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介绍
1.架构基本术语
2.已知架构模型分析
3.未知架构模型分析
4.架构的访问流程–>用户视角
5.架构的维护流程—>运维视角(安全、监控、日志、自动化配置、自动化上线)
6.架构的运行环境—>运维视角
7.架构的产品开发流程–>开发视角
8.架构对应的工具与IP地址规划
Rsync备份服务器(备份服务器配置)
介绍
1.什么是备份?
指 对一个文件创建一个副本
2.为什么要做备份?
数据重要
保证数据安全
快速恢复数据
3.能不能不做备份?
可以, 因为数据不重要,可不考虑.
4.备份应该怎么做?
增量: 效率高, 耗时低, 占用空间小
全量: 效率低, 耗时长, 占用空间大
5.备份使用什么工具?
cp 本地备份
scp 远程拷贝, 全量备份
rsync 远程同步, 全量和增量备份
6.备份工具rsync基本介绍?
远程同步工具, 支持不同主机系统之间同步. (windows linux mac)
并且能实现,全量与增量的同步方式
rsync C/S 架构 客户端--->服务端
rsync 873/tcp
7.rsync备份工具应用几种场景?
1.推
客户端推送数据至服务端
电脑--->云盘
2.拉
客户端拉取服务上的数据
电脑 <---- 云盘
3.异地备份
8.rsync三大传输模式
本地传输
远程传输 A ---> B A < --- B
守护进程
# yum install rsync -y
本地传输 (类似使用cp)
文件
[root@backup ~]# rsync -avz/lxx/lxx.txt /tmp/
目录
[root@backup ~]# rsync -avz /etc/ /tmp/
注意: 每次拷贝都是增量
1.如果有新增, 拷贝新增
2.如果修改历史拷贝过的文件, 则同步修改后的文件
远程传输(类似于scp,基于ssh协议)
下载 Pull: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下载31服务器上/root/31.txt文件,至本地的当前目录,使用31的root身份
[root@backup ~]# rsync -avz root@172.16.1.31:/root/31.txt ./
注意: 加/ 和不加/
加/ : 会下载这个目录下的所有内容至本地
不加/: 下载目录,以及目录下的所有内容至本地
[root@backup ~]# rsync -avz root@172.16.1.31:/opt/etc_test/ ./
[root@backup ~]# rsync -avz root@172.16.1.31:/opt/etc_test ./
推送本地的文件或目录,至远程主机31的/opt目录下,使用的是31的root身份
推送 Push: rsync [OPTION…] SRC… [USER@]HOST:DEST
[root@backup ~]# rsync -avz ./41.txt root@172.16.1.31:/opt/
[root@backup ~]# rsync -avz ./etc_test root@172.16.1.31:/opt/
缺陷:
使用ssh协议
1.权限过高不安全
2.权限太低,无法推送
守护进程(以服务的方式运行在后台)
1.安装
[root@backup ~]# yum install rsync -y
2.配置
[root@backup ~]# rpm -qc rsync
/etc/rsyncd.conf
/etc/sysconfig/rsyncd
#配置详解
[root@backup ~]# vim /etc/rsyncd.conf
uid = rsync # 运行进程的用户
gid = rsync # 运行进程的用户组
port = 873 # 监听端口
fake super = yes # 不需要rsync已root身份运行,就可以存储文件的完整属性
use chroot = no # 禁锢推送的数据至某个目录, 不允许跳出该目录
max connections = 200 # 最大连接数
timeout = 600 # 超时时间
ignore errors # 忽略错误信息
read only = false # 对备份数据可读写
list = false # 不允许查看模块信息
auth users = rsync_backup # 定义虚拟用户,作为连接认证用户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swd # 定义rsync服务用户连接认证密码文件路径
[backup] # 定义模块信息
path = /backup # 定义接收备份数据目录
3.根据配置要做如下操作:
1)创建进程运行的用户
[root@backup ~]# useradd rsync -M -s /sbin/nologin
[root@backup ~]# id rsync
uid=1001(rsync) gid=1001(rsync) 组=1001(rsync)
2)创建虚拟用户以及虚拟用户的密码/etc/rsync.passwd
格式: Username:Password
[root@backup ~]# cat /etc/rsync.passwd
rsync_backup:1
[root@backup ~]# chmod 600 /etc/rsync.passwd
3)创建一个接收备份数据目录
[root@backup ~]# mkdir /backup
[root@backup ~]# chown -R rsync.rsync /backup/
4)启动
[root@backup ~]# systemctl start rsyncd
[root@backup ~]# systemctl enable rsyncd
5)检查
[root@backup ~]# netstat -lntp
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only servers)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PID/Program name
tcp 0 0 0.0.0.0:873 0.0.0.0:* LISTEN 22463/rsync
6)测试
#将本地的某个文件,推送到服务端backup目录,使用的是虚拟的用户名和密码
Push: rsync [OPTION...] SRC... [USER@]HOST::DEST
[root@nfs01 ~]# rsync -avz 31.txt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Pull: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root@nfs01 ~]# rsync -avz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
注: 进程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访问一个文件, 取决于运行该进程的用户身份,对这个文件拥有什么权限
rsync作为服务端一些选项和作用
-a #归档模式传输, 等于-tropgDl
-v #详细模式输出, 打印速率, 文件数量等
-z #传输时进行压缩以提高效率
-r #递归传输目录及子目录,即目录下得所有目录都同样传输。
-t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o #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p #保持文件权限
-g #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l #保留软连接
-P #显示同步的过程及传输时的进度等信息
-D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
-L #保留软连接指向的目标文件
-e #使用的信道协议,指定替代rsh的shell程序 -e ‘ssh’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exclude-from=file #文件名所在的目录文件
–bwlimit=100 #限速传输
–partial #断点续传
–delete #让目标目录和源目录数据保持一致
1.显示传输的每s的速率
[root@nfs01 ~]# dd if=/dev/zero of=./size_file bs=1M count=300
[root@nfs01 ~]# rsync -avzP size_file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send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
size_file
314,572,800 100% 81.20MB/s 0:00:03 (xfr#1, to-chk=0/1)
2.限速,非常重要
--bwlimit限速 (默认单位为兆 --> 兆 换算为带宽 * 8)
[root@nfs01 ~]# rsync -avzP --bwlimit=10 size_1G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
566,394,880 54% 10.12MB/s 0:00:46
3.--delete 强制同步
1)在推送时添加--delete, 强制让服务端与客户端保持一致
2)在拉取时添加--delete, 强制让客户端与服务端保持一致
4.--exclude --exclude-from 排除
1)重要的不希望别人看见
2)文件太大,无法移动
排除单个文件或多个文件
# rsync -avz --exclude=origin/all.txt ./origin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 rsync -avz --exclude=origin/3.txt --exclude=origin/all.txt ./origin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排除多个文件 ( 准备一个文件, 将要排除的内容写入文件中, 最后指定排除的文件即可)=
[root@nfs01 ~]# cat pc.txt
origin/5.txt
origin/8.txt
origin/9.txt
[root@nfs01 ~]# rsync -avz --exclude-from=pc.txt ./origin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5.免交互
1)选项 --password-file=
2)设定环境变量
第一种方式:
[root@nfs01 ~]# echo "1" > /etc/rsync.pass
[root@nfs01 ~]# chmod 600 /etc/rsync.pass
[root@nfs01 ~]# rsync -avz --exclude-from=pc.txt ./origin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
第二种方式:
[root@nfs01 ~]# export RSYNC_PASSWORD=1
[root@nfs01 ~]# rsync -avz --exclude-from=pc.txt ./origin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总结
备份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备份?
2.为什么要备份?
3.备份的分类?
数据备份
系统备份
4.备份的方式?
全量备份 效率低, 占用空间高
增量备份 效率高, 占用空间低
5.备份的工具?
rsync 远程同步
scp 远程拷贝
cp 本地拷贝
2.介绍rsync
远程同步工具, 能够实现不同主机系统之间的同步
C/S架构 服务端 客户端
B/S架构 服务端 浏览器
3.rsync工作模式
推 push
拉 pull
异地方式
4.rsync传输模式
本地传输
远程传输 A ---> B A < --- B
守护进程
5.守护进程
1.安装
2.配置
2.1 根据配置初始化系统
3.启动
4.检查
端口
进程
5.测试
6.选项
--delete
--exclude --exclude-from
--bwlimit
--password-file | export RSYNC_PASSWORD
7.整个实现流程?
1.客户端
2.系统用户
3.虚拟用户
4.备份目录
rsync备份案例
已知3台服务器主机名分别为web01、backup 、nfs主机信息见下表:
角色 外网IP(NAT) 内网IP(LAN) 主机名
WEB eth0:10.0.0.7 eth1:172.16.1.7 web01
NFS eth0:10.0.0.31 eth1:172.16.1.31 nfs01
Rsync eth0:10.0.0.41 eth1:172.16.1.41 backup
客户端需求
1.客户端提前准备存放的备份的目录,目录规则如下:/backup/nfs_172.16.1.31_2018-09-02
2.客户端在本地打包备份(系统配置文件、应用配置等)拷贝至/backup/nfs_172.16.1.31_2018-09-02
3.客户端最后将备份的数据进行推送至备份服务器
4.客户端服务器本地保留最近7天的数据, 避免浪费磁盘空间
5.客户端每天凌晨1点定时执行该脚本
服务端需求
1.服务端部署rsync,用于接收客户端推送过来的备份数据
2.服务端需要每天校验客户端推送过来的数据是否完整
3.服务端需要每天校验的结果通知给管理员 (邮件)
4.服务端仅保留6个月的备份数据,其余的全部删除 flag
注意:所有服务器的备份目录必须都为/backup
配置发件人方式: 测试邮箱: 发件人----> 收件人 发消息
[root@backup ~]# yum install mailx -y
[root@backup ~]# vim /etc/mail.rc #最后一行添加
set from=572891887@qq.com
set smtp=smtps://smtp.qq.com:465
set smtp-auth-user=572891887@qq.com
set smtp-auth-password=#授权码
set smtp-auth=login
set ssl-verify=ignore
set nss-config-dir=/etc/pki/nssdb/
客户端脚本:
[root@nfs01 ~]# cat /scripts/client_push_data_server.sh
#!/usr/bin/bash
# 以一个固定的字符串表示一个不固定的值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root/bin
Path=/backup
Host=$(hostname)
Addr=$(ifconfig eth1 | awk '/inet / { print $2 }')
Date=$(date +%F)
Dest=$Path/${Host}_${Addr}_${Date}
#1.创建对应的备份目录
[ -d $Dest ] || mkdir -p $Dest
#2.拷贝需要备份文件至目录
cd / && \
[ -f $Dest/sys.tar.gz ] || tar czf $Dest/sys.tar.gz etc/passwd etc/fstab etc/hosts && \
[ -f $Dest/other.tar.gz ] || tar czf $Dest/other.tar.gz var/spool/cron scripts
#3.添加标记
[ -f $Dest/flag_${Date} ] || md5sum $Dest/*.tar.gz > $Dest/flag_${Date}
服务端脚本:
[root@backup ~]# cat /scripts/check_data_notify.sh
#!/usr/bin/bash
Path=/backup
Date=$(date +%F)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root/bin
#1.校验推送过来的flag
md5sum -c $Path/*/flag_${Date} > $Path/result_${Date}
#2.通知管理人员结果
mail -s "Rsync Backup ${Date}" "123@qq.com" <$Path/result_${Date}
定时任务测试:
客户端每天凌晨1点执行
[root@nfs01 ~]# crontab -l
00 01 * * * sh /scripts/client_push_data_server.sh &>/dev/null
服务端每天凌晨5点校验
[root@backup ~]# crontab -l
00 05 * * * sh /scripts/check_data_notify.sh & >/dev/null
如果新增加一条机器怎么办?
[root@web01 ~]# rsync -avz 172.16.1.31:/scripts /
NFS存储服务器
介绍
1.什么是nfs?
network file system 网络文件系统.
2.nfs能干什么?
实现不同主机系统之间的共享 linux windows macos
3.为什么要使用nfs?
1.使用在集群架构中
4.nfs能解决什么问题?
1.资源共享
2.资源一致性
3.解决磁盘空间
5.使用nfs的注意事项?
1.增加NFS不能加速网站的访问,只会带来更高的网络延时
2.CDN内容分发网络 (加速网站静态资源) 图片 视频 附件 pdf word 听听就行
2.用户 -->静态--->CDN --> 1级代理---> 源站
2.上传图片至存储-->定时-->推送-->1级代理-->
6.nfs实现的原理解析?
本地文件操作方式
1.当用户执行mkdir命令,BashShell无法完成该命令操作,会将其翻译给内核。
2.Kernel内核解析完成后会驱动对应的磁盘设备,完成创建目录的操作。
NFS实现原理(需要先了解[程序|进程|线程])
1.NFS客户端执行增、删等操作,客户端会使用不同的函数对该操作进行封装。
2.NFS客户端会通过TCP/IP的方式传递给NFS服务端。
3.NFS服务端接收到请求后,会先调用portmap进程进行端口映射。
4.nfsd进程用于判断NFS客户端是否拥有权限连接NFS服务端。
5.Rpc.mount进程判断客户端是否有对应的权限进行验证。
6.idmap进程实现用户映射和压缩。
7.最后NFS服务端会将客户端的函数转换为本地能执行的命令,然后将命令传递至内核,由内核驱动硬件。
注意: rpc是一个远程过程调用,那么使用nfs必须有rpc服务
安装
[root@nfs01 ~]# yum install nfs-utils -y
配置
1.要共享什么? /data
2.共享给谁? 172.16.1.0 网段
3.共享的权限? 读写
[root@nfs01 ~]# cat /etc/exports
/data 172.16.1.0/24(rw)
根据配置创建目录
[root@nfs01 ~]# mkdir /data
[root@nfs01 ~]# chown -R nfsnobody.nfsnobody /data/
启动
[root@nfs01 ~]# systemctl start nfs
[root@nfs01 ~]# systemctl enable nfs
客户端测试
[root@web01 ~]# yum install nfs-utils -y
[root@web01 ~]# showmount -e 172.16.1.31
Export list for 172.16.1.31:
/data 172.16.1.0/24
[root@web01 ~]# mount -t nfs 172.16.1.31:/data /mnt
nfs 参数
rw* 读写权限
ro 只读权限
root_squash 当NFS客户端以root管理员访问时,映射为NFS服务器的匿名用户(不常用)
no_root_squash 当NFS客户端以root管理员访问时,映射为NFS服务器的root管理员(不常用)
no_all_squash 无论NFS客户端使用什么账户访问,都不进行压缩 (云计算)
sync* 同时将数据写入到内存与硬盘中,保证不丢失数据
async 优先将数据保存到内存,然后再写入硬盘;这样效率更高,但可能会丢失数据
all_squash 无论NFS客户端使用什么账户访问,均映射为NFS服务器的匿名用户(常用)
anonuid* 配置all_squash使用,指定NFS的用户UID,必须存在系统
anongid* 配置all_squash使用,指定NFS的用户UID,必须存在系统
all_squash anonuid anongid
[root@nfs01 data]# cat /etc/exports
/data 172.16.1.0/24(rw,sync,all_squash,anonuid=666,anongid=666)
[root@nfs01 data]# groupadd -g 666 www
[root@nfs01 data]# useradd -u666 -g666 www
[root@nfs01 ~]# chown -R www.www /data/
[root@nfs01 ~]# systemctl restart nfs
为了避免后期使用时,造成权限不一致的情况
[root@web01 mnt]# groupadd -g 666 www
[root@web01 mnt]# useradd -u666 -g666 www
NFS存储优点
1.NFS简单易用、方便部署、数据可靠、服务稳定、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2.NFS的数据都在文件系统之上,所有数据都是能看得见。
NFS存储局限
1.存在单点故障, 如果构建高可用维护麻烦web->nfs()->backup
glusterfs
2.NFS数据都是明文, 并不对数据做任何校验,也没有密码验证(强烈建议内网使用)。
NFS应用建议
1.生产场景应将静态数据(jpg\png\mp4\avi\css\js)尽可能放置CDN场景进行环境, 以此来减少后端存储压力
2.如果没有缓存或架构、代码等,本身历史遗留问题太大,在多存储也没意义
存储不能带来性能上的提升
sersync实时同步
实时同步
1.什么是实时同步
百度云同步盘 金山云盘 腾讯文档
实时监测目录的变化, 当出现 增 删 改 时, 则触发一个动作, 这个动作就是推送至远程服务器
2.为什么要实时同步
1)解决NFS单点故障问题
2)迁移 ( 本地环境 --> 云环境 )
3.实时同步的原理
4.实时同步的场景
5.实时同步工具选择
rsync+inotify 复杂
sersync 二进制包,解压即用 ( 国人开发 )
lsyncd 将sersync替换为lsyncd
实时同步案例
准备NFS共享存储
[root@nfs01 ~]# yum install nfs-utils -y
[root@nfs01 ~]# cat /etc/exports
/data 172.16.1.0/24(rw,sync,all_squash,anonuid=666,anongid=666)
[root@nfs01 ~]# groupadd -g 666 www
[root@nfs01 ~]# useradd -u666 -g666 www
[root@nfs01 ~]# mkdir -p /data
[root@nfs01 ~]# chown www.www /data
[root@nfs01 ~]# systemctl restart nfs
准备web站点程序 php编写 httpd php
[root@web01 ~]# yum install httpd php php-mbstring php-gd -y
[root@web01 ~]# groupadd -g666 www
[root@web01 ~]# useradd -u666 -g666 www
#修改httpd以www用户身份运行
[root@web01 ~]# sed -i '/^User/c User www' /etc/httpd/conf/httpd.conf
[root@web01 ~]# sed -i '/^Group/c Group www' /etc/httpd/conf/httpd.conf
#进入站点目录,下载代码,授权整个/var/www/html目录为www (httpd程序就可以通过www身份读取所有代码)
[root@web01 ~]# cd /var/www/html #默认网站代码存放的路径
[root@web01 html]# wget http://static.kodcloud.com/update/download/kodexplorer4.40.zip
[root@web01 html]# unzip kodexplorer4.40.zip
[root@web01 html]# chown -R www.www /var/www/html
[root@web01 ~]# systemctl restart httpd
将用户写入web主机上的视频类资源,自动的写入至NFS存储.
#登录admin管理员,然后创建了一个video目录
[root@web01 ~]# mount -t nfs 172.16.1.31:/data /var/www/html/data/User/admin/home/video/
接入sersync实时同步工具, 同步NFS数据至 备份服务器的data模块
1.安装
[root@nfs01 ~]# unzip sersync_installdir_64bit.zip
[root@nfs01 ~]# mv sersync_installdir_64bit/sersync/ /usr/local/
2.配置
......
[root@nfs01 ~]# chmod +x /usr/local/sersync/bin/sersync
3.启动
[root@nfs01 ~]# /usr/local/sersync/bin/sersync -rdo /usr/local/sersync/conf/confxml.xml
增加一个web节点
…安装步骤略过…
[root@web02 ~]# yum install nfs-utils -y
[root@web02 ~]# mount -t nfs 172.16.1.31:/data /var/www/html/data/User/admin/home/video/
模拟nfs服务器故障,如何快速切换.
在backup服务器搭建一个nfs ( 不使用 ,等有故障时能正常切换使用 )
[root@backup ~]# yum install nfs-utils -y
[root@backup ~]# cat /etc/exports
/data 172.16.1.0/24(rw,sync,all_squash,anonuid=666,anongid=666)
[root@backup ~]# groupadd -g666 www
[root@backup ~]# useradd -u666 -g666 www
[root@backup ~]# chown -R www.www /data/
修改rsync的权限为www
[root@backup ~]# head -2 /etc/rsyncd.conf
uid = www
gid = www
[root@backup ~]# chown -R www.www /backup/
重启服务
[root@backup ~]# systemctl restart rsyncd nfs
lsyncd
简介
Lsyncd使用文件系统事件接口(inotify或fsevents)来监视对本地文件和目录的更改。Lsyncd将这些事件整理几秒钟,然后生成一个或多个进程以将更改同步到远程文件系统。默认同步方法是rsync
Lsyncd是一种轻量级的实时镜像解决方案。Lsyncd相对容易安装,不需要新的文件系统或块设备。Lysncd不会妨碍本地文件系统性能
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实现细粒度的自定义。自定义操作配置甚至可以从头开始编写,从shell脚本到用Lua语言编写的代码
版本要求
Lsyncd 2.2.1要求所有源和目标计算机上的rsync> = 3.1
安装
lsyncd 在 epel源中
yum install lsyncd
配置
配置文件说明 /etc/lsyncd.conf
lsyncd配置文件使用lua语法编写
settings {
logfile = "/var/log/lsyncd/lsyncd.log",
statusFile = "/var/log/lsyncd/lsyncd.status",
inotifyMode = "CloseWrite",
maxProcesses = 8,
}
sync {
default.rsync,
source = "/data",
target = "rsync_backup@backup::backup",
delete= true,
exclude = { ".*" },
delay = 1,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verbose = true,
password_file = "/etc/rsync.pwd",
_extra = {"--bwlimit=200"}
}
}
重启
systemctl restart lsyc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