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的垃圾回收机制
Javascript具有自动垃圾收集机制,也就是说,执行环境会负责管理代码执行过程中使用的内存。在编写Javascript程序时,开发人员不用再关心内存使用问题,所需内存的分配以及无用内存的回收完全实现了自动管理。这种垃圾收集机制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找出那些不再继续使用的变量,然后释放其占用的内存。为此,垃圾收集器会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或代码执行中预定的收集时间),周期性的执行这一操作。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函数中局部变量正常的生命周期。局部变量只在函数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为局部变量在栈(或堆)内存上分配相应的空间,以便存储它们的值。然后在函数中使用这些变量,直至函数执行结束。此时,局部变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可以释放它们的内存以便将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判断变量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但并非所有的情况下都这么容易得出结论。垃圾收集器必须跟踪哪个变量有用哪个变量没用,对于不再利用的变量打上标记,以备将来收回其占用的内存。用于标记无用变量的策略可能会因实现而异,但具体到浏览器中的实现,则通常有两个策略。
标记清除
Javascript中最常用的垃圾收集方式是标记清除(mark-and-sweep)。当变量进入环境(例如,在函数中声明一个变量)时,就将这个变量标记为“进入环境”。从逻辑上讲,永远不能释放进入环境的变量所占用的内存,因为只要执行流进入相应的环境,就可能会用到它们。而当变量离开环境时,则将其标记为“离开环境”。
垃圾收集器在运行的时候会给存储在内存中的所有变量加上标记(当然,可以使用任何标记方式)。然后,它会去掉环境中的变量以及被环境中变量引用的变量的标记。而在此之后再被加上标记的变量将被视为准备删除的变量,原因是环境中的变量已经无法访问访问到这些变量了。最后,垃圾收集器完成内存清除的工作,销毁那些带标记的值并回收它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引用计数
另一种不太常见的垃圾收集机制策略叫做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引用计数的含义是跟踪记录每个值被引用的次数。当声明了一个变量并将一个引用类型值赋给该变量时,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是1。如果同一个值又被赋给另一个变量,则该值的引用次数加1。相反,如果包含对这个值引用的变量又取得另外一个值,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减1。当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变为0时,则说明没有办法再访问这个值了,因而就可以将其占用的内存空间回收回来。这样,当垃圾收集器下次再运行时,它就会释放那些引用次数为0的值所占用的内存。Javascript引擎目前都不在使用这种算法,但在IE中访问非原生的Javascript对象(如DOM元素)时,这种算法仍然可能会导致问题。
引用自:《Javascript 高级程序设计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