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象语言 --- 电信号
抽象语言 --- 编码编码 --- 二进制
二进制 --- 电信号处理电信号
OSI/RM ----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1979 --- ISO --- 国际标准化组织
核心思想 --- 分层
应用层 --- 提供各种应用程序,抽象语言转换成编码,人机交互的接口表示层 --- 编码转换成二进制
会话层 --- 维持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器之间会话连接
传输层 --- 实现端到端的传输 --- 应用到应用之间的传输 --- 端口号 --- 0 - 65535 --- 0一般不作为传输层的端口号使用,所以,我们真实的端口号的取值范围为1 - 65535。1 - 1023知名端口号。 --- SPORT,DPORT
网络层 --- 通过IP地址,实现主机之间的逻辑寻址。 --- SIP,DIP 获取DIP的方法:
1,直接知道服务器的IP地址
2,通过域名访问服务器
3,通过应用程序访问
4,通过广播获取
数据链路层 --- 将二进制转换成电信号。通过MAC地址进行物理寻址 --- 在以太网协议中
MAC --- 48位二进制构成 --- 1,全球唯一;2,格式统一 --- SMAC,DMAC 获取目标MAC地址的方法:
ARP --- 地址解析协议 --- 通过一种地址获取另一种地址正向ARP --- 通过IP地址获取MAC地址
工作过程 --- 首先,主机以广播的形式发送ARP请求报文。基于已知的IP地址获取 MAC地址。所有收到广播帧的设备都会先将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记录在本地的ARP缓存表中。之后,再看请求的IP地址。如果请求的IP地址是本地的IP地址,则将回复ARP应答报文。如果请求的IP地址不是本地的IP地址,则将直接丢弃该数据包。之后,再次发送信息时,将优先查看本地的ARP缓存表,如果存在记录,则将按照记录转发;如果没有记录,则再发送ARP请求。
反向ARP --- 通过MAC地址获取IP地址免费ARP --- 利用的是正向ARP的工作原理,只不过请求的IP地址是自己的。
1,自我介绍;2,检测地址冲突
物理层 --- 处理或传输电信号
TCP/IP模型 --- TCP/IP协议簇
TCP/IP标准模型 --- 四层模型 TCP/IP对等模型 --- 五层模型
封装和解封转
应用层
传输层 --- 端口号 --- TCP,UDP
网络层 --- IP地址 --- IP协议
数据链路层 --- MAC地址 --- 以太网协议物理层
PDU --- 协议数据单元
应用层 --- 报文传输层 --- 段网络层 --- 包
数据链路层 --- 帧物理层 --- 比特流
TCP/IP模型中可以支持跨层封装,OSI中不行
跨层封装出现的情况较少,一般出现在直连的设备之间。
跨四层封装 --- 一般出现在直连路由设备之间,比如,OSPF协议就是跨四层封装协议。 ---
89
跨三,四层封装 --- 直连交换机之间 --- stp
Sof --- 帧首定界符
1,获取IP地址 --- 1,手工获取;2,通过DHCP自动获取
DHCP ---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1,DHCP客户端 --- 广播包 --- DHCP-Discover 传输层 --- UDP --- SPORT:68 DPORT:67
网络层 --- IP --- SIP:0.0.0.0 DIP:255.255.255.255
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 --- SMAC:自己的MAC地址 DMAC:全F
交换机的转发原理 --- 交换机收到数据帧之后,首先先记录源MAC地址和进入接口的对应关系到MAC地址表中。之后看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因为目标MAC 地址是全F,则将进行泛洪 --- 除了数据进入的接口外,所有接口都将转发数据。
交换机泛洪的情况 --- 1,广播帧;2,组播帧;3,未知单播帧
1,获取IP地址 --- 1,手工获取;2,通过DHCP自动获取
DHCP ---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1,DHCP客户端 --- 广播包 --- DHCP-Discover 传输层 --- UDP --- SPORT:68 DPORT:67
网络层 --- IP --- SIP:0.0.0.0 DIP:255.255.255.255
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 --- SMAC:自己的MAC地址 DMAC:全F
交换机的转发原理 --- 交换机收到数据帧之后,首先先记录源MAC地址和进入接口的对应关系到MAC地址表中。之后看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因为目标MAC 地址是全F,则将进行泛洪 --- 除了数据进入的接口外,所有接口都将转发数据。
交换机泛洪的情况 --- 1,广播帧;2,组播帧;3,未知单播帧
路由器收到广播包之后 --- 路由器收到数据帧之后先看二层封装,因为其目标
MAC地址为广播地址,则路由器讲解二层封装。则将根据数据帧中的类型字段将解封装后的数据包交给对应的IP模块进行处理。因为三层头部中目标IP地址为受限广播地址,则路由器将解三层封装。因为三层协议头部中协议字段为17,则路由器将把解封装后的数据段交给UDP模块进行处理。UDP根据目标端口号为67,则将解封装后的DHCP-DISCOVER报文交给对应的DHCP服务进行处理。
2,DHCP服务器 --- DHCP客户端 ---- DHCP-OFFER(里面将携带一个可用的IP地址) ---- 单播/广播传输层 --- UDP --- SPORT:67 DPORT:68
网络层 --- IP --- SIP:自己的IP DIP:255.255.255.255
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 --- SMAC:自己的MAC地址 DMAC:全F ---- 注意,华为设备以单播的形式来发送DHCP-offer包
交换机的转发原理 --- 交换机收到数据帧之后,首先先记录源MAC地址和进入接口的对应关系到MAC地址表中。之后看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则根据目标
MAC地址查看MAC地址表,如果MAC地址表中有记录,则将直接按照记录发送;如果没有记录,则泛洪。
3,DHCP客户端 --- DHCP服务器 --- DHCP - request(如果存在多个DHCP-OFFER 包,则设备将选择第一个到达的OFFER包) --- 广播
---- 1,告诉请求IP地址的服务器,需要请求他的IP地址;2,告诉没有选择的IP地址的服务器,自己已经有IP地址了,可以将他们的IP地址释放。
4,DHCP服务器 --- DHCP客户端 --- DHCP - ACK --- 单播/广播
设备在通过DHCP协议获取一个IP地址的同时,还会获取到网关信息(68.85.2.1)以及DNS服务器的信息(68.87.71.226)
1,打开浏览器,在浏览器中的地址栏上输入需要访问的服务器的URL(资源定位符)
DNS --- 域名解析协议
DNS协议存在两种查询方式 ---- 1,递归查询;2,迭代查询设备将从输入的URL中提取到域名信息,根据域名信息通过DNS协议获取web服务器的IP 地址
设备将发送DNS请求报文(本地设备会发送递归查询请求到本地DNS服务器)传输层 --- UDP --- SPORT:随机值 DPORT:53
网络层 --- IP --- SIP:68.85.2.101 DIP:68.87.71.226
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 --- SMAC:自己的MAC DMAC:???
2,ARP --- 地址解析协议 --- 工作过程 --- 首先,主机以广播的形式发送ARP请求报文。基于已知的IP地址获取MAC地址。所有收到广播帧的设备都会先将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记录在本地的ARP缓存表中。之后,再看请求的IP地址。如果请求的IP地址是本地的IP地址,则将回复ARP应答报文。如果请求的IP地址不是本地的IP地址,则将直接丢弃该数据包。之后,再次发送信息时,将优先查看本地的ARP缓存表,如果存在记录,则将按照记录转发;如果没有记录,则再发送ARP请求。
传输层 --- UDP --- SPORT:随机值 DPORT:53
网络层 --- IP --- SIP:68.85.2.101 DIP:68.87.71.226
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 --- SMAC:自己的MAC DMAC:网关的MAC地址
3,网关路由器收到DNS请求报文之后,将先查看数据帧的二层封装,确认该数据帧是给自己的,则将解二层封装看三层,根据目标IP地址查看本地的路由表。
直连路由 --- 直连路由是默认生成的,生成条件1,接口双UP;2,接口需要配置IP地址静态路由 --- 网络管理员手工添加的路由条目
动态路由 --- 所有路由器运行相同的路由协议,之后,路由器之间沟通,交流最终计算出到达未知网段的路由条目。
4,本地的DNS服务器收到DNS请求信息,则将先查看本地缓存是否有记录,有则直接返回 DNS应答;如果没有,则向DNS根服务器发送迭代查询(TCP 53)。最终将结果返回给设备。
5,本地设备将基于web服务器的IP地址,发起TCP三次握手,建立TCP会话。(主要因为HTTP协议传输层使用的是TCP协议)--- 建立本地到服务器之间双向的会话 6,本地设备将基于TCP会话通道发送HTTP请求报文 --- GET 传输层 --- TCP --- SPORT:随机值 DPORT:80 网络层 --- IP --- SIP:自己的IP DIP:baidu的IP
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 --- SMAC:自己的MAC DMAC:网关的MAC
7,baidu服务器收到HTTP请求报文,则服务器将解封装,最终回复HTTP应答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