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AI智能体平台Manus宣布向全球用户开放注册,终结了此前长达两个月的“邀请码时代”。这个曾因内测邀请码被炒至10万元天价、引发二手平台疯狂交易的平台,终于向普通用户敞开大门。所有用户每天可免费执行1项基础任务(含300积分),新注册用户还可额外获得1000积分奖励。
Manus的爆火始于2025年3月。其背后的中国团队“蝴蝶效应”公司推出的这款通用型AI代理,宣称能够像人类一样“独立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例如自动撰写报告、分析股票数据、筛选简历等。然而,由于初期采用严格的邀请制,普通用户难以体验,甚至引发“饥饿营销”的质疑。如今开放注册,不仅降低了用户体验门槛,更被视为Manus从“小众神器”迈向大众市场的关键一步。
Manus的核心能力:AI如何“取代人类”完成复杂任务?
任务执行的革命性突破
Manus与传统AI助手最大的区别在于“直接交付成果”。例如,用户只需输入“分析某公司股票趋势”,Manus即可调用浏览器、数据工具和代码编辑器,生成包含图表、预测和投资建议的完整报告。这种“端到端”的任务处理模式,使其在金融分析、市场调研、旅行规划等场景中表现突出。
技术架构的独特性
Manus采用“多代理协作机制”,通过规划代理、执行代理和验证代理分工合作,并结合阿里通义千问(Qwen)系列模型的微调优化,实现了任务拆解与工具调用的高效协同。其“虚拟机+计算使用+生成物”的综合架构,进一步降低了用户操作门槛。
商业模式的双轨制
开放注册后,Manus推出三档付费订阅计划(19/39/199美元/月),分别对应基础功能扩展、算力优先调度和企业级API权限。这种“免费引流+付费增值”的策略,旨在吸引用户从基础服务转向深度使用。
争议与挑战:Manus能否接住“泼天的流量”?
技术争议:是创新还是“套壳”?
尽管Manus宣称技术领先,但开发者社区指出其依赖现有大模型(如GPT-4、Claude)的API调用,底层创新有限。开源平替产品如OpenManus的出现(GitHub标星14.7k),更让外界质疑其技术壁垒。
用户体验的落差
部分测评用户反馈,Manus的实际表现与宣传的“全自动完成任务”仍有差距。例如在复杂任务中仍需人工干预,且处理速度较慢。此外,其全英文官网与海外支付要求,与“中国团队”的定位形成矛盾,目标用户画像模糊。
巨头的围剿与行业竞争
OpenAI计划推出的“博士级智能体”和谷歌Gemini 2.0均瞄准智能体赛道。前者强调“超低开发门槛”,后者则具备多模态处理能力,直接威胁Manus的差异化空间。
未来展望:AI Agent时代的新机遇
生态扩展与本地化落地
Manus已与阿里通义千问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基于国产算力实现功能全覆盖。未来若能在中文场景优化(如合同审查、政府报告生成)中建立优势,或可形成护城河。
从工具到平台:开发者的新战场
Manus开放API权限后,可能吸引开发者基于其架构开发垂直应用。例如教育机构定制课件生成工具,或企业内嵌数据分析模块。
伦理与监管的隐忧
AI代理的自主性引发安全讨论。例如Manus能否合规调用敏感数据?若任务执行出错,责任如何界定?这些问题将影响其规模化应用。
结语:AI代理的“iPhone时刻”来临?
Manus的开放注册标志着AI Agent从概念验证迈向商业落地。尽管面临技术、竞争与用户体验的多重挑战,但其展现的潜力已足够颠覆传统工作模式。正如网友评论:“与其担心AI抢走工作,不如思考如何让它成为你的‘数字同事’。”在这场智能革命中,Manus或许只是序幕,真正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 相关推荐
“套壳”的 Manus,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 AI Agent?
Manus光谷研发团队大规模招聘:国产AI崛起的“人才密码”与武汉创新生态的共振
碾压 OpenAI,DeepSeek-R1 发布!如何在本地实现 DeepSeek?
0元本地部署!体验 OpenAI 价值20000美金/月的博士级智能体
更上层楼!仅用2GB资源,让最火的DeepSeek-R1在本机上奔跑!
再上层楼,让DeepSeek-R1在16G内存,无GPU的Windows笔记本上本地运行!
月上西楼!一行命令让本地大模型学会 DeepSeek 的深度思考!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开源地址
🚀帮我们点亮一颗🌟,愿您的开发之路星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