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索引优化实战

5.索引优化实战

1.分页查询优化详解
select * from test limit 10000,10;

上面的SQL执行过程是先查出来10010条数据,舍弃前10000条数据的。

1)根据自增且连续的主键排序的分页查询优化
select * from test limit 10000,10;
--优化后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10000 limit 10;

分析:前提是根据主键查询并且主键连续,优化主要就是让SQL走索引,快速查找目标数据。

2)根据非主键字段排序的分页查询

test 表有一个联合索引 name,age,position

select * from test order by name 90000,5;

分析怎么优化,上面的SQL的执行计划结果可以看到SQL没有走索引,并且Extra结果是Using filesort

扫描整个索引并查找到没有索引的列(可能要遍历多个索引树,先去二级索引查找,在去主键索引回表查出所有列的值)的成本比扫描全表的成本更高,所以优化器放弃是用索引。

优化方案:让排序时返回的字段尽可能少,所以可以让排序和分页的操作先查出来主键,然后根据主键查到对应的记录,SQL改写如下:

select e.* from test e inner join (select id from test order by name limit 90000,5) ed on e.id=ed.id;

优化后SQL走索引,并且使用的是索引排序。

2.表join关联原理详解及优化
1)、嵌套循环连接Nested-Loop join(NLJ)算法

一次一行循环地从第一张表(驱动表)中读取行,在这行数据中取到关联字段,根据关联字段在另一张表(被驱动表)里取出满足条件的行,然后去除两表的结果合集。

例子1: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inner join t2 on t1.id =t2.id

t1总共10000行,t2总共100行,执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执行计划中看到的信息:

  • 驱动表t2,被驱动表t1.先执行的就是驱动表(执行计划结果的id如果一样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执行SQL);优化器一般优先选择小表做驱动表。所以使用inner join 时,排在前面的表并不一定就是驱动表。
  • 当使用left join 时,左表是驱动表,右表是被驱动表,当使用right join时,右表是驱动表,左表是被驱动表,当使用join 时,mysql 会选择数据量比较小的表作为驱动表,大表作为被驱动表。
  • 使用了NLJ算法。一般join语句中,如果执行计划Extra 中出现Using join buffer 则表示使用 join算法就是NLJ。

上面SQL的大致流程如下:

  1. 从表t2中读取一行数据(如果t2表有查询过滤条件的,会从过滤结果里取出一行数据);
  2. 从第1步的数据中,取出关联字段id,到表t1中查找;
  3. 取出t1中满足条件的行,跟t2中获取到的结果合并作为记过返回给客户端;
  4. 重复上面3步。

整个过程读取表t2的所有数据(扫描100行),然后宾利这没行数据中字段id的值,根据t2表中的id的值索引扫描t1表中的对应(扫描100次t1表的索引,1次扫描可以认为最终只扫描t1表一行完成的数据,也就是总共t1表也扫描了100行)。因此整个过程扫描了200行。

如果被驱动表没有索引,使用NLJ算法性能会比较低。

2)基于块的嵌套循环连接Block Nested-Loop Join(BNL)算法

驱动表的数据读入到join_buffer 中,然后扫描被驱动表(关联关系没有索引),把被驱动表每一行取出来跟join_buffer中的数据做对比。

select * from t1 inner join t2 on t1.id =t2.id

执行计划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xtra 中Using join buffer(Block Nested-Loop)说明该关联查询使用的是BNL算法。

上面SQL的大致流程如下:

  1. 把t2的所有数据放入到join_buffer
  2. 把表t1中每一行取出来,跟join_buffer中的数据做对比
  3. 返回满足join条件的数据

整个过程对表t1和t2都做了一次全表扫描,因此扫描的总行数为10000(表t1的数据总量)+100(表t2的数据总量)=10100.并且join_buffer里的数据是无序的,因此对表t1中的每一行,都要做100次判断,所以内存中的判断次数是100*10000=100万次。

如果例子中的t2是一个大表,join_buffer 放不下怎么办呢?

join_buffer的大小是有参数join_buffer_size设定的,默认值是256K.如果放不下t2所有数据,策略很简单,就是分段放

比如:t2表有1000行记录,join_buffer只能放800行数据,那么执行过程就是先往join_buffer里放800行记录,然后从t1表里去数据跟join_buffer中的数据对比得出部分结果,然后清空join_buffer,再放入t2表剩余200行记录,再次从t1表里数据join_buffer中数据对比。索引就多扫了一次t1表。

被驱动表的关联字段没索引为什么要选择使用BNL算法而不使用Nested-Loop Join呢

如果上面第二条SQL使用Nested-Loop Join,那么扫描行数为100*10000=100万次,这个是磁盘扫描

很显然,用BNL磁盘扫描书少很多,相比于磁盘扫描,BNL的内存计算会快很多。

因此MySQL对于呗驱动表的关联字段没有索引的关联查询,一般都会使用BNL算法。如果有索引一般选择NLJ算法,有索引的情况下NLJ算法比BNL算法性能更高。

总结:对于关联SQL优化

  • 关联字段添加索引,让mysql 的join操作尽量选择NLJ算法
  • 小表驱动大表,写多表连接SQL时如果明确知道那张表小可以用straight_join写法固定连接驱动方式,省去MySQL优化器判断的时间。

straight_join解释:straight_join功能同join类似,但能让左边表来驱动右边表,能改表优化器对于联表查询的执行顺序。

  • straight_join 只适用inner join,并不是适用于left 、right join(eft 、right join 已经代表指定表的执行顺序)。
  • 尽可能的让优化器去判断,因为大部分情况下mysql优化器比人要聪明。使用straight_join一定慎重,因为部分情况下人为的指定执行顺序并不一定比优化引擎要靠谱。

小表的定义:

​ 在决定做驱动表的时候,应该是量个表按照各自的条件过滤,过滤完成之后,计算参与join的各个字段的总数据量,数据量小的那个表,就是“小表”,应作为驱动表

in和exsits优化

原则:小表驱动大表,即小的数据集驱动大的数据集

in:当B表的数据集小于A表的数据集时,in优先exists

select * from A where id in(select id from B)
-- 等价于
for(select id from B){
select * from A where A.id=B.id
}

exists:当A表的数据集小于B表的数据集时,exists优于in

j将住主查询A的数据,放到子查询B中做条件验证,根据验证结果(true或false)来决定主查询的数据是否保留。

select * from A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B where B.id=A.id)
--等价于
for(select * from A){
select * from B where B.id=A.id
}

EXISTS 只返回true或false,因此子查询中的select * 可以用select 1 替换。

EXISTS 子查询实际执行过程可能经过了优化而不是我们理解上的逐条对比。

EXISTS 子查询往往可以用join来代替,何种最优需要具体问题分析

3.表count查询优化

test 表有联合索引 name,age,postion

explain select count(1) from test;
explain select count(id) from test;
explain select count(name) from test;
explain select count(*) from test;

四个SQL的执行计划一样,说明这四个SQL的执行效率应该差不多

注意:count( * )会统计值为NULL的行,而count(列名)不会统计此列为NULL的值的行

字段有索引:count(*)≈count(1)>count(字段)>count(主键ID) ,字段有索引,count(字段)统计走二级索引,二级索引存储数据比主键索引少。

字段没有索引:count(*)≈count(1)>count(主键ID)>count(字段)

count(*) 是个例外,mysql 并不会把全部字段取出来,而是专门做了优化,不取值,按行累加,效率更高,所以不需要用count(列名)或者count(主键)替代。

为什么对count(id),mysql 最终选择辅助索引而不是主键聚簇索引?因为二级索引存储的数据更少,检索性能应该搞,mysql内部做了点优化(应该是5.7版本才优化的)

常见优化方法

1)、查询MySQL自己维护的总行数

对于mysam存储引擎的表不带where条件的count查询性能很高的,因为mysam存储引擎的表总行数会mysql存储在磁盘上,查询不需要计算;但是对于InnoDB存储引擎的表,mysql不会存储表的总记录行数(因为有MVCC机制)查询count需要实时计算。

2)、show table status

​ 如果只需要表总行数的估计值,可以用如下SQL查询,性能很高

show  table status like 'test表明'
3)、 将总数维护到Redis里

插入或删除表数据行的时候同时维护redis里的表总行数key的计数值(用incr 或decr 命令),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不准,很难保证表操作和redis操作的事物一致性。

4)、增加数据库计数表

插入或删除表数据行的时候同时维护计数表,让他们在同一个事务里操作。

4.阿里MySQL规范解读

这是互联网的建议,看情况而定。

1)【推荐】单表行数超过500万行或者单表容量超过2GB,才推荐进行分库分表。 说明:如果预计三年后的数量根本达不到这个级别,请不要在创建表时就分库分表。

索引规约:

2)【强制】业务上具有唯一特性的字段,即使是组合字段,也必须建成唯一索引。

​ 说明:不要以为唯一索引影响insert速度,这个速度耗损可以忽略,但是查找速度明显;另外,即使在应用层 做了非常完善的校验控制,只要没有唯一索引,根据墨菲定律,必然有脏数据产生。

3)【强制】超过三个表禁止join。需要join的字段,数据类型保持绝对一致;多表关联查询时,保证被关联的字段需要有索引。

​ 说明:即使双表join也要注音表索引、SQL性能。

4)【强制】在varchar字段上建立索引时,必须指定索引长度,没必要对全字段建立索引,根据实际文本分度决定索引长度。

5)【强制】页面搜索严禁左模糊或者全模糊,如果需要请走搜索引擎来解决。

​ 说明:索引文件具有B-Tree 的最左前缀匹配特性,如果左边的值未确定,那么无法使用此索引。

6)【强制】不要使用count(列名)或count(常量)来替代count( * ),cunt( * )是SQL92定义的标准统计行数的语法,跟数据库无关,跟NULL和非NULL无关。

​ 说明:count( * )会统计值为NULL的行,而count(列名)不会统计此列为NULL的值的行。

7)【推荐】in 操作能避免就避免,若实在避免不了,需要仔细评估in后面的集合元素数量(控制在1000个之内)。

8)【参考】因国际化需要,所有的字符存储与表示,均采用utf8字符集,那么字符计数方法需要注意。

​ 说明:select length(“轻松工作”);返回为12

​ select character_length(“轻松工作”);返回为4

​ 如果需要存储表情(是4B长度),那么选择utf8mb4来进行存储,utf8(3B长度)和utf8mb4大小有区别的。

5.MySQL数据类型选择分析

在MySQL中,选择正确的数据类型,对于性能至关重要。一般应该遵循下面两步:

1)确定合适的大类型:数字、字符串、时间 、二进制;

2)确定具体的类型:有无符号、取值范围、变长定长等;

MySQL数据类型设置方面,尽量使用更小的数据类型,因为他们通常有更好的性能,花费更少的硬件资源。并且,尽量把字段定义为NOT NULL,避免使用 NULL

数字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音:数字类型正常使用时无符号(大于等于0),创建字段时勾下无符号选项。

优化建议:

  • 如果整型数没有负数,如ID,建议指定为UNSIGNED无符号类型,容量可扩大一倍。
  • 建议使用TINYINT代替ENUM、BITENUM、SET。
  • 避免使用整数的显示宽度,不要用INT(10)类似的方法指定字段显示宽度,直接INT。
  • DECIMAL最适合保存准确度要求高,而且用于计算数据,比如价格。但是在是用DECIMAL类型的时候,注意长度设置。
  • 建议使用整型类型来运算和存储实数,方法是,实数乘以相应的倍数后在操作。
  • 整数通常是最佳的数据类型,因为它速度快,并且能使用AUTO_INCREMENT。

INT显示宽度

​ 经常会使用命令来创建数据表,而且同时会指定一个长度,如下长度并不是TINYINT类型存储的最大长度,而是显示的最大长度。

CREATE TABLE ’user‘(
    'id' TINYINT(2) UNSIGNED 
)

这里表user表的id字段是TINYINT,可以存储最大数值是255.所以,在存储数据时,如果存入值小于等于255,虽然超过了2位,但是没有超出TINYINT类型长度,所以可以正常保存;如果存入值大于255,如600,那么MySQL会自动保存为TINYINT类型最大值。

在查询数据时,不管查询结果为何值,都按实际输出。这里TINYINT(2) 中的2的作用就是,当需要在查询结果前填充0时,命令中加上ZEROFILL就可以实现,如下

 'id' TINYINT(2) UNSIGNED ZEROFILL

这样,查询结果如果是5,那就输出就是05,其实实际存储的值还是5,只是MySQL输出数据时在前面填充了0

在MySQL字段类型长度TINYINT(2)不会影响数据的插入,只会在使用ZEROFILL时有用,让查询结果前填充0.

日期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化建议:

  • MySQL能存储的最小时间粒度为秒。
  • 建议用date数据类型保存日志。MySQL中默认的日期格式是yyyy-mm-dd.
  • 用MySQL的内建类型DATE、TIME、DATETIME来存储时间,而不是字符串。
  • 当数据类型格式为TIMESTAMP和DATETIME时,可以用CURRENT_TIMESTAMP作为默认(MySQL5.6以后)。
  • TIMESTAMP是UTC时间戳,与时区无关。
  • DATETIME 的存储格式是一个YYYYMMDD HH:MM:SS的整数,与时区无关,你存什么,读出来就是什么。
  • 除非有特殊需求,一般公司建议使用TIMESTAMP,它比DATETIME更节省空间,但是到大公司一般用DATETIME,因为不用考虑时间上限的问题。
字符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化建议

  1. 字符串的长度相差较大用VARCHAR;字符串短,且所有值都接近一个长度的CHAR.
  2. CHAR和VARCHAR适合用于包括人名、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不超过255个字符长度的任意字母数字组合。那些用来计算的数字不要用VARCHAR类型保存,因为可能会导致一些与计算相关的问题。可能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和完成性
  3. 尽量少用BLOB和TEXT,如果实在要用可以考虑BLOB和TEXT字段单独存一张表,用id关联。
  4. BLOB系列存储二进制字符串,与字符集无关。TEXT系列存储非二进制字符串,与字符集相关。
  5. BLOB和TEXT都不能有默认值。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苹水相峰

你的打赏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