        return np.column_stack((np.ones((time_steps, 1)) * 0.5, np.ones((time_steps, 1)) * 0.8))  # Both controls

# Step 4: Simulation Experiment
# Define the power system components
node1 = Node(initial_frequency=1.0)
node2 = Node(initial_frequency=1.0)
nodes = [node1, node2]

lines = []  # Assume no lines for simplicity
loads = []  # Assume no loads for simplicity

wind_farm = WindFarm(num_turbines=1)

power_system = PowerSystem(nodes, lines, loads, wind_farm)

# Simulation settings
total_time = 10  # Total simulation time (in seconds)
time_span = np.linspace(0, total_time, total_time * 10)  # Time span with 0.1 second intervals

# Define scenarios
scenarios = ['A', 'B', 'C', 'D']

for scenario in scenarios:
    print(f"Scenario: {scenario}")

    # Generate control parameters for the current scenario
    control_params = generate_control_params(scenario, len(time_span))

    # Simulate the power system under the current scenario
    frequency_response = power_system.simulate(time_span, control_params)

    # Apply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identified_params = parameter_identification(frequency_response, scenario)

    print(f"Identified Parameters: {identified_params}")

    # Plot frequency response for demonstration
    plt.figure()
    for i in range(len(nodes)):
        plt.plot(time_span, frequency_response[:, i], label=f'Node {i+1}')
    plt.xlabel('Time (s)')
    plt.ylabel('Frequency Response')
    plt.title(f'Frequency Response - Scenario {scenario}')
    plt.legend()
    plt.grid(True)
    plt.show()

这个示例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仿真程序,包括系统建模、参数辨识方法实现、场景设置和仿真实验。在仿真实验中,对每个场景进行了频率响应的仿真,并利用简单的平均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参数辨识。最后,使用Matplotlib库绘制了频率响应的示例图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和仿真实验,并可能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数值方法来解决系统动态方程。

本专栏栏目提供文章与程序复现思路,具体已有的论文与论文源程序可翻阅本博主免费的专栏栏目《论文与完整程序》

论文与完整源程序_电网论文源程序的博客-CSDN博客icon-default.png?t=N7T8https://blog.csdn.net/liang674027206/category_12531414.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电网论文源程序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