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tlantic
原文链接: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说是21世纪最伟大的技术承诺。
自动驾驶是那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罕见的技术类别。相对于其对经济、文化和美学转型的巨大影响,他们拯救生命的潜力完全可以屈居次位。
那些没法开车的人,比如盲人,将被赋予全新的自由出行能力。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将创造和破坏整个行业,改变人们工作和出行的方式,并将改变城市设计和连接的方式。
而能构建这项技术的公司无疑会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这就是为什么自驾车技术的竞争会如此激烈的原因。在技术发展史上,我们也可以找到其他技术变革时代的例子,比如铁路。
而且,这个市场的利润是巨大的,我们常说的是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潜在利润,但实际可能比这个更多。所有自驾车研发公司们都知道这一点。不过,对某些公司来说,这是一场生死较量。
Waymo(以前为Google)
2009年,谷歌(现在的Alphabet)推出自驾车计划时,还没有竞争对手。那时的自驾车只在科幻小说里出现过。因此,当2010年,Google公布该项目的相关信息时,大家普遍对其不看好。当时,一位投资者接受洛杉矶时报的采访,在提到Google的一系列不寻常的项目时,称“最后,有些会很成功,而有些会消失”。
那时,对谷歌来说,并不一定会成功,但现在这是显而易见的。之后,谷歌将其自驾车研发部独立出来,成立了Waymo公司,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其测试车队现在遍布四个州:加利福尼亚州(自2009年),德克萨斯州(2015年),亚利桑那州(2016年)和华盛顿州(2016年)。Waymo在其官网上称,“在城市街道上,我们的自驾车行驶总里程已超过200万英里。这相当于300多年的人类驾驶经验。”
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接近完美的安全记录,都毫无疑问地,会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
Uber
Uber是伴随着丑闻进军自驾车领域的。2015年,其聘请了Carnegie Mellon的整个部门——大约40名机器人专家和工程师,其中包括自动驾驶领域的几位顶尖专家。
从那时起,Uber对自驾车未来的承诺只增不减。2016年,Uber开始在匹兹堡公路上测试其自动驾驶车辆,其将自己的专有街道地图系统加强,表面上是减少了对Google和苹果这样的竞争对手的依赖,其实是偷猎了Google的顶级地图专家。 Uber还在2016年以6.8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初创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Otto,但实际也远没有那么简单。
从员工素质和公司的风险资本数来考虑的话,Uber无疑是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强大竞争者。然而,也是最备受争议的。
Uber在2016年下半年于加利福尼亚州拒绝为自驾车申请许可证之后,转为申请州检测许可证。2017年2月,Waymo提出了一项联邦诉讼,声称前Google工程师偷盗了关于自驾车的商业机密,之后离职去到Otto。Waymo称,Uber收购Otto后,前Google工程师利用其偷盗信息为Uber自驾车系统设计电路板。这一场官司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时代的第一次重大知识产权之争。
苹果
在自驾车的赛车游戏中,苹果是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参与者。一方面,若苹果的众多主要竞争对手纷纷研发该技术,那么苹果也不得不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苹果?汽车公司?老实说,这与人们在2010年时对谷歌的看法一般无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自驾车公司都是自己制造汽车,有些只是向汽车制造商出售自驾软件。
多年来,有传闻称,苹果正在进行一个秘密的自驾车项目。但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该项目截至2016年已有数百名专职员工,固存在一些组织和管理上的问题。直到2016年12月,苹果正式宣布,其通过致信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方式,正以某种身份参与自驾车的研发工作。
苹果产品总监Steve Kenner写道,“公司正大力投资机器学习和自动化的研究,而包括交通运输在内的许多领域的自动化系统的强大市场潜力,让人兴奋。”
然而,除此之外,苹果并未对此透露一言半语。
特斯拉
特斯拉希望将无人驾驶汽车推向市场,但它与其最大竞争对手Waymo的方法明显不同。谷歌想从底层建立全自动驾驶系统,其批评者认为时间太长。故为了尽早实现安全驾驶,特斯拉采用逐步向现有的高端车辆增加自动驾驶操作的方式。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巨大争论,即通过何种方式(两种方式,完全自动化和逐步自动化)来实现是较好的方式。
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Elon Musk曾说,等到技术足够成熟再实现完全自动化,这种等待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然而,特斯拉的批评者说,对如今驾驶者的安全导航来说,半自动驾驶可能会出现教多的盲区。当前特斯拉系统Autopilot的营销,可能会给人们一种特斯拉的汽车比实际更加自动化的印象。名字Autopilot也暗示,驾驶者注意力不集中也是没问题的。
2016年的春天,一个使用特斯拉自动驾驶仪的司机死于车祸时,这种担忧再度出现了。当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仪功能还处于测试模式,这就意味着在公共道路上测试使用它的驾驶者是必须要意识到它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的。联邦调查人员的调查结果最终以自动驾驶仪不为这起死亡事故负责而告终。
特斯拉已经在其网站上发出声明,其所有的车辆均“具有比人类驾驶员更高的安全级别上的,完全自动驾驶所需的硬件”。从最乐观的情况来看,这只是略有误导。特斯拉最终可能会制造一个“完全自动驾驶”的系统,但到现在为止它绝对还没出现。
无论哪种方法是正确的,特斯拉的紧迫感都正在加剧自驾车的竞争步伐。
传统汽车制造商
如特斯拉一般,几家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宣布了他们对带有增量辅助驱动系统的自驾车的进军。这对他们而言是有意义的:毕竟,不像是苹果,谷歌或Uber ,他们已经制造的是人们可以去购买的车辆,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们想要留在这个行业里的最大的希望,是当下的变革,而非尝试后来追赶。
但是已经有一些传统汽车公司比别人走得更远了。 虽然几乎每个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对开发自驾车的重要性表示赞赏,但只有少数人给出了实际行动。比如沃尔沃。
在一个叫Drive Me的项目中,沃尔沃将在瑞典的高速公路上投入100辆自驾车(与美国公共道路上的Google和Uber的测试一样,人类将坐在驾驶员位置上,随时准备着,在必要时控制车辆)。2017年3月,丰田推出了首款自驾车原型。这款车出自在2015年投资了10亿美元的丰田人工智能研究所。
当然,技术公司和汽车制造商之间也有一些合作关系。克莱斯勒(Chrysler )和谷歌在2016年5月宣布,他们将合作制造一款无人驾驶的微型货车,而沃尔沃和Uber在2016年8月也宣布了合作。
初创公司
未来几年内,我们应该期待更多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初创公司。比如Drive.ai,于2016年8月成立,正在开发可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深度学习软件。
当然也会有其他的初创公司。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计划的长期负责人Chris Urmson,于2016年8月离开公司,当时该项目中的几个关键人物纷纷离职。 2016年12月,专注技术的新闻网站Recode报道说,Urmson正在创立自己的自驾车公司。
回顾技术发展史,我们会看到,第一家创立技术的公司并不总是最终获得意外之财的公司。这可能也是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情况。
这一切都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很清楚:汽车所占据的文化空间正在经历快速彻底的转变。这一路上注定会有赢家和输家。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说是21世纪最伟大的技术承诺。
自动驾驶是那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罕见的技术类别。相对于其对经济、文化和美学转型的巨大影响,他们拯救生命的潜力完全可以屈居次位。
那些没法开车的人,比如盲人,将被赋予全新的自由出行能力。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将创造和破坏整个行业,改变人们工作和出行的方式,并将改变城市设计和连接的方式。
而能构建这项技术的公司无疑会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这就是为什么自驾车技术的竞争会如此激烈的原因。在技术发展史上,我们也可以找到其他技术变革时代的例子,比如铁路。
而且,这个市场的利润是巨大的,我们常说的是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潜在利润,但实际可能比这个更多。所有自驾车研发公司们都知道这一点。不过,对某些公司来说,这是一场生死较量。
Waymo(以前为Google)
2009年,谷歌(现在的Alphabet)推出自驾车计划时,还没有竞争对手。那时的自驾车只在科幻小说里出现过。因此,当2010年,Google公布该项目的相关信息时,大家普遍对其不看好。当时,一位投资者接受洛杉矶时报的采访,在提到Google的一系列不寻常的项目时,称“最后,有些会很成功,而有些会消失”。
那时,对谷歌来说,并不一定会成功,但现在这是显而易见的。之后,谷歌将其自驾车研发部独立出来,成立了Waymo公司,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其测试车队现在遍布四个州:加利福尼亚州(自2009年),德克萨斯州(2015年),亚利桑那州(2016年)和华盛顿州(2016年)。Waymo在其官网上称,“在城市街道上,我们的自驾车行驶总里程已超过200万英里。这相当于300多年的人类驾驶经验。”
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接近完美的安全记录,都毫无疑问地,会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
Uber
Uber是伴随着丑闻进军自驾车领域的。2015年,其聘请了Carnegie Mellon的整个部门——大约40名机器人专家和工程师,其中包括自动驾驶领域的几位顶尖专家。
从那时起,Uber对自驾车未来的承诺只增不减。2016年,Uber开始在匹兹堡公路上测试其自动驾驶车辆,其将自己的专有街道地图系统加强,表面上是减少了对Google和苹果这样的竞争对手的依赖,其实是偷猎了Google的顶级地图专家。 Uber还在2016年以6.8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初创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Otto,但实际也远没有那么简单。
从员工素质和公司的风险资本数来考虑的话,Uber无疑是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强大竞争者。然而,也是最备受争议的。
Uber在2016年下半年于加利福尼亚州拒绝为自驾车申请许可证之后,转为申请州检测许可证。2017年2月,Waymo提出了一项联邦诉讼,声称前Google工程师偷盗了关于自驾车的商业机密,之后离职去到Otto。Waymo称,Uber收购Otto后,前Google工程师利用其偷盗信息为Uber自驾车系统设计电路板。这一场官司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时代的第一次重大知识产权之争。
苹果
在自驾车的赛车游戏中,苹果是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参与者。一方面,若苹果的众多主要竞争对手纷纷研发该技术,那么苹果也不得不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苹果?汽车公司?老实说,这与人们在2010年时对谷歌的看法一般无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自驾车公司都是自己制造汽车,有些只是向汽车制造商出售自驾软件。
多年来,有传闻称,苹果正在进行一个秘密的自驾车项目。但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该项目截至2016年已有数百名专职员工,固存在一些组织和管理上的问题。直到2016年12月,苹果正式宣布,其通过致信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方式,正以某种身份参与自驾车的研发工作。
苹果产品总监Steve Kenner写道,“公司正大力投资机器学习和自动化的研究,而包括交通运输在内的许多领域的自动化系统的强大市场潜力,让人兴奋。”
然而,除此之外,苹果并未对此透露一言半语。
特斯拉
特斯拉希望将无人驾驶汽车推向市场,但它与其最大竞争对手Waymo的方法明显不同。谷歌想从底层建立全自动驾驶系统,其批评者认为时间太长。故为了尽早实现安全驾驶,特斯拉采用逐步向现有的高端车辆增加自动驾驶操作的方式。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巨大争论,即通过何种方式(两种方式,完全自动化和逐步自动化)来实现是较好的方式。
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Elon Musk曾说,等到技术足够成熟再实现完全自动化,这种等待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然而,特斯拉的批评者说,对如今驾驶者的安全导航来说,半自动驾驶可能会出现教多的盲区。当前特斯拉系统Autopilot的营销,可能会给人们一种特斯拉的汽车比实际更加自动化的印象。名字Autopilot也暗示,驾驶者注意力不集中也是没问题的。
2016年的春天,一个使用特斯拉自动驾驶仪的司机死于车祸时,这种担忧再度出现了。当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仪功能还处于测试模式,这就意味着在公共道路上测试使用它的驾驶者是必须要意识到它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的。联邦调查人员的调查结果最终以自动驾驶仪不为这起死亡事故负责而告终。
特斯拉已经在其网站上发出声明,其所有的车辆均“具有比人类驾驶员更高的安全级别上的,完全自动驾驶所需的硬件”。从最乐观的情况来看,这只是略有误导。特斯拉最终可能会制造一个“完全自动驾驶”的系统,但到现在为止它绝对还没出现。
无论哪种方法是正确的,特斯拉的紧迫感都正在加剧自驾车的竞争步伐。
传统汽车制造商
如特斯拉一般,几家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宣布了他们对带有增量辅助驱动系统的自驾车的进军。这对他们而言是有意义的:毕竟,不像是苹果,谷歌或Uber ,他们已经制造的是人们可以去购买的车辆,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们想要留在这个行业里的最大的希望,是当下的变革,而非尝试后来追赶。
但是已经有一些传统汽车公司比别人走得更远了。 虽然几乎每个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对开发自驾车的重要性表示赞赏,但只有少数人给出了实际行动。比如沃尔沃。
在一个叫Drive Me的项目中,沃尔沃将在瑞典的高速公路上投入100辆自驾车(与美国公共道路上的Google和Uber的测试一样,人类将坐在驾驶员位置上,随时准备着,在必要时控制车辆)。2017年3月,丰田推出了首款自驾车原型。这款车出自在2015年投资了10亿美元的丰田人工智能研究所。
当然,技术公司和汽车制造商之间也有一些合作关系。克莱斯勒(Chrysler )和谷歌在2016年5月宣布,他们将合作制造一款无人驾驶的微型货车,而沃尔沃和Uber在2016年8月也宣布了合作。
初创公司
未来几年内,我们应该期待更多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初创公司。比如Drive.ai,于2016年8月成立,正在开发可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深度学习软件。
当然也会有其他的初创公司。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计划的长期负责人Chris Urmson,于2016年8月离开公司,当时该项目中的几个关键人物纷纷离职。 2016年12月,专注技术的新闻网站Recode报道说,Urmson正在创立自己的自驾车公司。
回顾技术发展史,我们会看到,第一家创立技术的公司并不总是最终获得意外之财的公司。这可能也是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情况。
这一切都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很清楚:汽车所占据的文化空间正在经历快速彻底的转变。这一路上注定会有赢家和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