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协议
原理:根据已知的地址来获取与其对应的另一种地址
特殊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代表广播地址
(老师讲的)工作过程:
发送者
1. PC1构造一个广播帧(目的MAC地址全F),源IP和源MAC是PC1自己的,目的IP是192.168.1.100,该数据被发送给交换机后,交换机看到目的MAC地址全F,则直接进行洪泛操作,而不用在本地MAC地址表中查询。----ARP请求报文。(请求报文表达的意思是-------我是谁,我找192.168.1.00,请回复我)
2. 若路由器接受到请求报文,根据目的MAC地址,会认为该报文可能是找我的,故而拆除报文封装,查看IP地址内容,因目的IP地址非本地,故丢弃该请求报文。
3. 若路由器接收到该请求报文,根据目的MAC地址,会认为该报文可能是找我的,故而拆除报文封装,查看IP地址内容,因目的IP地址为路由器本地IP地址,故查看数据内容,并回复PC1
4.路由器构造一个单播帧,源IP和源MAC均为路由器本地数值,目的IP为192.168.1.1,目的MAC为AAAA;AAAA;AAAA,该报文为ARP应答报文。
5.交换机接受到应答报文后,会根据目的MAC地址查询MAC地址表并进行单播转发
6.PC1接收到该报文后,成功获取到路由器的MAC地址。并将该MAC地址记录在本地的ARP缓存表中,进而构造访问PC3的数据包
ARP缓存表-----存在老化时间---180s
具体:PC、交换机和路由器数据收发状况
PC1--->PC3 发
发出一个数据包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的具体形式:
源MAC ---->相当于寄件人姓名
目的MAC ---->相当于收件人姓名
源IP ---->相当于寄件人邮箱
目的IP ---->相当于收件人邮箱
自己的理解:
PC1构造一个广播帧(目的MAC地址全F),源IP和源MAC是PC1自己的,目的IP是192.168.1.100,该数据被发送给交换机后,交换机看到目的MAC地址全F,则直接进行洪泛操作,而不是在本地MAC地址表中查询。----ARP请求报文。-------我是谁,我找192.168.1.00,请回复我
交换机会学习源 MAC,形成一个自己的MAC表,本身的MAC表中没有目的MAC,则进行洪泛(发给PC2和路由器各一份),PC2识别出不是找自己的,进行丢弃。路由器识别目的MAC,非自己则丢弃,为自己则保留并将源、目的MAC删除,然后识别源、目的IP,若IP网络位与路由器两端接口相不符合则丢弃,若符合则保留并从输出接口重新赋以新的源、目的MAC。然后到交换机,交换机学习源MAC形成自己的MAC表,无目的MAC进行洪泛,PC4丢弃,PC3识别,目的MAC、IP与自己相符合,删除外包装,得到最终数据信息
注:路由器依靠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 交换机的MAC表中的MAC后附带对应数据输入时的接口号(如0/0/2等)
PC1<---PC3 收
PC3给PC1回信息,依然对数据包进行一个同样形式的包装。到交换机,交换机学习源MAC,识别目的MAC,在已有的MAC表中可以查到,则无需进行洪泛,直接发到路由器。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发信息时同样的操作,最终赋予新的源、目的MAC,再到交换机,交换机学习源MAC,识别目的MAC,在已有的MAC表中可以查到,则直接发给PC1,PC1识别并删除包装,接受最终的数据信息
ARP分类
-
正向ARP----通过IP地址获取MAC地址----网络中最常见的
2.反向ARP----通过MAC地址获取IP地址
3.免费(无故)ARP----自我介绍、冲突检测
4.代理ARP-----由网关设备代替主机查询MAC地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七层参考模型
1.应用层-----接收用户数据,人机交互的接口,将自然语言--->编码
2.表示层-----将逻辑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
3.会话层-----针对传输的每一种数据建立一条连接(防止数据间的相互干扰)
上三层为控制层面
4.传输层-----区分流量,定义数据传输方式
5.网络层-----通过IP地址进行逻辑寻址
6.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MAC;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7.物理层---定义一些物理特性,传播比特流
下四层为数据层面
报文封装与解封装
PDU----协议数据单元
上三层---数据
传输层---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物理层---比特流
TCP/IP协议栈
物理层
传输介质
1.同轴电缆
1.1传输速率-----10Mbps
1.2粗同轴电缆-----500米
1.3细同轴电缆-----185米
2.双绞线
线序(制作网线时的颜色顺序)
568A
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568B
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3.光纤
双工模式
1.单工-----设备仅支持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
2.半双工-----设备可以发送和接受数据,但是不能同时进行---对讲机
3.全双工-----设备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并可以同时进行---电话
4.同一物理链路连接的设备双工模式必须相同
数据链路层
LAN----局域网,现今局域网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当中,存在最重要的通讯基础就是MAC地址
数据帧
EthernetⅡ帧格式
帧的发送方式
1.单播帧---一对一发送数据
2.组播帧---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目的为一组设备
3.广播帧---目的MAC全1
网络层
有类分址
有类地址分类按照IP地址的前八位数字特征进行分类,共分出5类,其中A、B、C类为单播地址,掩码分别为8、16、24位
特殊地址
1.无效地址----0.X.X.X----0.0.0.0 (1.代表没有IP地址;2.代表所有网络)
2.本地测试地址----127.X.X.X
3.受限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4.主机位全0----192.168.1.0/24---代表一个网段
5.主机位全1----192.168.1.255/25---定向广播网段
6.169.254.0.0/16
私有地址
A类:10.0.0.0---10.255.255.255
10.0.0.0/8
B类:172.16.0.0---172.31.255.255
172.16.0.0/16、172.17.0.0/16、172.18.0.0/16......172.31.0.0/16----共16个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共256个地址段,192.168.1.0/24
公有地址
除了特殊地址和私有地址外的所有单播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