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Vim编辑器与Shell入门

Vim文本编辑器

“在Linux系统中一切都是文件,而配置一个服务就是在修改其配置文件的参数”。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肯定免不了要编写文档,这些工作都是通过文本编辑器来完成的。这里选择使用Vim文本编辑器,它默认会安装在当前所有的Linux操作系统上。

Vim之所以能得到广大厂商与用户的认可,原因在于Vim编辑器中设置了三种模式—命令模式、末行模式和编辑模式,每种模式分别又支持多种不同的命令快捷键,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命令模式:控制光标移动,可对文本进行复制、粘贴、删除和查找等工作。
输入模式:正常的文本录入。
末行模式:保存或退出文档,以及设置编辑环境。

图1 Vim编辑器模式的切换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表1 Vim中常用的命令

命令作用
dd删除(剪切)光标所在整行
5dd删除(剪切)从光标处开始的5行
yy复制光标所在整行
5yy复制从光标处开始的5行
n显示搜索命令定位到的下一个字符串
N显示搜索命令定位到的上一个字符串
u撤销上一步的操作
p将之前删除(dd)或复制(yy)过的数据粘贴到光标后面

末行模式主要用于保存或退出文件,以及设置Vim编辑器的工作环境,还可以让用户执行外部的Linux命令或跳转到所编写文档的特定行数。要想切换到末行模式,在命令模式中输入一个冒号就可以了。末行模式中可用的命令如表2所示。
表2 末行模式中可用的命令

命令作用
:w保存
:q退出
:q!强制退出(放弃对文档的修改内容)
:wq!强制保存退出
:set nu显示行号
:set nonu不显示行号
:命令执行该命令
:整数跳转到该行
?/one/two将当前光标所在行的第一个one替换成two
?/one/two/g将当前光标所在行的所有one替换成two
:%s/one/two/g将全文中的所有one替换成two
?字符串在文本中从下至上搜索该字符串
/字符串在文本中从上至下搜索该字符串

配置主机名称

为了便于在局域网中查找某台特定的主机,或者对主机进行区分,除了要有IP地址外,还要为主机配置一个主机名,主机之间可以通过这个类似于域名的名称来相互访问。在Linux系统中,主机名大多保存在/etc/hostname文件中,接下来将/etc/hostname文件的内容修改为 `zkk.com`,步骤如下。

  • 第1步:使用Vim编辑器修改“/etc/hostname”主机名称文件。

  • 第2步:把原始主机名称删除后追加 `zkk.com` 。注意,使用Vim编辑器修改主机名称文件后,要在末行模式下执行:wq!命令才能保存并退出文档。

  • 第3步:保存并退出文档,然后使用hostname命令检查是否修改成功。

     [root@zkk ~]# vim /etc/hostname
     zkk.com
    

hostname命令用于查看当前的主机名称,但有时主机名称的改变不会立即同步到系统中,所以如果发现修改完成后还显示原来的主机名称,可重启虚拟机后再行查看:

[root@zkk ~]# hostname
zkk.com

配置网卡信息

网卡IP地址配置的是否正确是两台服务器是否可以相互通信的前提。在Linux系统中,一切都是文件,因此配置网络服务的工作其实就是在编辑网卡配置文件,因此这个小任务不仅可以帮助练习使用Vim编辑器。
如果具备一定的运维经验或者熟悉早期的Linux系统,。在RHEL 5、RHEL 6中,网卡配置文件的前缀为eth,第1块网卡为eth0,第2块网卡为eth1;以此类推。而在RHEL 7中,网卡配置文件的前缀则以ifcfg开始,加上网卡名称共同组成了网卡配置文件的名字,例如ifcfg-eno16777736;好在除了文件名变化外也没有其他大的区别。
现在有一个名称为ifcfg-eno16777736的网卡设备,我们将其配置为开机自启动,并且IP地址、子网、网关等信息由人工指定,其步骤应该如下所示。

  • 第1步:首先切换到/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录中(存放着网卡的配置文件)。

  • 第2步:使用Vim编辑器修改网卡文件ifcfg-eno16777736,逐项写入下面的配置参数并保存退出。由于每台设备的硬件及架构是不一样的,因此请使用ifconfig命令自行确认各自网卡的默认名称。

     设备类型:TYPE=Ethernet
     地址分配模式:BOOTPROTO=static
     网卡名称:NAME=eno16777736
     是否启动:ONBOOT=yes
     IP地址:IPADDR=192.168.10.10
     子网掩码:NETMASK=255.255.255.0
     网关地址:GATEWAY=192.168.10.1
     DNS地址:DNS1=192.168.10.1
    
  • 第3步:重启网络服务并测试网络是否联通。

进入到网卡配置文件所在的目录,然后编辑网卡配置文件,在其中填入下面的信息:

[root@zkk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root@zkk network-scripts]# vim ifcfg-eno16777736
TYPE=Ethernet
BOOTPROTO=static
NAME=eno16777736
ONBOOT=yes
IPADDR=192.168.10.10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10.1
DNS1=192.168.10.1

执行重启网卡设备的命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提示信息),然后通过ping命令测试网络能否联通。由于在Linux系统中ping命令不会自动终止,因此需要手动按下Ctrl-c键来强行结束进程。

[root@zkk network-scripts]#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root@zkk network-scripts]# ping 192.168.10.10
PING 192.168.10.10 (192.168.10.10)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192.168.10.10: icmp_seq=1 ttl=64 time=0.081 ms
64 bytes from 192.168.10.10: icmp_seq=2 ttl=64 time=0.083 ms
64 bytes from 192.168.10.10: icmp_seq=3 ttl=64 time=0.059 ms
64 bytes from 192.168.10.10: icmp_seq=4 ttl=64 time=0.097 ms
^C
--- 192.168.10.10 ping statistics ---
4 packets transmitted, 4 received, 0% packet loss, time 2999ms
rtt min/avg/max/mdev = 0.059/0.080/0.097/0.013 ms

配置Yum仓库

Yum软件仓库的作用是为了进一步简化RPM管理软件的难度以及自动分析所需软件包及其依赖关系的技术。可以把Yum想象成是一个硕大的软件仓库,里面保存有几乎所有常用的工具,而且只需要说出所需的软件包名称,系统就会自动搞定一切。

既然要使用Yum软件仓库,就要先把它搭建起来,然后将其配置规则确定好才行。

  • 第1步:进入到/etc/yum.repos.d/目录中(因为该目录存放着Yum软件仓库的配置文件)。

  • 第2步:使用Vim编辑器创建一个名为rhel7.repo的新配置文件(文件名称可随意,但后缀必须为.repo),逐项写入下面加粗的配置参数并保存退出(不要写后面的中文注释)。

     [rhel-media] :Yum软件仓库唯一标识符,避免与其他仓库冲突。
     name=zkk:Yum软件仓库的名称描述,易于识别仓库用处。
     baseurl=file:///media/cdrom:提供的方式包括FTP(ftp://..)、HTTP(http://..)、本地(file:///..)。
     enabled=1:设置此源是否可用;1为可用,0为禁用。
     gpgcheck=1:设置此源是否校验文件;1为校验,0为不校验。
     gpgkey=file:///media/cdrom/RPM-GPG-KEY-redhat-release:若上面参数开启校验,那么请指定公钥文件地址。
    
  • 第3步:按配置参数的路径挂载光盘,并把光盘挂载信息写入到/etc/fstab文件中。

  • 第4步:使用“yum install httpd -y”命令检查Yum软件仓库是否已经可用。

进入/etc/yum.repos.d目录中后创建Yum配置文件:

[root@zkk ~]# cd /etc/yum.repos.d/
[root@zkk yum.repos.d]# vim rhel7.repo
[rhel7]
name=rhel7
baseurl=file:///media/cdrom
enabled=1
gpgcheck=0

创建挂载点后进行挂载操作,并设置成开机自动挂载。尝试使用Yum软件仓库来安装Web服务,出现Complete!则代表配置正确:

[root@zkk yum.repos.d]# mkdir -p /media/cdrom
[root@zkk yum.repos.d]# mount /dev/cdrom /media/cdrom
mount: /dev/sr0 is write-protected, mounting read-only
[root@zkk yum.repos.d]# vim /etc/fstab
/dev/cdrom /media/cdrom iso9660 defaults 0 0
[root@zkk ~]# yum install httpd
Loaded plugins: langpacks, product-id, subscription-manager
………………省略部分输出信息………………

编写Shell脚本

可以将Shell终端解释器当作人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翻译官”,它作为用户与Linux系统内部的通信媒介,除了能够支持各种变量与参数外,还提供了诸如循环、分支等高级编程语言才有的控制结构特性。要想正确使用Shell中的这些功能特性,准确下达命令尤为重要。Shell脚本命令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交互式和批处理。

  • 交互式(Interactive):用户每输入一条命令就立即执行。
  • 批处理(Batch):由用户事先编写好一个完整的Shell脚本,Shell会一次性执行脚本中诸多的命令。

在Shell脚本中不仅会用到前面学习过的很多Linux命令以及正则表达式、管道符、数据流重定向等语法规则,还需要把内部功能模块化后通过逻辑语句进行处理,最终形成日常所见的Shell脚本。
查看SHELL变量可以发现当前系统已经默认使用Bash作为命令行终端解释器了:

[root@zkk ~]# echo $SHELL
/bin/bash

编写简单的脚本

估计在看完上文中有关Shell脚本的复杂描述后,会累觉不爱吧。但是,上文指的是一个高级Shell脚本的编写原则,其实使用Vim编辑器把Linux命令按照顺序依次写入到一个文件中,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脚本了。

例如,如果想查看当前所在工作路径并列出当前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及属性信息,实现这个功能的脚本应该类似于下面这样:

[root@zkk ~]# vim example.sh
#!/bin/bash 
#For Example BY zkk.com 
pwd 
ls -al

Shell脚本文件的名称可以任意,但为了避免被误以为是普通文件,建议将.sh后缀加上,以表示是一个脚本文件。在上面的这个example.sh脚本中实际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元素:第一行的脚本声明(#!)用来告诉系统使用哪种Shell解释器来执行该脚本;第二行的注释信息(#)是对脚本功能和某些命令的介绍信息,使得自己或他人在日后看到这个脚本内容时,可以快速知道该脚本的作用或一些警告信息;第三、四行的可执行语句也就是我们平时执行的Linux命令了。什么?!你们不相信这么简单就编写出来了一个脚本程序,那我们来执行一下看看结果:

[root@zkk ~]# bash example.sh
/root/Desktop
total 8
drwxr-xr-x. 2 root root 23 Jul 23 17:31 .
dr-xr-x---. 14 root root 4096 Jul 23 17:31 ..
-rwxr--r--. 1 root root 55 Jul 23 17:31 example.sh

除了上面用bash解释器命令直接运行Shell脚本文件外,第二种运行脚本程序的方法是通过输入完整路径的方式来执行。但默认会因为权限不足而提示报错信息,此时只需要为脚本文件增加执行权限即可。初次学习Linux系统的不用心急,等学完用户身份和权限后再来做这个实验也不迟:

[root@zkk ~]# ./example.sh
bash: ./Example.sh: Permission denied
[root@zkk ~]# chmod +x example.sh
[root@zkk ~]# ./example.sh
/root/Desktop
total 8
drwxr-xr-x. 2 root root 23 Jul 23 17:31 .
dr-xr-x---. 14 root root 4096 Jul 23 17:31 ..
-rwxr--r--. 1 root root 55 Jul 23 17:31 example.sh

接收用户的参数

但是,像上面这样的脚本程序只能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功能,未免太过死板了。为了让Shell脚本程序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一些实时需求,以便灵活完成工作,必须要让脚本程序能够像之前执行命令时那样,接收用户输入的参数。

其实,Linux系统中的Shell脚本语言早就考虑到了这些,已经内设了用于接收参数的变量,变量之间可以使用空格间隔。

  • 例如$0对应的是当前Shell脚本程序的名称,$#对应的是总共有几个参数,$*对应的是所有位置的参数值,$?对应的是显示上一次命令的执行返回值,而$1、$2、$3……则分别对应着第N个位置的参数值。

理论过后我们来练习一下。尝试编写一个脚本程序示例,通过引用变量参数来看下真实效果:

[root@zkk ~]# vim example.sh
#!/bin/bash
echo "当前脚本名称为$0"
echo "总共有$#个参数,分别是$*。"
echo "第1个参数为$1,第5个为$5。"
[root@zkk ~]# sh example.sh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当前脚本名称为example.sh
总共有6个参数,分别是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第1个参数为one,第5个为five。

判断用户的参数

学习是一个登堂入室、由浅入深的过程。在学习完Linux命令、掌握Shell脚本语法变量和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之后,就要踏上新的高度—能够进一步处理接收到的用户参数。

系统在执行mkdir命令时会判断用户输入的信息,即判断用户指定的文件夹名称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提示报错;反之则自动创建。Shell脚本中的条件测试语法可以判断表达式是否成立,若条件成立则返回数字0,否则便返回其他随机数值。条件测试语法的执行格式如图2所示。切记,条件表达式两边均应有一个空格。
图2 条件测试语句的执行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按照测试对象来划分,条件测试语句可以分为4种:

  • 文件测试语句;
  • 逻辑测试语句;
  • 整数值比较语句;
  • 字符串比较语句。

文件测试即使用指定条件来判断文件是否存在或权限是否满足等情况的运算符,具体的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文件测试所用的参数

操作符作用
-d测试文件是否为目录类型
-e测试文件是否存在
-f判断是否为一般文件
-r测试当前用户是否有权限读取
-w测试当前用户是否有权限写入
-x测试当前用户是否有权限执行

下面使用文件测试语句来判断/etc/fstab是否为一个目录类型的文件,然后通过Shell解释器的内设$?变量显示上一条命令执行后的返回值。如果返回值为0,则目录存在;如果返回值为非零的值,则意味着目录不存在:

[root@zkk ~]# [ -d /etc/fstab ]
[root@zkk ~]# echo $?
1

再使用文件测试语句来判断/etc/fstab是否为一般文件,如果返回值为0,则代表文件存在,且为一般文件:

[root@zkk ~]# [ -f /etc/fstab ]
[root@zkk ~]# echo $?
0

逻辑语句用于对测试结果进行逻辑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可实现不同的效果。例如在Shell终端中逻辑“与”的运算符号是&&,它表示当前面的命令执行成功后才会执行它后面的命令,因此可以用来判断/dev/cdrom文件是否存在,若存在则输出Exist字样。

[root@zkk ~]# [ -e /dev/cdrom ] && echo "Exist"
Exist

除了逻辑“与”外,还有逻辑“或”,它在Linux系统中的运算符号为||,表示当前面的命令执行失败后才会执行它后面的命令,因此可以用来结合系统环境变量USER来判断当前登录的用户是否为非管理员身份:

[root@zkk ~]# echo $USER
root
[root@zkk ~]# [ $USER = root ] || echo "user"
[root@zkk ~]# su - zkk 
[zkk@zkk ~]$ [ $USER = root ] || echo "user"
user

第三种逻辑语句是“非”,在Linux系统中的运算符号是一个叹号(!),它表示把条件测试中的判断结果取相反值。也就是说,如果原本测试的结果是正确的,则将其变成错误的;原本测试错误的结果则将其变成正确的。
我们现在切换回到root管理员身份,再判断当前用户是否为一个非管理员的用户。由于判断结果因为两次否定而变成正确,因此会正常地输出预设信息:

[zkk@zkk ~]$ exit
logout
[root@zkk root]# [ $USER != root ] || echo "administrator"
administrator

整数比较运算符仅是对数字的操作,不能将数字与字符串、文件等内容一起操作,而且不能想当然地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等来判断。因为等号与赋值命令符冲突,大于号和小于号分别与输出重定向命令符和输入重定向命令符冲突。因此一定要使用规范的整数比较运算符来进行操作。可用的整数比较运算符如表4所示。

表4 可用的整数比较运算符

操作符作用
-eq是否等于
-ne是否不等于
-gt是否大于
-lt是否小于
-le是否等于或小于
-ge是否大于或等于

接下来小试牛刀。我们先测试一下10是否大于10以及10是否等于10(通过输出的返回值内容来判断):

[root@zkk ~]# [ 10 -gt 10 ]
[root@zkk ~]# echo $?
1
[root@zkk ~]# [ 10 -eq 10 ]
[root@zkk ~]# echo $?
0

曾经讲过free命令,它可以用来获取当前系统正在使用及可用的内存量信息。接下来先使用free -m命令查看内存使用量情况(单位为MB),然后通过grep Mem:命令过滤出剩余内存量的行,再用awk '{print $4}'命令只保留第四列,最后用FreeMem=`语句`的方式把语句内执行的结果赋值给变量。

这个演示确实有些难度,但看懂后会觉得很有意思,没准在运维工作中也会用得上。

[root@zkk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826      1244     582      9          1           413
-/+ buffers/cache:    830 996
Swap:       2047      0        2047
[root@zkk ~]# free -m | grep Mem:
Mem:        1826      1244     582      9 
[root@zkk ~]# free -m | grep Mem: | awk '{print $4}'
582
[root@zkk ~]# FreeMem=`free -m | grep Mem: | awk '{print $4}'`
[root@zkk ~]# echo $FreeMem 
582

我们使用整数运算符来判断内存可用量的值是否小于1024,若小于则会提示“Insufficient Memory”(内存不足)的字样:

[root@zkk ~]# [ $FreeMem -lt 1024 ] && echo "Insufficient Memory"
Insufficient Memory

字符串比较语句用于判断测试字符串是否为空值,或两个字符串是否相同。它经常用来判断某个变量是否未被定义(即内容为空值),理解起来也比较简单。字符串比较中常见的运算符如表5所示。

表5 常见的字符串比较运算符

操作符作用
=比较字符串内容是否相同
!=比较字符串内容是否不同
-z判断字符串内容是否为空

接下来通过判断String变量是否为空值,进而判断是否定义了这个变量:

[root@zkk ~]# [ -z $String ]
[root@zkk ~]# echo $?
0

再尝试引入逻辑运算符来试一下。当用于保存当前语系的环境变量值LANG不是英语(en.US)时,则会满足逻辑测试条件并输出“Not en.US”(非英语)的字样:

[root@zkk ~]# echo $LANG
en_US.UTF-8
[root@zkk ~]# [ $LANG != "en.US" ] && echo "Not en.US"
Not en.US

流程控制语句

尽管此时可以通过使用Linux命令、管道符、重定向以及条件测试语句来编写最基本的Shell脚本,但是这种脚本并不适用于生产环境。原因是它不能根据真实的工作需求来调整具体的执行命令,也不能根据某些条件实现自动循环执行。例如,我们需要批量创建1000位用户,首先要判断这些用户是否已经存在;若不存在,则通过循环语句让脚本自动且依次创建他们。

接下来我们通过if、for、while、case这4种流程控制语句来学习编写难度更大、功能更强的Shell脚本。

if条件测试语句

if条件测试语句可以让脚本根据实际情况自动执行相应的命令。从技术角度来讲,if语句分为单分支结构、双分支结构、多分支结构;其复杂度随着灵活度一起逐级上升。

if条件语句的单分支结构由if、then、fi关键词组成,而且只在条件成立后才执行预设的命令,相当于口语的“如果……那么……”。单分支的if语句属于最简单的一种条件判断结构,语法格式如图3所示。
图3 单分支的if语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使用单分支的if条件语句来判断/media/cdrom文件是否存在,若存在就结束条件判断和整个Shell脚本,反之则去创建这个目录:

[root@zkk ~]# vim mkcdrom.sh
#!/bin/bash
DIR="/media/cdrom"
if [ ! -e $DIR ]
then
mkdir -p $DIR
fi

这里继续用“bash 脚本名称”的方式来执行脚本。在正常情况下,顺利执行完脚本文件后没有任何输出信息,但是可以使用ls命令验证/media/cdrom目录是否已经成功创建:

[root@zkk ~]# bash mkcdrom.sh
[root@zkk ~]# ls -d /media/cdrom
/media/cdrom

if条件语句的双分支结构由if、then、else、fi关键词组成,它进行一次条件匹配判断,如果与条件匹配,则去执行相应的预设命令;反之则去执行不匹配时的预设命令,相当于口语的“如果……那么……或者……那么……”。if条件语句的双分支结构也是一种很简单的判断结构,语法格式如图4所示。
图4 双分支的if条件语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使用双分支的if条件语句来验证某台主机是否在线,然后根据返回值的结果,要么显示主机在线信息,要么显示主机不在线信息。这里的脚本主要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与对方主机的网络联通性,而Linux系统中的ping命令不像Windows一样尝试4次就结束,因此为了避免用户等待时间过长,需要通过-c参数来规定尝试的次数,并使用-i参数定义每个数据包的发送间隔,以及使用-W参数定义等待超时时间。

[root@zkk ~]# vim chkhost.sh
#!/bin/bash
ping -c 3 -i 0.2 -W 3 $1 &> /dev/null
if [ $? -eq 0 ]
then
echo "Host $1 is On-line."
else
echo "Host $1 is Off-line."
fi

[root@zkk ~]# bash chkhost.sh 192.168.10.10
Host 192.168.10.10 is On-line.
[root@zkk ~]# bash chkhost.sh 192.168.10.20
Host 192.168.10.20 is Off-line.

if条件语句的多分支结构由if、then、else、elif、fi关键词组成,它进行多次条件匹配判断,这多次判断中的任何一项在匹配成功后都会执行相应的预设命令,相当于口语的“如果……那么……如果……那么……”。if条件语句的多分支结构是工作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条件判断结构,尽管相对复杂但是更加灵活,语法格式如图5所示。
图 5 多分支的if条件语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使用多分支的if条件语句来判断用户输入的分数在哪个成绩区间内,然后输出如Excellent、Pass、Fail等提示信息。在Linux系统中,read是用来读取用户输入信息的命令,能够把接收到的用户输入信息赋值给后面的指定变量,-p参数用于向用户显示一定的提示信息。在下面的脚本示例中,只有当用户输入的分数大于等于85分且小于等于100分,才输出Excellent字样;若分数不满足该条件(即匹配不成功),则继续判断分数是否大于等于70分且小于等于84分,如果是,则输出Pass字样;若两次都落空(即两次的匹配操作都失败了),则输出Fail字样:

[root@zkk ~]# vim chkscore.sh
#!/bin/bash
read -p "Enter your score(0-100):" GRADE
if [ $GRADE -ge 85 ] && [ $GRADE -le 100 ] ; then
echo "$GRADE is Excellent"
elif [ $GRADE -ge 70 ] && [ $GRADE -le 84 ] ; then
echo "$GRADE is Pass"
else
echo "$GRADE is Fail" 
fi
[root@zkk ~]# bash chkscore.sh
Enter your score(0-100):88
88 is Excellent
[root@zkk ~]# bash chkscore.sh 
Enter your score(0-100):80
80 is Pass

下面执行该脚本。当用户输入的分数分别为30和200时,其结果如下:

[root@zkk ~]# bash chkscore.sh  
Enter your score(0-100):30
30 is Fail
[root@zkk ~]# bash chkscore.sh
Enter your score(0-100):200 
200 is Fail

为什么输入的分数为200时,依然显示Fail呢?原因很简单—没有成功匹配脚本中的两个条件判断语句,因此自动执行了最终的兜底策略。可见,这个脚本还不是很完美,建议自行完善这个脚本,使得用户在输入大于100或小于0的分数时,给予Error报错字样的提示。

for条件循环语句

for循环语句允许脚本一次性读取多个信息,然后逐一对信息进行操作处理,当要处理的数据有范围时,使用for循环语句再适合不过了。for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如图6所示。
图6 for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使用for循环语句从列表文件中读取多个用户名,然后为其逐一创建用户账户并设置密码。首先创建用户名称的列表文件users.txt,每个用户名称单独一行。可以自行决定具体的用户名称和个数:

[root@zkk ~]# vim users.txt
andy
barry
carl
duke
eric
george

接下来编写Shell脚本Example.sh在脚本中使用read命令读取用户输入的密码值,然后赋值给PASSWD变量,并通过-p参数向用户显示一段提示信息,告诉用户正在输入的内容即将作为账户密码。在执行该脚本后,会自动使用从列表文件users.txt中获取到所有的用户名称,然后逐一使用“id 用户名”命令查看用户的信息,并使用$?判断这条命令是否执行成功,也就是判断该用户是否已经存在。

需要多说一句,/dev/null是一个被称作Linux黑洞的文件,把输出信息重定向到这个文件等同于删除数据(类似于没有回收功能的垃圾箱),可以让用户的屏幕窗口保持简洁。

[root@zkk ~]# vim Example.sh
#!/bin/bash
read -p "Enter The Users Password : " PASSWD
for UNAME in `cat users.txt`
do
id $UNAME &> /dev/null
if [ $? -eq 0 ]
then
echo "Already exists"
else
useradd $UNAME &> /dev/null
echo "$PASSWD" | passwd --stdin $UNAME &> /dev/null
if [ $? -eq 0 ]
then
echo "$UNAME , Create success"
else
echo "$UNAME , Create failure"
fi
fi
done

执行批量创建用户的Shell脚本Example.sh在输入为账户设定的密码后将由脚本自动检查并创建这些账户。由于已经将多余的信息通过输出重定向符转移到了/dev/null黑洞文件中,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屏幕窗口除了“用户账户创建成功”(Create success)的提示后不会有其他内容。
在Linux系统中,/etc/passwd是用来保存用户账户信息的文件。如果想确认这个脚本是否成功创建了用户账户,可以打开这个文件,看其中是否有这些新创建的用户信息。

[root@zkk ~]# bash Example.sh
Enter The Users Password : zkk
andy , Create success
barry , Create success
carl , Create success
duke , Create success
eric , Create success
george , Create success
[root@zkk ~]# tail -6 /etc/passwd
andy:x:1001:1001::/home/andy:/bin/bash
barry:x:1002:1002::/home/barry:/bin/bash
carl:x:1003:1003::/home/carl:/bin/bash
duke:x:1004:1004::/home/duke:/bin/bash
eric:x:1005:1005::/home/eric:/bin/bash
george:x:1006:1006::/home/george:/bin/bash

还记得在学习双分支if条件语句时,用到的那个测试主机是否在线的脚本么?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for循环语句,不妨做些更酷的事情,比如尝试让脚本从文本中自动读取主机列表,然后自动逐个测试这些主机是否在线。
首先创建一个主机列表文件ipadds.txt:

[root@zkk ~]# vim ipadds.txt
192.168.10.10
192.168.10.11
192.168.10.12

然后前面的双分支if条件语句与for循环语句相结合,让脚本从主机列表文件ipadds.txt中自动读取IP地址(用来表示主机)并将其赋值给HLIST变量,从而通过判断ping命令执行后的返回值来逐个测试主机是否在线。脚本中出现的$(命令)是一种完全类似于转义字符中反引号`命令`的Shell操作符,效果同样是执行括号或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串中的命令。大家在编写脚本时,多学习几种类似的新方法,可在工作中大显身手:

[root@zkk ~]# vim CheckHosts.sh
#!/bin/bash
HLIST=$(cat ~/ipadds.txt)
for IP in $HLIST
do
ping -c 3 -i 0.2 -W 3 $IP &> /dev/null
if [ $? -eq 0 ] ; then
echo "Host $IP is On-line."
else
echo "Host $IP is Off-line."
fi
done
[root@zkk ~]# ./CheckHosts.sh
Host 192.168.10.10 is On-line.
Host 192.168.10.11 is Off-line.
Host 192.168.10.12 is Off-line.

while条件循环语句

while条件循环语句是一种让脚本根据某些条件来重复执行命令的语句,它的循环结构往往在执行前并不确定最终执行的次数,完全不同于for循环语句中有目标、有范围的使用场景。while循环语句通过判断条件测试的真假来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命令,若条件为真就继续执行,为假就结束循环。while语句的语法格式如图7所示。
图7 while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结合使用多分支的if条件测试语句与while条件循环语句,编写一个用来猜测数值大小的脚本Guess.sh该脚本使用$RANDOM变量来调取出一个随机的数值(范围为0~32767),将这个随机数对1000进行取余操作,并使用expr命令取得其结果,再用这个数值与用户通过read命令输入的数值进行比较判断。这个判断语句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判断用户输入的数值是等于、大于还是小于使用expr命令取得的数值。当前,现在这些内容不是重点,我们当前要关注的是while条件循环语句中的条件测试始终为true,因此判断语句会无限执行下去,直到用户输入的数值等于expr命令取得的数值后,这两者相等之后才运行exit 0命令,终止脚本的执行。

[root@zkk ~]# vim Guess.sh
#!/bin/bash
PRICE=$(expr $RANDOM % 1000)
TIMES=0
echo "商品实际价格为0-999之间,猜猜看是多少?"
while true
do
read -p "请输入猜测的价格数目:" INT
let TIMES++
if [ $INT -eq $PRICE ] ; then
echo "恭喜答对了,实际价格是 $PRICE"
echo "总共猜测了 $TIMES 次"
exit 0
elif [ $INT -gt $PRICE ] ; then
echo "太高了!"
else
echo "太低了!"
fi
done

在这个Guess.sh脚本中,我们添加了一些交互式的信息,从而使得用户与系统的互动性得以增强。而且每当循环到let TIMES++命令时都会让TIMES变量内的数值加1,用来统计循环总计执行了多少次。这可以让用户得知总共猜测了多少次之后,才猜对价格。

[root@zkk ~]# bash Guess.sh
商品实际价格为0-999之间,猜猜看是多少?
请输入猜测的价格数目:500
太低了!
请输入猜测的价格数目:800
太高了!
请输入猜测的价格数目:650
太低了!
请输入猜测的价格数目:720
太高了!
请输入猜测的价格数目:690
太低了!
请输入猜测的价格数目:700
太高了!
请输入猜测的价格数目:695
太高了!
请输入猜测的价格数目:692
太高了!
请输入猜测的价格数目:691
恭喜答对了,实际价格是 691
总共猜测了 9 次

case条件测试语句

如果之前学习过C语言,看到这一小节的标题肯定会会心一笑“这不就是switch语句嘛!”是的,case条件测试语句和switch语句的功能非常相似!case语句是在多个范围内匹配数据,若匹配成功则执行相关命令并结束整个条件测试;而如果数据不在所列出的范围内,则会去执行星号(*)中所定义的默认命令。case语句的语法结构如图8所示。
图8 case条件测试语句的语法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介绍的Guess.sh脚本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只能接受数字!可以尝试输入一个字母,会发现脚本立即就崩溃了。原因是字母无法与数字进行大小比较,例如,“a是否大于等于3”这样的命题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措施来判断用户的输入内容,当用户输入的内容不是数字时,脚本能予以提示,从而免于崩溃。

通过在脚本中组合使用case条件测试语句和通配符,完全可以满足这里的需求。接下来我们编写脚本Checkkeys.sh提示用户输入一个字符并将其赋值给变量KEY,然后根据变量KEY的值向用户显示其值是字母、数字还是其他字符。

[root@zkk ~]# vim Checkkeys.sh
#!/bin/bash
read -p "请输入一个字符,并按Enter键确认:" KEY
case "$KEY" in
[a-z]|[A-Z])
echo "输入的是 字母。"
;;
[0-9])
echo "输入的是 数字。"
;;
*)
echo "输入的是 空格、功能键或其他控制字符。"
esac


[root@zkk ~]# bash Checkkeys.sh
请输入一个字符,并按Enter键确认:6
输入的是 数字。
[root@zkk ~]# bash Checkkeys.sh
请输入一个字符,并按Enter键确认:p
输入的是 字母。
[root@zkk ~]# bash Checkkeys.sh
请输入一个字符,并按Enter键确认:^[[15~
输入的是 空格、功能键或其他控制字符。

计划任务服务程序

经验丰富的系统运维工程师可以使得Linux在无需人为介入的情况下,在指定的时间段自动启用或停止某些服务或命令,从而实现运维的自动化。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功能彪悍的脚本程序来执行一些批处理工作,但是,如果仍然需要在每天凌晨两点敲击键盘回车键来执行这个脚本程序,这简直太痛苦了。接下来,将向大家讲解如何设置服务器的计划任务服务,把周期性、规律性的工作交给系统自动完成。
计划任务分为一次性计划任务与长期性计划任务,大家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理解。

  • 一次性计划任务:今晚11点30分开启网站服务。
  • 长期性计划任务:每周一的凌晨3点25分把/home/wwwroot目录打包备份为backup.tar.gz。

顾名思义,一次性计划任务只执行一次,一般用于满足临时的工作需求。我们可以用at命令实现这种功能,只需要写成“at 时间”的形式就可以。如果想要查看已设置好但还未执行的一次性计划任务,可以使用“at -l”命令;要想将其删除,可以用“atrm 任务序号”。在使用at命令来设置一次性计划任务时,默认采用的是交互式方法。例如,使用下述命令将系统设置为在今晚23:30分自动重启网站服务。

[root@zkk ~]# at 23:30
at > systemctl restart httpd
at > 此处请同时按下Ctrl+d来结束编写计划任务
job 3 at Mon Apr 27 23:30:00 2015
[root@zkk ~]# at -l
3 Mon Apr 27 23:30:00 2016 a root

如果想挑战一下难度更大但简捷性更高的方式,可以把前面学习的管道符放到两条命令之间,让at命令接收前面echo命令的输出信息,以达到通过非交互式的方式创建计划一次性任务的目的。

[root@zkk ~]# echo "systemctl restart httpd" | at 23:30
job 4 at Mon Apr 27 23:30:00 2015
[root@zkk ~]# at -l
3 Mon Apr 27 23:30:00 2016 a root
4 Mon Apr 27 23:30:00 2016 a root

如果我们不小心设置了两个一次性计划任务,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轻松删除其中一个:

[root@zkk ~]# atrm 3
[root@zkk ~]# at -l
4 Mon Apr 27 23:30:00 2016 a root

如果我们希望Linux系统能够周期性地、有规律地执行某些具体的任务,那么Linux系统中默认启用的crond服务简直再适合不过了。创建、编辑计划任务的命令为“crontab -e”,查看当前计划任务的命令为“crontab -l”,删除某条计划任务的命令为“crontab -r”。另外,如果是以管理员的身份登录的系统,还可以在crontab命令中加上-u参数来编辑他人的计划任务。

在正式部署计划任务前,念一下口诀“分、时、日、月、星期 命令”。这是使用crond服务设置任务的参数格式(其格式见表6)。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些字段没有设置,则需要使用星号(*)占位,如图9所示。
图9 使用crond设置任务的参数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表6 使用crond设置任务的参数字段说明

字段说明
分钟取值为0~59的整数
小时取值为0~23的任意整数
日期取值为1~31的任意整数
月份取值为1~12的任意整数
星期取值为0~7的任意整数,其中0与7均为星期日

命令 要执行的命令或程序脚本
假设在每周一、三、五的凌晨3点25分,都需要使用tar命令把某个网站的数据目录进行打包处理,使其作为一个备份文件。我们可以使用crontab -e命令来创建计划任务。为自己创建计划任务无需使用-u参数,具体的实现效果的参数如crontab -l命令结果所示:

[root@zkk ~]# crontab -e
no crontab for root - using an empty one
crontab: installing new crontab
[root@zkk ~]# crontab -l
25 3 * * 1,3,5 /usr/bin/tar -czvf backup.tar.gz /home/wwwroot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用逗号(,)来分别表示多个时间段,例如“8,9,12”表示8月、9月和12月。还可以用减号(-)来表示一段连续的时间周期(例如字段“日”的取值为“12-15”,则表示每月的12~15日)。以及用除号(/)表示执行任务的间隔时间(例如“*/2”表示每隔2分钟执行一次任务)。

如果在crond服务中需要同时包含多条计划任务的命令语句,应每行仅写一条。例如我们再添加一条计划任务,它的功能是每周一至周五的凌晨1点钟自动清空/tmp目录内的所有文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crond服务的计划任务参数中,所有命令一定要用绝对路径的方式来写,如果不知道绝对路径,请用whereis命令进行查询,rm命令路径为下面输出信息中加粗部分。

[root@zkk ~]# whereis rm
rm: /usr/bin/rm /usr/share/man/man1/rm.1.gz /usr/share/man/man1p/rm.1p.gz
[root@zkk ~]# crontab -e
crontab: installing new crontab
[root@zkk ~]# crontab -l
25 3 * * 1,3,5 /usr/bin/tar -czvf backup.tar.gz /home/wwwroot
0 1 * * 1-5 /usr/bin/rm -rf /tmp/*

最后,再来啰嗦几句在工作中使用计划服务的注意事项。
在crond服务的配置参数中,可以像Shell脚本那样以#号开头写上注释信息,这样在日后回顾这段命令代码时可以快速了解其功能、需求以及编写人员等重要信息。

计划任务中的“分”字段必须有数值,绝对不能为空或是*号,而“日”和“星期”字段不能同时使用,否则就会发生冲突。

一些简单的脚本案例

例1

#!/bin/bash
#输入的字符串大小写互换
read -p "请输入字符串:" num
if [[ $num =~ ^[A-Z]+$ ]];
then
        echo $num | tr '[A-Z]' '[a-z]'
elif [[ $num =~ ^[a-z]+$ ]];
then
        echo $num | tr '[a-z]' '[A-Z]'
else
        echo "$num输入错误..."
fi

例2

#!/bin/bash
#求100内质数的和
#!/bin/bash
sum=0
for((i=2;i<=100;i++))
do
	for((j=2;j<i;j++))
	do
		if [ $((i%j)) -eq 0 ];
		then 
			break
		fi
	done
		if [ $i -eq $j ];
		then 
sum=`expr $sum + $i`
		fi
done
echo $sum

例3

#!/bin/bash
#批量创建10个系统帐号thinkmo01-thinkmo10并设置密码(密码位随机八位数字)
for i in {1..10}
do
   	useradd thinkmo$i
  	password=`head -c 500 /dev/urandom | md5sum | head -c 8`
echo $password|passwd --stdin thinkmo$i
done

例4

#!/bin/bash
#使用for循环在/thinkmo目录下通过随机小写10个字母加固定字符串linux批量创建10个html文件,名称例如XXXXXXXXXX_linux.html
dir=/thinkmo
[ -d $dir ] || mkdir $dir
for i in `seq 10`
do
        filename=`head -c 500 /dev/urandom | tr -dc a-z | head -c 10`_linux.html
        cd $dir
        touch $filename
done

例5

#!/bin/bash
#写一个脚本,实现判断x.x.x.x/24网络里,当前在线用户的IP有哪些(x.x.x.x为本地自己的IP段)
for i in {1..255}
do        
        ping -c 3 192.168.2.$i &>/dev/null        
        if [ $? -eq 0 ]
                then               
                 echo -e "192.168.2.$i is up."       
        else
                echo -e "192.168.2.$i is down."
        fi
done

例6

#!/bin/bash
#for循环打印下面这句话中字母数不大于6的单词
#I am muquan teacher welcome to muquan training class
str=(I am muquan teacher welcome to muquan training class)
for i in ${str[*]}
do
        if [ ${#i} -le 6 ]
        then
                echo $i
        fi
done

例7

#!/bin/bash
#你需要打印一个给定的数字的反序,如输入10572,输出27501,如果没有输入数据,应该抛出错误和使用脚本说明
read -p "Enter a string of Numbers: " num
if [ "$num" != "" ]
then
        echo "$num" | rev
else
        echo "没有输入数据."
fi

例8

#!/bin/bash
for i in {1..9}
do
        for ((j=1;j<=i;j++))
        do
                sum=$((j*i))
                echo -en "$j*$i=$sum\t"
        done
        echo
done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