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分离吸液残留称重测试
测试操作流程:
1.使用温度计测试环境温度,根据温度查找水的密度填入表中【环境温度】【水密度】。
2.将10个反应杯进行称重,并将重量填入表中【清洗前重量】。
3.将10个反应杯按按顺序放入进杯位,仪器将反应杯抓至一阶清洗位置进行注液-混匀-吸出废液操作,吸出废液后将反应杯拿出再次进行称重填入表中【清洗后重量】。
4.得出表中【吸液残留量】=(清洗后重量-清洗前重量)/水密度“=(C5-B5)/$D$1”。
5.然后得出【平均残留量“=AVERAGEA(D5:D14)”】【最大残留量“=MAX(D5:D14)”】。
结论:若【最大残留量】<3“=IF(D16<=D17,"Pass","Fail")”,则测试通过。注:引号中表示相应的公式。
6.第二阶和第三阶同样按上述流程进行操作。
二、磁分离注液量称重测试
测试操作流程:
1.使用温度计测试环境温度,根据温度查找水的密度填入表中【环境温度】【水密度】。
2.将10个反应杯进行称重,并将重量填入表中【注液前重量】。
3.将10个反应杯按按顺序放入进杯位,仪器将反应杯抓至一阶清洗位置进行注液,注液后将反应杯拿出再次进行称重填入表中【注液后重量】。
4.得出表中【注入量】=(注液后重量-注液前重量)/水密度“=(C24-B24)/$D$20”。
5.然后得出【平均注入量“=AVERAGEA(D24:D33)”】【变异系数CV“=STDEV(D24:D33)/D34”】,测试结论:CV<1%“=IF(D35<=D36,"Pass","Fail")”,则测试通过。注:引号中表示相应的公式。
6.第二阶和第三阶同样按上述流程进行操作。
三、底物注液量称重测试
测试操作流程:
1.使用温度计测试环境温度,根据温度查找水的密度填入表中【环境温度】【水密度】。
2.将20个反应杯进行称重,并将重量填入表中【A液空杯重量】。
3.将20个反应杯按按顺序放入进杯位,仪器将反应杯抓至底物A位置进行注液,注液后将反应杯拿出再次进行称重填入表中【A液注入后重量】。
4.得出表中【A液注入量】=(A液注入后重量-A液空杯重量)/水密度“=(C42-B42)/$D$39”。
5.然后得出【平均值AV“=AVERAGE(D42:D61)”】【标准差SD“=STDEV(D42:D61)”】【变异系数CV=SD/AV“=D63/D62”】【偏差AC“=ABS(D62/100-1)”】。
重复性结论:CV<1%“=IF(D64<=D66,"Pass","Fail")”,则测试通过。
准确性结论:AC<2%“=IF(D65<=D67,"Pass","Fail")”,则测试通过。
6.底物B液同样按上述流程进行操作。
四、样本针试剂针注液量称重测试
测试操作流程:
1.使用温度计测试环境温度,根据温度查找水的密度填入表中【环境温度】【水密度】。
2.将20个反应杯进行称重,并将重量填入表中【样本针空杯重量】。
3.将20个反应杯按按顺序放入进杯位,仪器将反应杯抓至加样位置进行注液,注液后将反应杯拿出再次进行称重填入表中【样本针注入后重量】。
4.得出表中【样本针注入量】=(样本针注入后重量-样本针空杯重量)/水密度“=(C75-B75)/$D$39”。
5.然后得出【平均值AV“=AVERAGE(D75:D94)”】【标准差SD“=STDEV(D75:D94)”】【变异系数CV=SD/AV“=D96/D95”】【偏差AC“=ABS(D95/5-1)”】。
重复性结论:CV<5%“=IF(D97<=D99,"Pass","Fail")”,则测试通过。
准确性结论:AC<1%“=IF(D98<=D100,"Pass","Fail")”,则测试通过。
6.试剂针同样按上述流程进行操作。
五、暗技术测试、底物测试、加样稳定性测试、磁损测试
暗技术测试:在黑暗环境测光子数。
底物测试:加入底物A和B测光子数。
加样稳定性测试:吖啶酯标记物+底物AB测光子数。
磁损测试:包被吖啶酯磁珠,清洗一遍+底物AB测光子数,二次就是清洗两遍+底物AB测光子数,看减少了多少光子数。
六、试剂盘、反应盘温度测试
1.将温度计的线放入试剂盒中固定,将试剂盒放入试剂盘进行密封。
2.等20min左右温度显示稳定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记录20次。
3.对比实际温度和仪器显示温度,若不一样,则进行温度补偿使温度一致。
4.准确性结论:准确性<0.5则测试通过,波动度结论:波动度<0.5则测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