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近两年的“走红”,很多“区块链+”应用孕育而生,关注点无不在“概念能否实现”“应用能否落地”上面,这些确实是区块链行业的重点戏。然而,我们最终还是要将眼光从项目移回底层技术,毕竟万变不离其宗(中),技术的进步和精进才是行业更高更远的基础。
性能有待提升
相信这个圈内都经历过各公链网络拥堵瘫痪的事情,像是以太坊的拥堵甚至就像是工作日的早高峰,已经见怪不怪了。比如加密猫爆火的时候,交易量大幅增加,不仅排队等待交易时间长,交易手续费也增加,用户体验下降。这些,其实都是公链性能和可扩展性不足的问题。
性能问题是阻碍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一切DApp的搭载都要建立在性能良好的公链之上。中心化交易的速度平均是去中心化交易速度的数百倍,就像是地铁和私家车,就算私家车比地铁方便,但是在早高峰的时候,想来大家也是宁愿做更快不拥堵的地铁而放弃私家车。
共识机制尚需完善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去中心化的重要依据,但是无论是工作量为依据的PoW机制还是权益为依据的Pos机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缺陷。比如说耗能大、效率低或者信用基础不够牢靠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区块链的发展。然而共识机制的更新同样是个难题,共识机制的更新并不仅仅像app的更新那样,一键升级,其中又牵扯到挖矿利益,就复杂了许多。比如,君士坦丁堡的升级,就受到了不少矿工的反对。而矿工的不支持,不仅是继续使用或者放弃的问题,还将导致区块链的分叉。如何完善机制,协调各方意见,都影响着区块链的进一步发展。
智能合约悖论
即,智能合约代码的审核问题。这里有个悖论,如果说,智能合约代码有在交易的过程中,判定并执行的能力,那谁来保证智能合约代码是正确并且可信的呢?一般在中心化世界中,会以权威第三方来验证中心交易的可靠性,但是去中心化是拒绝第三方中心的。就是,法律监督人类,谁来监督法律的问题。确实,一旦证据上链,便可溯源追踪,保证链上证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那么该证据最初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又如何来判断呢?如何在保证去中心化的同时来进行验证呢?
这些都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需要再仔细考虑的问题。
此外,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中心化也好,去中心化也好,可能并不是那么在意。民众只会在意哪一种更方便生活,至于技术方面的前景和蓝海,大多数大概都是“不懂”也“不想懂”的态度。
上海和数软件有限公司打破区块链基础技术壁垒,加快和实体经济结合的深度,创造出一个基于区块链商业3.0的LikeLib系统,其顶级的技术研发、运营阵容和多元化模式,为全球的消费者提供高效安全的区块链相关服务,使交易方式有更好的信任机制,使挖矿成本更低、阻力更小,使用户体验更好。
唐毅/和数软件董事长
LikeLib提供帐户,身份验证,数据库,异步通信以及在数以万计的CPU或群集上的程序调度。
LikeLib提出的共识算法 ,能够实现较高的交易吞吐量、可扩展性和安全。在算法中,每个用户将会被分配权重优先级,优先级可以以用户收益中的权益来衡量,以此为基础形成一种基于用户权重的记账人节点选取机制。这种改进有效提高交易吞吐量并避免分叉,不需要一套固定的服务器组同时能够抵抗女巫攻击;避免恶意领导者单独形成一个分支,降低影响,无需用户配置复杂的信任策略。
LikeLib采用的创新的共识算法、创新软硬件架构、拥有高TPS、低交易延迟、低手续费等特点,使得区块链技术可以可以深入到商业场景内部,其交易确认时间也是秒级,在各类数据上也保持行业顶尖水平。
技术在区块链世界里,底层公链的存在必定少不了侧链。简单来讲,侧链是一种允许Token在不同的区块链之间进行安全的资产交换的技术,因此也就可以实现不同区块链技术架构之间的跨链操作。侧链通过一种双向锚定的机制和主链进行连接,连接以后主链上的资产就可以通过双向锚定的技术完成对侧链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操作。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上一段可执行的图灵完备脚本,拥有自己的存储资源,通过交易触发合约后,合约引擎分配CPU和内存资源运行合约,从而完成业务逻辑,智能合约也是任何区块链项目的核心要素之一。LikeLib的智能合约基于开源的GoogleChromeV8引擎,使得幅降低了编程的难度,也提升了程序的效率,执行效率等近似于本地程序。
除此之外,LikeLib还提供海量的API接口和具有行业属性智能合约的模板,这些由最优秀(当然也是最贵)的区块链工程师编写的程序和代码非常安全可靠,初创公司可以通过API调用或者修改模板参数,简单快速地实现业务目的,迅速提供服务和产品。让区块链编程逐渐模块化,更有利于生态的快速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