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S系统启动流程

前言

O之后的启动流程,大体上差异应该不大,已经很多优秀的文章发布,本文也是参考其他文章,以及自己一遍看文档,一遍走读整理出来的。看文档还是要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理解才有意义,参考文档可以参考后面贴出来链接。

菜鸟一个,使用IDE, 需要配置一些东西,比较麻烦,所以代码阅读工具使用的是在线的https://cs.android.com/

一、init进程启动

init进程是Linux内核启动完成后在用户空间启动的第一个进程,主要负责初始化工作、启动属性服务、解析init.rc文件并启动Zygote进程。

1.1 main.cpp

//system/core/init/main.cpp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if (argc > 1) {
   
        //4、第三阶段
        if (!strcmp(argv[1], "subcontext")) {
   
            android::base::InitLogging(argv, &android::base::KernelLogger);
            const BuiltinFunctionMap& function_map = GetBuiltinFunctionMap();

            return SubcontextMain(argc, argv, &function_map);
        }
		//2、启动Selinux安全策略
        if (!strcmp(argv[1], "selinux_setup")) {
   
            return SetupSelinux(argv);
        }
		//3、第二阶段
        if (!strcmp(argv[1], "second_stage")) {
   
            return SecondStageMain(argc, argv);
        }
    }
	//1、第一阶段
    return FirstStageMain(argc, argv);
}

以上4个阶段均在system/core/init/README.md末尾有介绍,设计到的只是点还是挺多的,能力不足就不展开讲了。

int FirstStage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将基本文件系统设置放在 / 上的 initramdisk 中使用rc文件配置其他的
    CHECKCALL(mount("tmpfs", "/dev", "tmpfs", MS_NOSUID, "mode=0755"));
    CHECKCALL(mkdir("/dev/pts", 0755));
    CHECKCALL(mkdir("/dev/socket", 0755));
    CHECKCALL(mkdir("/dev/dm-user", 0755));
    CHECKCALL(mount("devpts", "/dev/pts", "devpts", 0, NULL));
    
    ...
	
    const char* path = "/system/bin/init";
    const char* args[] = {
   path, "selinux_setup", nullptr};
    
    ...
    //执行第二阶段指令
    execv(path, const_cast<char**>(args));

    // execv() only returns if an error happened, in which case we
    // panic and never fall through this conditional.
    PLOG(FATAL) << "execv(\"" << path << "\") failed";

    return 1;
}

执行下一阶段均是使用下一阶段参数执行 /system/bin/init,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解析rc文件的SecondStageMain。

1.2 init.cpp

// system/core/init/init.cpp
int SecondStage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ActionManager& am = ActionManager::GetInstance();
    ServiceList& sm = ServiceList::GetInstance();
	
    LoadBootScripts(am, sm);

	...
 
    return 0;
}

static void LoadBootScripts(ActionManager& action_manager, ServiceList& service_list) {
   
    Parser parser = CreateParser(action_manager, service_list);

    std::string bootscript = GetProperty("ro.boot.init_rc", "");
    if (bootscript.empty()) {
   
        parser.ParseConfig("/system/etc/init/hw/init.rc");
        if (!parser.ParseConfig("/system/etc/init")) {
   
            late_import_paths.emplace_back("/system/etc/init");
        }
        //late_import 仅在 Q 和更早版本中可用,之后的版本只关注未省略的内容即可
        ...
    } else {
   
        parser.ParseConfig(bootscript);
    }
}

init.rc负责其他系统目录的创建,并并启动Zygote进程。

1.3 init.rc

//system/core/rootdir/init.rc 
import /system/etc/init/hw/init.${
   ro.zygote}.rc
...
# 挂载文件系统和启动核心系统服务
on late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V3S芯片是一款由全志科技开发的ARM Cortex-A7处理器,用于嵌入式系统和智能设备。其启动流程如下: 1. 上电复位:当V3S芯片上电时,内部电路会自动进行复位操作,将处理器和外设恢复到默认状态。 2. Boot ROM加载:在复位后,V3S芯片会从内部的启动ROM(Boot ROM)中加载引导程序。启动ROM是一个固化在芯片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引导程序的固定代码。 3. Bootloader加载:引导程序负责加载操作系统或其他启动镜像。V3S芯片的引导程序通常为U-Boot,一款功能强大且广泛使用的开源引导加载程序。引导程序通常会从外部存储介质(如闪存)中加载操作系统镜像或其他软件。 4. 操作系统加载:一旦启动引导程序成功加载,它会将操作系统镜像加载到内存中。操作系统可以是Linux、Android或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具体选择取决于应用需求。 5. 初始化和配置:操作系统加载完成后,V3S芯片会执行操作系统初始化和配置。这包括初始化系统内存、设备驱动程序和其他系统资源。 6. 用户应用程序启动:配置完成后,V3S芯片将启动用户应用程序。这可以是智能设备上的各种应用程序,如嵌入式应用、嵌入式图形界面等。用户应用程序将运行在操作系统提供的环境中,并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 总结起来,V3S芯片的启动流程包括上电复位、Boot ROM加载、Bootloader加载、操作系统加载、初始化和配置以及用户应用程序启动。这个流程确保了芯片在上电时能够正常加载操作系统并运行用户应用程序。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GYH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