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单向链表的创建及4种应用

目录

前言

自定义“单向”链表类

1. 自定义一个链表类,并完成“初始化链表”、“添加元素(头插法/尾插法)”、“计算链表长度”操作;

自定义链表

向链表中插入元素(头插法)

向链表中插入元素(尾插法)

 计算链表长度

 重写toString()方法

测试类

测试结果

对链表的应用

2. 在自定义链表类的基础上,使用“双指针”实现两个链表的合并;

测试用例

 测试结果

3. 在自定义链表类的基础上,通过“栈”反转链表;

测试用例

测试结果

 4. 在自定义链表类的基础上,计算两个大型整数(BigInteger)和;

 测试用例

测试结果

5.1 在自定义链表类的基础上,使用"Set"集合 测试链表中是否存在环路现象;

测试用例

测试结果

5.2 在自定义链表类的基础上,基于"快慢指针"判断链表中是否存在环路;

测试用例

测试结果


前言

相关传送门:===》【算法】链表手撕代码《===

链表的特点:

  • 链表全称“链式存储结构”,属于线性表的一种;
  • 链表由“数据域”和“指针域”这两部分组成;
  • 在链表中,“实际存储”的是一个个“节点”,在物理上是非连续的数据结构;

链表的优点:

  • 不需要提前预估长度,较于“数组”不存在“扩容操作”
  • 使用不连续的内存空间,实现灵活的内存动态管理

链表的缺点:

  • 较于数组会占用更多空间,因为其需要存放其他节点的指针;
  • 不支持随机读取元素(RandomAccess) —— 数组类实现类一个标准类 RandomAccess表示支持随机读取;
  • 遍历和查找元素较慢,适合读少写多的操作;

链表的时间复杂度:

  • 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复杂度为 O(1);
  • 查找或访问某一特定节点复杂度为 O(n);

链表的分类:

  1. 单向链表
  2. 双向链表
  3. 循环链表
  4. 双向循环链表

自定义“单向”链表类

1. 自定义一个链表类,并完成“初始化链表”、“添加元素(头插法/尾插法)”、“计算链表长度”操作;

  • 自定义链表

public class Linked{
    //定义头节点和尾节点
    private Node first,last;

    //链表长度
    private int size;

    //定义链表的节点
    static class Node{
        int val;  //数据域
        Node next; //后继元素(下一个元素)

        public Node(int x){
            this.val =x;
        }
    }
}

解读:

  • 定义了私有成员变量 first 和 last ,分别代表链表的头节点和尾节点;
  • 通过 size 变量记录链表的长度;
  • 在自定义 Linked 类中定义一个静态内部类 Node ,用于表示链表的节点;
  • 每个 Node 对象包含两个部分:int 类型的 val 变量用于存储节点的值,以及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 next;
  • 向链表中插入元素(头插法)

public class Linked{
    // 添加元素(头插法)
    public void addFirst(int val) {
    // 创建新节点
    final Node newNode = new Node(val);

    // 将新节点的 next 指向当前的第一个节点
    newNode.next = first;

    // 更新头节点为新节点
    first = newNode;

    // 如果链表为空,则更新尾节点为新节点
    if (last == null) {
        last = newNode;
    }

    // 增加链表长度
    size++;
    }

}

解读:

  • 创建一个新节点 newNode,值为传入的参数 val;
  • 将新节点的 next 指向当前的第一个节点 first ,把当前的头节点作为新节点的后继节点;
  • 更新链表的头节点为新节点;
  • 如果链表为空(即尾节点为 null ),则将尾节点也更新为新节点;
  • 最后增加链表长度 size;
  • 向链表中插入元素(尾插法)

public class Linked{
    //添加元素(尾插法)
    public void add(int val){
        //获取当前链表的尾节点
        final Node l = last ;

        //创建新节点
        final Node newNode = new Node(val);

        if(l !=null){
            //链表不为空
            l.next = newNode;
        }else{
            //链表为空
            first = newNode;
        }

        last = newNode;
        size++;
    }
}

解读:

  • 获取当前链表的尾节点 last;
  • 创建一个新的节点 newNode,值为传入的参数 val;
  • 如果尾节点不为空,则将尾节点的 next 指向新节点;如果为空,则将头节点指向新节点;
  • 更新尾节点为新节点,同时增加链表长度 size;
  •  计算链表长度
public class Linked{
    //返回链表长度
    public int size(){
        return size;
    }
}

解读:

  • 返回链表的长度,即 size 变量的值;
  •  重写toString()方法
public class Linked{
      public String toString(){
        //使用线程不安全,但性能较好的StringBuilder
        StringBuilder ret = new StringBuilder();

        //遍历链表
        for(Node x =first;x !=null;x = x.next){
            ret.append(x.val);
            if(x.next !=null){
                ret.append("->");
            }
        }
        return ret.toString();
      }
}

解读:

  • 使用 StringBuilder 构建字符串,遍历链表中的每个节点,将节点的值追加到字符串中;
  • 如果节点有下一个节点,则在值之后添加"->"表示连接关系;
  • 最后返回拼接好的字符串表示链表内容;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Linke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初始化链表1
        Linked linked1 = new Linked();
        linked1.add(1);
        linked1.add(3);
        linked1.add(5);
        linked1.add(7);
        linked1.addFirst(9);
        System.out.println(linked1.size());
        System.out.println(linked1.toString());
    }
}
  • 测试结果


对链表的应用

2. 在自定义链表类的基础上,使用“双指针”实现两个链表的合并;

    //双指针合并两个单向链表
    public static Linked meger(Linked l1 ,Linked l2 ){
        //定义双指针,分别执行两个有序链表的头节点
        Node p1 =l1.first, p2 = l2.first;

        //用于保存合并结果的链表
        Linked resultLinked = new Linked();

        while(p1 !=null || p2 !=null){

            if(p1 == null){
                resultLinked.add(p2.val);
                p2 = p2.next;
                continue;
            }

            if(p2 == null){
                resultLinked.add(p1.val);
                p1 = p1.next;
                continue;
            }

            //比较两个节点
            if(p1.val < p2.val){
                resultLinked.add(p1.val);
                p1 = p1.next;
            }else{
                resultLinked.add(p2.val);
                p2 = p2.next;
            }
        }
        return resultLinked;
    }

解读:

  • 接收两个参数 l1 和 l2,分别表示要合并的两个链表;
  • 在方法内部定义两个指针 p1 和 p2,分别指向两个链表的头节点;
  • 定义一个 Linked 对象 resultLinked 用于保存合并结果;
  • 进入循环后会判断两个指针是否都指向 null,只要其中一个指针不为空就继续执行;
  • 如果 p1 或 p2 任一个为 null,则直接将另一个链表剩余部分添加到 resultLinked 中,并移动指针到下一个节点;
  • 如果两个节点都不为 null,则比较两个节点的值:如果 p1 的值小于 p2 的值,则将 p1 的值添加到 resultLinked 中,并将 p1 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 如果 p2 的值小于等于 p1 的值,则将 p2 的值添加到 resultLinked 中,并将 p2 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 循环结束后,返回合并后的链表 resultLinked;

时间复杂度为 O(m+n),其中 m 和 n 分别表示两个链表的长度;

  • 测试用例
        Linked linked2 =new Linked();
        linked2.add(2);
        linked2.add(4);
        linked2.add(6);
        linked2.add(8);
        linked2.add(10);
        //链表合并
        Linked megerRet = Linked.meger(linked1, linked2);
        System.out.println("合并结果"+megerRet);
  •  测试结果


3. 在自定义链表类的基础上,通过“栈”反转链表;

    public static Linked reverseLinked(Linked linked){
        Stack<Node> nodeStack = new Stack<>();

        //遍历链表,将所有Node节点,存入栈中
        Node currentNode = linked.first;
        if(currentNode ==null){
            return linked;
        }

        while (currentNode !=null){
            nodeStack.push(currentNode);
            currentNode =currentNode.next;
        }

        //遍历栈,将栈中的Node节点,从栈顶依次出栈(逆序),并存入链表中
        linked = new Linked(); //清空原链表
        while (!nodeStack.empty()){
            linked.add(nodeStack.pop().val);
        }
        return linked;
    }

解读:

  • 接收一个参数 linked,表示要逆序的链表;
  • 创建一个 Stack 对象 nodeStack 用于存储链表的节点;
  • 获取链表的头节点,并将其赋值给 currentNode;
  • 如果链表为空,直接返回原链表,否则,通过循环遍历链表,将每个节点依次压入栈中,并将 currentNode 指针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 创建一个新的空链表对象 linked,用于存放逆序后的节点;
  • 通过循环遍历栈中的节点,每次从栈顶取出一个节点,并将其值添加到 linked 链表中(此时节点的顺序已经逆序);
  • 循环结束后,返回逆序后的链表 linked;

时间复杂度为 O(n),其中 n 表示链表的长度;

  • 测试用例
        Linked linked1 = new Linked();
        linked1.add(1);
        linked1.add(3);
        linked1.add(5);
        linked1.add(7);
        linked1.add(9);
        linked1 = Linked.reverseLinked(linked1);
        System.out.println("链表反转的结果"+linked1);
  • 测试结果


 4. 在自定义链表类的基础上,计算两个大型整数(BigInteger)和;

    //用"链表"计算两个大型整数和
    public static Linked addTwoNumber(Linked l1 ,Linked l2){
        //从个位开始计算(链表的头部)
        Node n1 =l1.first;
        Node n2 =l2.first;

        Linked retLinked = new Linked();

        int carry = 0;//进位

        while ( n1 != null || n2 !=null){
            //分别获取当前计算的数字
            int x =n1 != null ? n1.val :0;
            int y =n2 != null ? n2.val :0;

            int sum =x + y + carry;

            //计算进位值
            carry = sum /10;

            //保存当前位计算结果
            retLinked.add(sum %10);

            if(n1 !=null){
                n1 =n1.next;
            }

            if(n2 !=null){
                n2 =n2.next;
            }
        }

        if(carry !=0){
            retLinked.add(carry);
        }

        retLinked= Linked.reverseLinked(retLinked);
        return retLinked;
    }

 解读:

  • 接收两个参数 l1 和 l2,分别表示要相加的两个链表;
  • n1 和 n2 分别表示链表 l1 和 l2 的头节点;
  • 通过将 l1 和 l2 的头节点赋值给 n1 和 n2,开始从个位开始计算两个链表的和;
  • 创建一个 Linked 对象 retLinked,用于存储计算结果;
  • carry 表示进位的值,初始值为 0;
  • 通过循环遍历链表中的节点,直到两个链表都遍历完;
  • 在循环中,首先判断当前节点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则获取当前节点的值;如果为空,则将当前节点的值置为 0;
  • 计算当前位的和(包括进位),并更新进位的值;
  • 将当前位的和除以 10 取余数,并将余数添加到 retLinked 链表中作为当前位的计算结果;
  • 如果链表节点不为空,则将当前节点指针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 在循环结束后,如果进位不为 0,则将进位值添加到 retLinked 链表的末尾;
  • 最后,调用 Linked 类的静态方法 reverseLinked 将 retLinked 链表进行逆序操作;
  • 返回逆序后的链表 retLinked,即两个大型整数(BigInteger)的和;

从个位开始逐位计算两个大型整数的和,并将结果保存在一个新的链表中。时间复杂度为 O(max(n, m)),其中 n 和 m 分别表示链表 l1 和 l2 的长度;

  •  测试用例
        Linked linked3 = new Linked();
        linked3.add(3);
        linked3.add(4);
        linked3.add(2);
        Linked linked4 =new Linked();
        linked4.add(1);
        linked4.add(2);
        linked4.add(3);
        Linked linked = Linked.addTwoNumber(linked3, linked4);
        linked3 =Linked.reverseLinked(linked3);
        linked4 =Linked.reverseLinked(linked4);
        System.out.printf("两数字%s,%s计算和:%s\n",linked3.toString(),linked4.toString(),linked.toString2());
  • 测试结果


5.1 在自定义链表类的基础上,使用"Set"集合 测试链表中是否存在环路现象;

   public static boolean hasCycle1(Node node){
        HashSet<Node> nodeHashSet = new HashSet<>();

        while (node !=null){
            if(nodeHashSet.contains(node)){
                return true;
            }

            nodeHashSet.add(node); //保存至Set
            node = node.next;
        }

        return false;
    }

解读:

  • 接收一个参数 node,表示链表的头节点;
  • 创建一个 HashSet 对象 nodeHashSet,用于存储遍历过的节点;
  • 通过循环遍历链表中的节点,直到遍历到链表末尾(node 为 null)或发现循环;
  • 在循环中,首先检查当前节点是否已经存在于 nodeHashSet 中,如果存在则说明链表中存在循环,直接返回 true;
  • 如果当前节点不在 nodeHashSet 中,则将当前节点添加到 nodeHashSet 中,并将指针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 如果遍历完整个链表后都没有发现循环,则返回 false,表示链表中不存在循环;

时间复杂度为 O(n),其中 n 表示链表中节点的数量;

  • 测试用例
        //判断链表中是否存在环路
        Linked.Node node1 =new Linked.Node(1);
        Linked.Node node2 =new Linked.Node(2);
        Linked.Node node3 =new Linked.Node(3);
        Linked.Node node4 =new Linked.Node(4);
        Linked.Node node5 =new Linked.Node(5);


        node1.next =node2;
        node2.next =node3;
        node3.next =node4;
        node4.next =node5;
        for(Linked.Node x =node1;x!=null;x =x.next){
            System.out.print(x.val);

            if(x.next !=null) {
                System.out.print("=>");
            }
        }
        System.out.println("是否存在环路:"+Linked.hasCycle1(node1));
  • 测试结果

5.2 在自定义链表类的基础上,基于"快慢指针"判断链表中是否存在环路;

   public static  boolean hasCycle2(Node head){
        //定义快慢指针
        Node fast = head;
        Node slow = head;

        while (fast != null && fast.next != null && slow !=null){
            fast =fast.next.next; //快指针每次移动2步
            slow =slow.next; //慢指针每次移动1步

            if(fast == slow){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链表无环
    }

解读:

  • 接收一个参数 head,表示链表的头节点;
  • 定义两个指针 fast 和 slow,初始时它们都指向链表的头节点 head;
  • 通过循环遍历链表中的节点,直到快指针移动到链表末尾(fast 或 fast.next 为 null);
  • 在循环中,快指针每次向前移动两步(fast = fast.next.next),慢指针每次向前移动一步(slow = slow.next);
  • 在每次移动后,判断快指针是否与慢指针相遇,如果相遇则说明链表中存在循环,直接返回 true;
  • 如果遍历完整个链表后快指针到达链表末尾仍未相遇,则返回 false,表示链表中不存在循环;

时间复杂度为 O(n),其中 n 表示链表中节点的数量。这种方法在空间复杂度上优于使用 HashSet 存储节点的方法;

  • 测试用例

        //判断链表中是否存在环路
        Linked.Node node1 =new Linked.Node(1);
        Linked.Node node2 =new Linked.Node(2);
        Linked.Node node3 =new Linked.Node(3);
        Linked.Node node4 =new Linked.Node(4);
        Linked.Node node5 =new Linked.Node(5);


        node1.next =node2;
        node2.next =node3;
        node3.next =node4;
        node4.next =node5;
        node5.next =node3; //存在环路

        System.out.println("是否存在环路:"+Linked.hasCycle2(node2));
  • 测试结果


  • 21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