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限修饰符
Java中有四种权限修饰符:public
接口访问修饰符,protected
继承访问权限,默认包
,private
无法访问
访问权限大小:private
<default(默认)
<protected
<public
private
除了包含该成员的类外,其他任何类都无法访问这个成员
如果不希望任何人对该类拥有访问权限,可以把构造器都指定为private
,从而阻止任何人创建该类的对象.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在该类的static
成员内部可以创建
Class A{
private A(){
}
public static A make(){
return new A();
}
}
下面的单例设计
始终只能创建一个对象,除非通过public
的access()方法,否则无法访问
Class B{
private B(){
}
private static B singleton=new B();
public static B access(){
return singleton;
}
}
包访问权限
默认访问权限没有任何关键字,但通常是指包访问权限
其他包中的成员获取本包访问权限的途径是
- 使该成员成为
public
- 通过不加访问权限修饰词,并将其与其他类放入一个包中
- 通过
继承
,访问修饰词protected
- 提供
访问器(accessor)
变异器(mutator)
(get(),set()),读取和改变值,对于OOP编程
,这是最常用的方式
别名机制
需要注意,不能因为在类中某个对象的引用是private
,就认为其他的对象无法拥有该对象的public引用
,通过别名机制
可以获得public引用
别名机制
主要出现在赋值的问题上:
对基本数据类型
的赋值是很简单的.基本数据类型存储了实际的数值
,而并非指向一个对象的引用,所以在为其赋值的时候,是直接将一个地方的内容复制到了另一个地方.例如,对基本数据类型使用a=b,那么b的内容就复制
给a.若接着又修改了a
,而b根本不会受这种修改的影响.
但是在为对象"赋值"的时候,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对一个对象进行操作时,我们真正操作的是对象的引用
.所以倘若"将一个对象赋值给另一个对象",实际是将"引用"从一个地方复制到另一个地方.这意味着假若对对象使用c=d,那么c和d都指向原本只有d的指向的那个对象.
这里要注意JAVA里基本数据类型
和对象
的区别。
public class Test{
int i;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Test a = new Test();
Test b = new Test();
a.i = 10;
b.i = 20;
System.out.println(a.i); //10
System.out.println(b.i); //20
a = b;
System.out.println(a.i); //20
System.out.println(b.i); //20
a.i = 50;
System.out.println(a.i); //50
System.out.println(b.i); //50
}
}
在方法中,java的别名机制是怎么体现的?
class T{
int i ;
}
class R{
private void f(T t){
t.i = 1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T e = new T();
e.i = 20;
System.out.println(e.i); //20
f(e);
System.out.println(e.i);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