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资讯 | 研究生“第一学历”歧视,如何才能破除?

全国两会,又恰逢研究生招生,相关话题引人关注。

据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切实破除研究生招生就业过程中唯学校“出身论”的建议

潘复生院士指出,近年来,在研究生招生和就业过程中又出现了唯学校“出身论”的现象,强调必须是985、211、双一流或者大学排名多少位,甚至只认“第一学历”出身。这种现象危害很大,亟待破除。

图片

海归博士、

985硕士求职因本科双非被刷

最近,关于“海归博士、985硕士求职因本科双非被刷”的话题登上了热搜。一名应届毕业的985名校硕士,因本科毕业于“双非”院校,而被多家企业婉拒,遭遇“第一学历歧视” 。                                                                                   

与她一起面试、本科毕业于985院校的同学,得到了HR青睐,双方了解沟通后,最终录用。这种对比让她感觉很受挫,“自尊心被按在地上摩擦,第一学历似乎成为了我的污点。”                                                                                       

当下就业竞争激烈,不少企业和单位在同等硕博学历的情况下,对比“第一学历”,筛选人才。                                                                                       

甚至有HR现身说法,越是头部公司、核心岗位,对第一学历的要求就越高。对职场人而言,如何用自身力量破解潜在的“第一学历歧视”,撕掉标签,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难题。

潜在的“第一学历”歧视

是一种认知偏见

很多时候,第一学历歧视,是一种隐形的存在。

“第一学历”这种说法并无依据,更不见于任何官方文件,不过是人才市场上存在的一种偏见。2021年9月,教育部也曾公开回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

而职场人感叹“第一学历”歧视的现实,是因为不少公司和企业将这种认知偏见扩大成为了招聘门槛。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依照“学历”筛选,便成了最高效的方式。

不少企业公司按照第一学历的方法筛选求职者,根据他们的最高学历和“第一学历”,很快就可以列出被大数据选中的高学历毕业生。

高学历毕业生中也有参差,第一学历不够出色的毕业生中也有优秀求职者。企业需要的是岗位匹配、能力过关且契合企业文化的人才,直接用第一学历简单筛选求职者,这种认知的偏见造成本末倒置,对求职者和公司都存在负面影响。

图片

面对“第一学历”歧视

如何破除?

破除“第一学历”歧视,需要完善研究生招生复试,建立科学的基于能力的学术评价体系。同时,要明确要求所有招生单位,不得宣传、炒作录取了多少985、211、双一流高校学生,要清理学科专业建设评价中,所有相关的招生政绩指标。如此,就能淡化学校的身份标签,引导学校、学生平等竞争。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则要扭转以学历为导向的办学定位,重视学生完整的本科教育。如果只追求考研率,不仅会助长研究生招生中的“第一学历”歧视,也会让就业中的“第一学历”歧视越演越烈。

按“第一学历”进行评价、选才的理由是,学校出身决定了学生的整体能力与素质,可能个别学生会因此受到不公对待,但整体进行这样的评价问题不大,且可提高评价效率。

这也是破除“第一学历”歧视的现实阻力。不少人认为,用学历、“第一学历”评价人才,是对努力获得高学历者的肯定,没有理由让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平起平坐。

但毫无疑问,强化“第一学历”的招生招聘,除了刺激学历内卷、导致学历高消费外,并不利于人才培养,最终更会影响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需要高度重视。

教育公平和就业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

关注公zhong号“朗汀留学硕博申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