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GP和PAGP的区别

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

是思科独有的协议;

LACP(Link Aggregate Control Protocol):

 是基于IEEE802.3ad的标准的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 (PAgP)端口汇聚协议

  Cisco私有技术,这个协议又有两种模式:
     On: 强制端口不使用PAGP而形成etherchannel
     off: 防止端口形成etherchannel
     auto: 默认自动,被动协商,端口接收PAGP,就形成etherchannel
  Desirable:主动 端口利用PAGP形成etherchannel,推荐
 Router(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desirable/auto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LACP)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业界标准
      On: 强制端口不使用LAGP而形成etherchannel
      Off: 防止端口形成etherchannel
   Passvie: 默认自动,被动协商,端口接收LAGP,就形成etherchannel
   Active: 主动 端口利用LAGP形成etherchannel,推荐
 Router(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Active/Passvie
 Switch(config-if)#lacp port-priority ** LACP端口优先值
 Switch(config)#lacp syetem-priority ** LACP系统优先值
关于VLSM(可变长度子网掩码)的计算 我们先来理解以下概念: 子网:IP地址均分为网络位主机位两段,假设一个网络中的主机为450台,那么分配一个C类地址不够用,分配一个B类地址又显得太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了子网化的概念,子网的定义就是把主机地址中的一部分主机位借用为网络位。如在一个B类地址172.16/16,可以借用7位做为网络地址,一个形如172.16.2/23的地址段就可以满足该网络的需求。其中172.16/16称为主网,172.16.2/23称为子网。 超网:子网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IP地址空间紧张的压力,但是由于在IP地址分配初期的考虑不周全,导致A类、B类地址在初其大量分配,资源相当紧张,而一些中型网络又需要超过一个C的地址,这进只能分配几个连续的C类地址块。为了减小Internet路由表的数量,就提出了超网的概念,超网子网的定义刚好相反,就是借用一部网络位作为主机位。从而达到减小Internet路由表的目的。如192.168.0/24-192.168.3/24四个C类地址段,就是可超网化为192.168.0/22这样一个超网。 CIDR(无类型域间路由):随着子网超网概念的深入,IANA在分配IP地址过程中类别的概念越来越淡化,一般情况下就直接以地址块的形式分配地址段,配合路由设备的支持,就出现了无类型域间路由的概念。它是一种工业标准,与IP地址一起使用的,用来显示子网位数。例如,172.16.10.1/24就表示32位子网掩码中有24个1。 简单的说凡是借了位就用到了CIDR, 借少了位叫超网,比如:192.168.1.0/22 借多了位叫VLSM,比如:192.168.1.0/28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