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何/正射校正起因
几何畸变:传感器生成的图像像元相对于地面目标实际位置发生了挤压、拉伸、扭曲和偏移
1、影响原因:
- 传感器内部因素:透镜、探测元件、采样速率、扫描镜
- 遥感平台因素:平台的高度、速度、轨道偏移及姿态变化
- 地球因素:地球自转、地形起伏、地球曲率
- 大气折射和投影方式的选择
2、畸变分类:
- 系统性畸变(内部):遥感系统造成的畸变,有一定规律性
- 随机性畸变(外部):地形起伏造成的随地而异的几何偏差
二、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像几何误差的过程。
1、分类:
几何粗校正:根据畸变原因利用空间位置变化关系,采用计算公式和辅助参数进行校正
几何精校正:利用地面控制点做的精密校正
2、原理:
- 空间位置(像元坐标)的变换)(坐标变换)
- 像元灰度值的重新计算(重采样)
注:有兴趣可看看《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里面详细罗列了
几何模型 | 重采样方法 |
---|---|
仿射变换 | 最近邻法 |
多项式模型 | 双线性内插法 |
局部三角网 | 三次卷积内插法 |
具体原理后期有时间再开一个文章解释。
3、校正步骤:
- 对畸变图像和基准图像建立统一的坐标系和地图投影
- 按照GCP选择原则,在畸变图像和基准图像上寻找相同位置的地面控制点对
- 求取校正模型的参数,利用校正模型实现畸变图像和基准图像之间的像元坐标变换
- 选择合适的重采样方法对畸变图像的输出图像像元进行灰度赋值
- 几何校正的精度分析
4、软件:
Envi:具体安装教程等可以在其他大佬博客找到,这里贴一个教程
推荐看《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里面十分详细具体的校正操作过程,具体章节在第四章。这里不细讲。我将在未来真正使用时候看需要记录。
三、正射校正
目前百度的资料来看,正射校正应该是属于几何校正的一种,在上面推荐的书中第九章也可以看具体操作,这里就不赘述了。
四、图像融合
将低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与高分辨率的单波段影像重采样生成成一副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遥感的图像处理技术,使得处理后的影像既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又具有多光谱特征。
五、图像镶嵌
当研究区超出单幅遥感图像所覆盖的范围时,通常需要将两幅或多幅图像拼接起来形成一幅或一系列覆盖全区的较大的图像。
在进行图像的镶嵌时,需要确定一幅参考图像,参考图像将作为输出镶嵌图像的基准,决定镶嵌图像的对比度匹配、以及输出图像的像元大小和数据类型等。镶嵌得两幅或多幅图像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成像时间,使得图像的色调保持一致。但接边色调相差太大时,可以利用直方图均衡、色彩平滑等使得接边尽量一致,但用于变化信息提取时,相邻图像的色调不允许平滑,避免信息变异。
六、图像裁剪
图像裁剪的目的是将研究之外的区域去除,常用的是按照行政区划边界或自然区划边界进行图像的分幅裁剪。
七、大气校正
大气校正的目的是消除大气和光照等因素对地物反射的影响,获得地面反射率、辐射率、地表温度等真实物理模型参数,用来消除大气中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气等地物反射的影响,消除大气分子和气溶胶散射的影响。大多情况下,大气校正也是反演地物真实反射率的过程。
1、方法分类:
- 绝对大气校正方法
- 相对大气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