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说清OpenShift的核心价值

从企业容器市场变化说起

在正式开始本文之前,我们先看三份有关企业容器市场的分析报告。

第一份:IDC关于2017年全球企业容器市场的报告,报告中全球企业容器市场份额如下:

其中红帽份额占30.1%,约等于排在第二的Docker、排在第三的AWS、排在第四的HPE、排在第五的VMware份额的总和。

第二份报告:Forrester2018年第四季度发布的企业容器平台(ECP)软件套件评估报告:

在该报告中,Forrester对全球企业容器平台进行了评估,技术方面红帽位于Leader象限,同时红帽具有较好的销售表现(白圈的大小代表市场表现)。

第三份报告:2019年9月IHS Markit Technology发布的调查报告:

在该报告中,IHS Markit Technology统计了商业容器软件市场收入的排名。

其中红帽份额为44%,排在第一位,份额超过了排名第2-5的公司的总和。

通过以上的三个报告,我们可以看出,近两年企业容器市场进一步发展,红帽OpenShift在企业容器市场领导力进一步增强(全球案例超过1100个)。

那么,既然企业容器市场如此火热,容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OpenShift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IT技术人员为什么要学习OpenShift?

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继续阅读。

容器的核心价值

容器的起点与X86虚拟机不同

X86虚拟化的兴起,与IT厂商的推广有很大关系。X86虚拟化之所以普及这么快,借用沙克的一段话,X86虚拟化是:“虚拟机用假的CPU、内存和网络欺骗操作系统”。也就是说,装在虚拟机的操作系统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被安装在了虚拟机里,而不是物理机中。从应用角度看,使用X86虚拟化技术,不需要改造应用(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这就使X86虚拟化能够普及到除了数据库之外,其他应用都可以迁移到虚拟化上。

而“容器是直接用宿主机的操作系统来欺骗容器的应用”。应用并不知道自己运行在容器中(无论是Tomcat部署到容器中还是Linux中,部署war都是将其拷贝到Tomcat的对应目录下)。所以,容器的起点就是面向应用,而不是像虚拟机那样面向运维。

落实到实际的经验中,容器方案与客户的运维和开发部门都可以谈,X86虚拟机技术开发部门不会太感兴趣,因为离他们太远。

在虚拟化初期,大多时候是IT厂商推动虚拟化技术在客户处的落地;而在容器时代,大多数是客户自己了解了容器后,寻找能够提供企业级容器解决方案的厂商。

容器赶上了好时代

容器技术的概念最初出现在2000 年,当时称为FreeBSD jail,这种技术可将FreeBSD系统分区为多个子系统(也称为 Jail)。

但直到Docker的出现(2008年),容器才真正具备了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因为Docker提供了容器的镜像构建、打包等技术,使容器具备了一次打包,到处运行的能力。

而2014年Kubernetes的出现,奠定了今天容器调度平台的事实标准的基础。而在2014年6月,红帽随即宣布与谷歌合作,推广Kubernetes。这也奠定了OpenShift在业内今日的影响力。

对于客户而言,如果没有Kubernetes,那么容器只是“单机版”,很难做到企业级使用。

PaaS、DevOps、微服务这些概念,在Kubernetes火起来之前就有了。广义上的PaaS、DevOps、微服务建设,会包含:人、流程、工具等多方面内容。IT厂商谈的PaaS、CI/CD、微服务主要是指工具层面的落地。

在Kubernetes和容器普及之前,通过虚拟机也可以实现PaaS、CI/CD、微服务工具落地,只是相对速度较慢,因此普及性不高(想象一下通过X86虚拟化来实现中间件集群弹性伸缩的效率)。而正是容器的出现,为PaaS、CI/CD、微服务工具层面的落地提供非常好的承载平台,使得这两年容器云风生水起。这就好比4G(2014年出现)和微信(2011年出现)之间的关系:在手机网速3G时代,流量按照兆收费的时候,(即使有)大家对于微信语音聊天、微信视频也不会太感兴趣。

所以说,容器赶上了个好时代,Docker使容器具备了较好的可操作性、可移植性,Kubernetes使容器具备企业级使用的条件。而企业级的容器平台,又成为了PaaS、DevOps、微服务新一代的基础架构。

容器在企业中的核心价值

前两年前谈容器的时候,会有人说:容器不是万金油,比如核心数据库就不适合,这有些吹毛求疵。

实际上无论哪个IT厂商,都没说自己的容器云是万金油,也没说过可以把Oracle RAC跑在容器云上。关于这点,Gartner前几年就说过,没有一种技术适用于所有的场景,并且还提出了敏态、稳态双模IT的概念。

而企业容器平台,适合的就是敏态IT。那么企业级容器平台,对于客户敏态业务的价值是什么呢?

一个字:快!

也就是说,企业容器平台就是让客户的应用运行的更快、开发的更快。

如果不需要这么快呢?很简单,继续使用虚拟化技术,也挺好的。

X86虚拟化和容器云,两者并不冲突,我看到的很多客户将两者做了很多好的融合、支撑起双泰(稳态、敏态)业务。

OpenShift的核心价值

我们的一位合作伙伴提到过“其实,从功能而论,OpenShift相比Kubernetes并没有新增多少新的功能。但是,它第一次打造了面向DevOps的PaaS平台的产品,这是具有开创性的。就像新打开一扇大门一样,门并没有多少价值,但是门后的风景才是真正的价值。”

如果更准确地说,OCP中的Kubernetes那部分,并没有比社区的Kubernetes多加了什么功能。但OCP通过为Kubernetes增加其他企业级功能,大幅提升了Kubernetes的“咖位”。不仅是开源爱好者关注Kubernetes了,客户中的“高富帅”:银行、能源、电信运营商,也开始关注Kubernetes了(OCP全球案例超过1000个)。可以说:OCP因Kubernetes而重生(OCP3基于Kubernetes重构)、Kubernetes因OCP被企业级客户所接受(如果我们穿越回2014年年底,跳出大喊:Kubernetes会把你们其他这些容器调度平台都干翻,会不会被群殴?)。

关于DevOps。DevOps早都有方法论,只是以前DevOps基于虚拟机实现,效率比较低,没火起来。现在OCP为DevOps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更强的内功,所以DevOps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乔峰(OCP)和玄难(虚拟机)同时用太祖长拳(DevOps),前者干翻后者,所谓招数无高下,功力有深浅。

[下面标黄关键词:迅捷、后发先至(业务激增,OCP迅速对容器做横向扩展),不正是OCP的特性么?]:

“但见乔峰和玄难只拆得七八招,高下已判。他二人所使的拳招,都是一般的平平无奇,但乔峰每一招都是慢了一步,任由玄难先发。玄难一出招,乔峰跟着递招,也不知是由于他年轻力壮,还是行动加倍的迅捷,每一招都是后发先至。这“太祖长拳”本身拳招只有六十四招,但每一招都是相互克制,乔峰看准了对方的拳招,然后出一招恰好克制的拳法,玄难焉得不败?这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要做到“后发先至”四字,尤其是对敌玄难这等大高手,众人若非今日亲眼得见,以往连想也从未想到过。”

红帽早期构建OCP,目的是面向于开发(红帽有JBoss中间件,OCP具备AppDev的红二代背景)。比如S2I就是OCP独创的面向与开发的独门绝技(后来被开源社区采纳,称为Java S2I开源项目)。后来通过收购CoreOS,大大提升了其运维的能力。如监控换成了普罗米修斯(CoreOS主导的开源项目)、有状态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引入Operator等等。

所以,OCP从发展来看,是先攻破开发,后打通运维。

至于微服务,和DevOps的道理一样:法拉利(微服务)以前跑在晚高峰的侨福芳草地西门的小路上(VM),现在跑在大年三十的京藏高速上(OCP),拉风的效果能一样么?

如果一句话说明OpenShift核心价值,那就是:OpenShift作为企业级容器平台,它是一盏打开从PaaS到DevOps和微服务的大门。

IT技术人员为什么要学习OpenShift

人才市场需求大

孙子兵法曰: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那么,IT行业售前(后面简称SA),如何利于不败之地呢?

就是自己所学的技术要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这样到哪都能有饭吃。

OpenShift市场需求如何?到Linkedin上搜索OpenShift,除了红帽和IBM外,招聘的公司有22页:

有不少是银行的客户:

很意外地,看到了前东家VMware招聘的SA职位,要求有OCP的动手能力,不是仅仅是了解OCP而已。

我们可以看到,从市场需求角度,显然OCP很大。当然,招聘方在招聘要求写OCP并非是充要条件,我们在Linkedin上搜职位也不是就一定要换工作,但时常关注一下市场,提升一些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技能,至少能增加了今后求职时个人的竞争力。

那么,有人会说,搜Kubernetes可能职位更多。别着急,这事儿后面说。

PaaS是SA扩展技能必经之路

传统SA,会大致分为:Platform SA、AppDev SA。我做Linux或X86服务器售前,你做weblogic中间件,互不影响,看起来和平共处(虽然可能心内互相鄙视),这是在10多年前。

好时光总是很短暂,随着公有云的兴起,IaaS层以下组件,对SA的需求出现了持续下降(传统SA薪资购买力水平也会下降)。

举个例子:十多年前,客户构建数据中心,招标:

  • 买小型机,IBM、HP、SUN来投标

  • 买X86,IBM、HP、DELL来投标

  • 买存储:EMC、Netapp、HDS来投标

  • 买Linux:红帽、SUSE来投标

  • 不同的厂商,小型机和X86都是不同的SA团队,这能养活不少人。

  • 现在,如果客户采购公有云:

  • 阿里来了

  • 腾讯来了

  • AWS来了

  • ……

但无论买哪家的公有云,客户不会都再关注公有云用谁家的服务器,可能操作系统用谁家的都无所谓,那都是公有云上面的服务目录而已。

所以,公有云普及的结果,是IaaS层以下的SA职位锐减。客观来说,公有云的普及,对Platform SA的影响是比较大的(IaaS以下的差异化,已经被公有云厂商屏蔽。目前PaaS市场还没被公有云厂商主导)。

那么,在这个时代,SA怎么拓展技能呢?

无论对于AppDev或是Platform SA,PaaS是一个绝好的拓展技能的平台。因为PaaS恰巧处在应用和IaaS之间。

就像当年三国时期的荆州,处于魏吴之间:曹魏(AppDev)和东吴(Platform)各占一部分:

东吴(Platform SA)可以借助(PaaS)讨伐曹魏(AppDev );曹魏(AppDev SA),可以借荆州(PaaS),攻击东吴(Platform ),占据荆州(PaaS),进可攻退可守。

通过PaaS,Platform SA可以将技能,从硬件、虚拟化、SDS、SDN、Linux的系统知识,向上拓展自己的技能到PaaS,甚至拓展到开发的一些内容。

AppDev售前可以将技能从中间件、应用开发,下沉到PaaS。

这年头客户要做DevOps,对厂商SA的要求,通常是Dev、Ops精通一侧,然后向另外一侧辐射。否则谈话很难继续。

那么,学PaaS很重要,为什么一定要学OCP呢?不是很多PaaS么?

OCP的外延很广

当年做Power小型机的售前时,知道AIX怎么安装、配置,出了问题知道怎么诊断问题,大体也就能应付日常的工作了。小型机售前为了提高技能,总不能把Power8 CPU芯片扣下来,看看电路板怎么焊的,再粘上去吧。

但是,到了开源时代,情况变了。开源打破了客户与IT厂商的信息不对称。想和红帽沟通开源解决方案的客户,没兴趣听什么叫Kubernetes、什么叫Ceph,或者让你变个戏法让Pod变多。通常聊不到位就没有再聊的机会了。有些技术高深又情商很高的客户会提前谦虚地说:您好,我是这里的架构师,刚来没多久,我博士的论文研究课题是Ceph,请您介绍一下红帽的Ceph吧……

我在6月份参加了KubeCon2019在上海的会。听了一溜够,结论是:有3个:

  1. 谷歌是开源界幕后的大佬,看谁不爽我就开源一个项目弄他(CRI、Tekton等)。

  2. 红帽是开源界的台柱子,为了开源事业,逮啥开源啥,当红的开源项目,我都在里面,并且发挥主导作用。谷歌参与的我参与(如Knative、Kubernetes),谷歌不参与的我也参与(如Ansible)。


  3. OCP是众多开源项目的集大成者。

OCP涉及的开源项目:Kubernetes、Docker/CRI-O、OVS、Ceph、HAProxy、etcd、EFK、Prometheus、OpenJDK、Java S2I、Istio、Knative等等。

开源已经逐渐成为软件开发的主要模式。回到之前那个问题:Kubernetes比OCP用的更广,我为啥学OCP呢?

如果说开源社区是这个:

那么OCP就是这个:

如果想在开源的大海中遨游,跳之前不妨先在美丽的海滩好好练练狗刨,顺便还能看到热带鱼。

在开源社区混,要么自身火力特别强,逮啥灭啥,要么有一帮火力特别强的兄弟,否则掉到坑里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进去的。OCP作为企业级软件,无论是部署、运维、或者查找文档,都比Kubernetes要方便很多。况且,Kubernetes在OCP中只是一个真子集。

通过加深对OCP的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众多开源项目如何在企业中组合使用,迅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战斗力,然后再去关注CNCF的开源项目,就会有种黄河入海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实现自己技能与单一厂商产品松耦合,才能更有市场竞争力。

前几天看新闻,现在国内很多银行成立了科技公司,要搞技能输出。以后IT厂商赚银行的钱难度系数显然增加了。输出就要有输入,这些科技公司做技能输入的时候,显然不会大量使用闭源的黑盒子,而是更多的通过参与开源项目,提升自身实力,然后做技能输出。

所以说,做SA,无论卖开源产品,还是卖闭源软件,学点开源都没坏处。

OCP生命力很强、生态广

学技术不能学屠龙术,龙都没了,学那玩意有啥用。

学习技术要学有生命力、生态好的,至少在整明白之前,市场需求还很旺盛。

这点,开源产品有它的优势。

OCP是开源的,客户可以拿到Source RPM。OCP还有个社区,叫OKD。

为什么说OCP生命力强呢?

讲了小故事,在一次和客户的交流时:

客户问: “OCP每年迭代几个版本?”

我谦虚的说:“通常迭代2-3个,Kubernetes出新版本后,OCP会出个新版版本,比如3.10,3.11。”

客户问:“OCP总出新版本,我们怎么办?”

我说“这好办,OCP一个大版本生命周期支持通常有7年,不用升级那么频繁的”。

其实,做开源的都知道,你家开源产品强不强,主要看两点:

  1. 你敢不敢把全部(不是部分)源代码,放到GitHub上去开源(不是定向开源)

  2. 你家产品能不能随着上游社区的迭代而快速迭代

例如Kubernetes出了1.13,你家的PaaS还停留于1.9,并且没有升级计划(如果定制化太多,也很难平滑升级上去),你能跟客户说,我家的产品太稳定,所以不需要升级?

OCP版本更新快,说明红帽开发能力强,在Kubernetes社区影响力高。此外,OCP快速迭代,正是给了客户通过平滑升级OCP产品、享受到产品新功能的权利;当然,客户可以不用这个权利。但不能说客户未必需要频繁升级,所以我们OCP剥夺客户这个权利(OCP3到OCP4的升级方式后面有文章介绍)。

开源厂商的实力,通常是看其在开源社区代码贡献量(GitHub上:微软第一、谷歌第二、红帽第三)。关于各个开源项目的发展情况,有个网站不错:http://stackalytics.com/report/driverlog

我们看看Kubernetes的:

所以说,红帽一直在Kubernetes社区发力,并且把一些企业级的功能反馈回给社区(当然也需要社区接受),例如BuildConfig的概念等。

另外,我们看看OCP的生态(认证链接不贴了):

  • F5与OCP双向认证

  • VMware NSX-T唯一官方双向认证的第三方PaaS平台是OCP

  • Weblogic12认证OCP

  • 思科ACI与OCP做双向认证

  • Calico与OCP做双向认证.

  • OCP和IBM的各种软件正在迅速的认证中.

  • OCP官方容器仓库提供400多种容器镜像(安全级别高于docker.io),你能想到的:OpenJDK,Redis,MySQL、MongoDB啥的都有。

总结

OCP目前还在不断的发展中,红帽去年收购了CoreOS,利用“北冥神功”,已经将CoreOS的功力(Quay,Operator、CoreOS容器操作系统、Tectonic等)散到奇经八脉。出关后的OCP4的功力大胜往昔(OCP3)。

通过两年,在以OCP为核心的泛PaaS(aPaaS、iPaaS)学习中,确实对个人的技术视野有了大幅的扩展。当然,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持续提升、死磕不止。

最后,借用(刘)世民兄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只有红帽能推出OpenShift这种PaaS平台呢?我认为这和只有Google能推出Kubernetes是一样的,那就是公司的基因。正是因为他们自己长期使用容器,长期实践DevOps,才能比较自然地做出大家普遍能接受的产品!”

文章来源:大魏分享,点击查看原文

Kubernetes入门与实战培训

Kubernetes入门与实战培训将于2020年2月28日在北京开课,3天时间带你系统掌握Kubernetes,学习效果不好可以继续学习。本次培训包括:Docker基础、容器技术、Docker镜像、数据共享与持久化、Docker实践、Kubernetes基础、Pod基础与进阶、常用对象操作、服务发现、Helm、Kubernetes核心组件原理分析、Kubernetes服务质量保证、调度详解与应用场景、网络、基于Kubernetes的CI/CD、基于Kubernetes的配置管理等等,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链接查看详情。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