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的由来

1987年,Photoshop的主要设计师托马斯·诺尔买了一台苹果计算机(MacPlus)用来帮助他的博士论文。与此同时,Thomas发现当时的苹果计算机无法显示带灰度的黑白图像,因此他自己写了一个程序Display;而他兄弟约翰·诺尔这时在导演乔治·卢卡斯的电影特殊效果制作公司Industry Light Magic工作,对Thomas的程序很感兴趣。两兄弟在此后的一年多把Display不断修改为功能更为强大的图像编辑程序,经过多次改名后,在一个展会上接受了一个参展观众的建议,把程序改名为Photoshop。此时的Display/Photoshop已经有Level、色彩平衡、饱和度等调整。此外John写了一些程序,后来成为插件(Plug-in)的基础。

他们第一个商业成功是把Photoshop交给一个扫描仪公司搭配卖,名字叫做BarneyscanXP,版本是0.87。与此同时John继续找其他买家,包括SuperMac和Aldus都没有成功。最终他们找到了Adobe的艺术总监Russell Brown。Russell Brown此时已经在研究是否考虑另外一家公司Letraset的Color Studio图像编辑程序。看过Photoshop以后他认为Knoll兄弟的程序更有前途。在1988年7月他们口头决定合作,而真正的法律合同到次年4月才完成。

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印刷工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印前(pre-press)电脑化开始普及。Photoshop在版本2.0增加的CMYK功能使得印刷厂开始把分色任务交给用户,一个新的行业桌上印刷(Desktop Publishing-DTP)由此产生。

协同办公时代,设计工具狂奔,从Photoshop到Sketch,再到Adobe XD和Figma,新的设计工具引领着设计的方向,也大幅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但对于中国设计师而言,设计工作中的众多痛点依然存在,海外主流设计软件的体验并没有想象中友好。比如众多团队会使用Sketch作图,涉及协同工作就会暴露重重问题,修修改改不仅考验团队的耐心,而且还会造成频繁返工。而使用Figma,虽然可以在线使用,但Figma没有中文版和自有资源库,具有操作门槛,应用场景也受限。

今年10月,一款名为“Design Play设计稿预览”的神秘国产在线实时预览软件横空出世,打破了大家的认知。不同于Figma和Sketch,作为新一代产品设计协作平台,Design Play设计稿预览通过跨平台的协同、文件实时云同步以及强大的绘图,打通产品、设计到研发的工作链路,全面覆盖原型、设计、交付全流程,即开即用,不仅是工具的创新,更是产品设计工作流程的革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