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视角下网络爬虫技术的罪与罚

本文从法律角度探讨网络爬虫技术的合法使用,指出爬取个人信息、作品和商业秘密可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著作权和商业秘密。文章通过案例解析了Robots协议的地位和非法获取数据的刑事责任,强调爬虫行为应遵循法律和商业道德,遵守《数据安全法》等法规。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私信我,教您如何判断公司的爬虫手段是否合法。

目前,我国并未出台专门针对网络爬虫技术的法律规范,但在司法实践中,相关判决已屡见不鲜。

以“爬虫”为关键字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检索,其中四分之三的案件集中在民事领域,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占比四分之一。民事案由主要为“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而刑事案由主要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第二百八十五条、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的计算机网络犯罪。

从技术中立的角度来看,爬虫技术本身并无违法违规之处,使用爬虫技术是否触犯法律底线,取决于主体如何使用、为何使用。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关法律规范和司法案例进行梳理。

一、从爬取的数据内容看

从爬取对象看,个人信息、商业秘密和作品,都是为法律所保护的对象。

(一)爬取个人信息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而《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也规定了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同时,惩罚最为严厉的《刑法》也对抓取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了规制。《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此外,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即使是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也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可能构成犯罪。

此前宣判的“魔蝎科技案”【案号:(2020)浙0106刑初437号】,涉案单位杭州魔蝎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罚金三千万元。公司法人周某某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技术总监袁某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魔蝎公司主要与各网络贷款公司、小型银行进行合作,为网络贷款公司、银行提供需要贷款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及多维度信用数据,魔蝎公司将其开发的前端插件嵌入上述网贷平台APP中,当网贷平台用户使用网贷平台的APP借款时,贷款用户需要在魔蝎公司提供的前端插件上,输入其通讯运营商、社保、公积金、淘宝、京东、学信网、征信中心等网站的账号、密码,经过贷款用户授权后,魔蝎公司的爬虫程序代替贷款用户登录上述网站,进入其个人账户,利用各类爬虫技术,爬取(复制)上述企、事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