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网易智能(公众号 smartman163)
栏目 | AI英雄
整理 | 大头
“all in AIoT”,是崔宝秋眼中小米的新战略。
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是AI(人工智能)与loT(物联网)的结合,亦是小米一直所致力于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他们希望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和万物智联化,去追求一个物智能化的生态体系。
继6月初5G商用牌照正式发布之后,5G的浪潮愈演愈烈,席卷了互联网、数码设备等多个相关领域。各大互联网公司都竞相研究5G技术及落地应用,紧紧抓住新技术所带来的新机遇。
作为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5G技术对于崔宝秋来说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我在公司内部都会更加强调这样的公式:AI+IoT+5G。”
谈及5G,崔宝秋就像个孩子获得新玩具一般兴奋不已,眼中充满了期待与喜悦。他认为这或许是加强小米AIoT优势的一件利器:“AI+IoT,又加上了5G,这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也会在以后带来很多革命性的改变。”
在崔宝秋眼中,小米的AIoT层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也有了较为完整的生态体系,而5G的出现会让AIoT包容更多的东西,探索更多领域的融合,同时会为现有的应用场景带来革命性的体验更新、甚至升级:借以5G高速率、低延时,高密度等特性,会让现有应用的功能得到极大的强化,使很多无法想象的东西可以落地,成为现实。
以下为崔宝秋接受网易智能等媒体采访实录,略有删减:
问:在此次架构调整之中,你们内部的具体业务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你们是如何考虑更好地让AI与小米的具体业务进行结合?
崔宝秋:技术在小米一直很重要,因为它并不是小米最开始的四大支柱之一,
因此早期人们对它并不太了解。
加入小米之前,雷总跟我聊起过小米的四大支柱:第一个是做手机的硬件部门、第二个是做系统的MIUI、第三个是米聊;最后一个就是电商。而在这四大支柱之后才是技术。他说前三项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所以我才有兴趣加入。
后来小米的业务就发展得特别快了:首先在2014年左右,我们开始做路由器、智能家居,随后开始布局生态链;然后在电视层面我们并购了多看团队,让王川做小米电视;后来开始做金融;再后来开始强调互联网,因为小米是互联网公司。而我我过去几年中从云到大数据,再到后面的AI,一直在推云平台,我的团队也在2016年以后就开始真正地变成小米的人工智能云平台。
在小米过去的前三项这个定义和框架之下,我们把这些称之为新物种。因为在这个模式下,技术所推动的是一些大家平时可能看不到、但是实际上一直存在的东西。我加入小米并不因为他是一个手机公司,亦或是售卖产品,而是因为小米是一个有技术基因的互联网公司。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过去都是从事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服务等相关领域工作的人来说,我在小米,是有用武之地的。
小米今年正式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开始更加强调技术力这一因素,因为技术决定了小米的生死。雷总作为一名懂技术的程序员,他对技术是非常重视的。只是小米在早期把重心放在了快速占领市场及产品创新之上,而我专心于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平台和技术支持部门,总是在后方,因此大家对小米在技术上的投入知之甚少。
问:那时候你们团队有多大?
崔宝秋:在我来到公司以后,我发现小米与我心目中想象的互联网公司不太一样,因为它除了四大支柱之外,并没有一个后台的技术平台部或者技术工程部与运维部。而我认为这是肯定不行的,而且互联网公司是不能没有安全团队的。
所以在我七年前刚来到小米的时候,没过多久就开始组建小米云平台以及各种团队。起先开始推云存储、云计算,然后开始组建安全平台,再到后来的隐私、搜索、大数据等等,最后推所有的统一的数据平台和统一的日志采集系统。
我定义小米是一家大数据公司,而且必须是一家大数据公司。
我的团队最开始把米聊的服务器团队改名叫做小米云平台,这也代表了我最开始要打造小米云技术平台的一些决心。在那之后的七年里,这个团队从最初的二三十人的小团队在今年年初已经壮大到将近1600人。在此次框架调整之中,我专门去负责技术委员会,统管小米的所有技术,软件、硬件、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与雷总一样有着很大的决心。
我的团队原来叫做人工智能与云平台,代表了小米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最核心技术部门。现在拆成了三个部分: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云平台部,也就是A、B、C三块。而我们这个团队的历程,实际上是逐渐的从C到B再到A的,所以整个团队的壮大是一步步渐进的。
那么关于其他部门,像原来的MIUI部门已经分裂为互联网一部到互联网五部,里面包括互联网运行部、互联网商务部、商业部、IoT部,以及智能硬件部。而且生态链也已经发展的非常稳定了,比如它包含了小米电视、小米金融等等。所以现在我们应该有20多个事业部了。
问:此次构架调整更大的作用是把内部的这些体系清晰化了吗?
崔宝秋:除了将内部体系清晰化之外,还有雷总对外经常讲的原因:就是我们要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小米之前成立组织部,学习了很多其他企业的做法,比如把团队进行分拆,而在这其中会培养出很多80后的新leader,他们会在实战的打磨中不断成长。
小米现在的整个架构很清晰。比如我现在负责整个集团的技术委员会,那么我可以专心的去做基础决策、技术预研、人才激励、人才招聘、基础的品牌和组织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可以带领团队中的那一群年轻人拼命地往前冲,从心底里去激发他们的干劲,增强整个团队的生命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问:目前小米提出了AIoT的战略,您是怎么看待5G和AI之间的关系?现在5G在这其中的作用是被夸大了,还是被低估了?这对于小米之后的一些战略有什么影响?
崔宝秋:这个问题非常好。从2017年到2018年小米自己的开发者大会、MITC大会,我们提出了这个观点之后,一下子就助燃了AIoT的火,让更多的人快速地接受AIot并进行热烈的讨论。
AIoT其实是AI+IoT,但实际上我在公司内部更加强调的公式是AI+IoT+5G。
因为AI+IoT这个部分,它很清晰:AI技术让人与设备,即IoT设备之间的交互变得非常自然。比如在与小爱同学进行互动的时候,大家都在潜意识中承认,只要说一句话就可以与她展开互动。但是在未来会有很多的视觉交互,你的一些手势招、一个眼神等等都可以成为触发互动的契机,因为视觉交互会让这个设备很明确的知道你的需求。
关于5G,我认为它是未来十年可能要快速成熟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对整个在AIoT这个领域、甚至更多领域之中都会带来极大的变革,因此我觉得5G的重要性并不会被夸大。
去年小米在香港上市的前夜,我和雷总出去吃饭,期间我很兴奋的在讲AI+IoT,又加上了5G,我说这里面会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而5G会在以后带来很多革命性的改变。
在今天,我相信包括小米在内的很多人都在探索其应用场景。可以肯定的是,它会对手机带来革命性的体验更新甚至升级,而且在loT领域肯定会有更多发展空间。因为它高速率、低延时,高密度的特性,让很多以前不可想象的东西成为可能。
就用小爱同学来举个例子:
我们知道智能音箱上面会有一种训练模型,在你希望它用另一种语言和你对话的时候,你必须提前给它“听一听”这种语言,使它被做成一种模型储存下来,然后再需要用这种语言进行对话的时候,进行一个预设和切换。
那么假设今天的小爱同学只会中文,但是突然间如有人问它:“小爱同学,你懂法语吗?”,在没有5G的情况下,小爱同学会说它不懂,然后请你下载一些软件,或者请你升级什么东西。
但是未来有5G的高速度作为支持以后,小爱同学肯定会说“哎,我会!”。因为它在说这句话的瞬间,就已经实时的向后台和云端进行反馈,同时下载法语模型并进行自我更新,然后马上就可以回答你所说的下一个关于法语的问题了。
这是我关于5G改变生活的一个想象,当然在loT时代下还有很多其他的具体例子可以讲,比如,车载、医疗、交通等等。
问:外界认为,相比BAT来说,小米其实算是一个中型互联网公司,它在人才集结或者硬件设备上,可能无法像他们一样有那么大的投入。那小米在AI loT上怎么去做出一个差异化的东西?
崔宝秋:小米在loT上的投入还是非常大的,all in AI loT。小米今年年初有提过,要五年投入一百亿,我们真要做的,不是说虚的。
问:您目前在这些领域,包括loT、5G的科研方面,投入精力最大的是哪部分?在这过程中有遇到哪些困难?
崔宝秋:目前我个人投入最大的还是AI、loT,当然也会关注一些与AI有关的领域。
在这其中说到困难的话,比如把握未来的方向以及如何进行新的布局、哪些领域需要投资、投资的比例应该如何分配、还有哪些不需要投资、以及一些关于人力方面的问题、大方向的把握问题等等,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挑战。
问:您在前行过程中有过方向误判过吗?
崔宝秋:在我的视角下,过去的六七年来我觉得小米走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技术演进路线,大方向一直没有错,这点我很自信。但是小方向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差池。
问:有一些第二梯队的互联网公司在前几年loT的风潮下开始做各种各样的硬件,但很多都是昙花一现。市场上有很多分析认为,这些是为了讲一个更好的资本故事,甚至保住自己的股价。甚至我看到也有人这么质疑小米,频频去提AI、loT的概念,是不是也是为了说一个资本故事?
崔宝秋:我并不是这么认为。从AI、无人驾驶到现在的loT都是一股浪潮,可能存在有人跟风,但也可能是大家都不想错失机会,所以即使有风险,有可能会失败,他也会决定去跟风,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但小米应该不是,我觉得我们并不是在这方面跟风。因为小米的loT布局开始的非常早,我们推出了多种多样的产品。其实中间可能会有某一些产品的反馈不是那么如预期,比如我们特别强调打造爆品,但并不是每一款产品都能成为爆品。
因为抓住用户的刚需,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提升用户的体验,改善用户的生活品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小米是非常有经验的一家公司,但是也不可能做一款爆一款,爆一款就成为上千万级的爆品。小米在某些产品上也会走些弯路。但是小米不会是为了打资本市场来推这些比较虚的东西。
我们的爆品战略还在坚持。
问:您对近期比较火爆的Deepfake这个技术怎么看,因为它现在的滥用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
崔宝秋:Deepfake这个东西就是模拟人的视频、声音这些东西,我觉得技术是没问题的,技术演进页数没问题的,但是这其中存在着一个AI的伦理问题,这是我们需要担心的。它可能会直接侵犯用户隐私,或者对人权、法律、甚至政治都会有些影响。因此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技术人员和企业来关注,也需要国家政府来关注,而且我觉得肯定会对这种技术有一个合理的限制的。
这些技术如果可以用在模拟的播音员上是很好的,但是用在人上面,比如我可以仿冒一个人做一些敲诈、欺诈之类的行为,那就不一样了。所以这是一个双刃剑,技术永远是两面性的。
问:你们会考虑推出这种可能能帮助普通人更好辨识的技术吗?
崔宝秋:这个技术其实我觉得小米是感兴趣的,因为很多情况下,机器人需要拟人化,或者模仿它主人的一些声音、图像,在某些地方可能会用的到,我觉得是很好的技术点。但是目前我们现在还没有很清晰的说一定要做这个东西。
- 加入社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