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系统调用是指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一组“特殊”接口,用户程序可以通过这组“特殊”接口来获得操作系统内核提
供的的服务。
为了更好地保护内核空间,将程序的运行空间分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也就是常称的内核态和用户态),它们分别
运行在不同的级别上,在逻辑上是相互隔离的。
因此,用户进程在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访问内核数据,也无法使用内核函数,它们只能在用户空间操作用户数据,调用
用户空间的函数。
系统调用并不是直接与程序员进行交互的,它仅仅是一个通过软中断机制向内核提交请求,以获取内核服务的接口。
在实际使用中程序员调用的通常是用户编程接口—API。
系统命令相对API更高了一层,它实际上一个可执行程序,它的内部引用了用户编程接口(API)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2.文件及文件描述符:
当打开一个现存文件或创建一个新文件时,内核就向进程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当需要读写文件时,也需要把文件描
述符作为参数传递给相应的函数。
文件描述符是一个非负的整数,它是一个索引值,并指向在内核中每个进程打开文件的记录表。
一个进程启动时,都会打开3个文件:标准输入(0),标准输出(1)和标准出错处理(2)。所以当我们打开第一个
文件时他的文件描述符一般是3 。
3.带缓存与不带缓存的I/O:
不带缓存的I/O对是文件描述符操作,带缓存的I/O是针对流的。例如:
creat,open,read,write,lseek,close等函数就是不带缓存,其针对文件描述符进行操作的。
fopen,fclose,fread,fwrite,fputc,fputs,fgetc,fgets,fprintf,fscanf,fseek,feof等函数就是带缓存,针对流进行操作。
标准I/O库就是带缓存的I/O,它由ANSI C标准说明。当然,标准I/O最终都会调用上面的I/O例程。
标准I/O库代替用户处理很多细节,比如缓存分配、以优化长度执行I/O等。
标准I/O提供缓存的目的就是减少调用read和write的次数,它对每个I/O流自动进行缓存管理(标准I/O函数通常调用
malloc来分配缓存)。
它提供了三种类型的缓存:(1) 全缓存。当填满标准I/O缓存后才执行I/O操作。磁盘上的文件通常是全缓存的。
(2)行缓存。当输入输出遇到新行符或缓存满时,才由标准I/O库执行实际I/O操作。stdin、stdout通常是行缓存的。
(3)无缓存。相当于read、write了。stderr通常是无缓存的,因为它必须尽快输出。
一般而言,由系统选择缓存的长度,并自动分配。标准I/O库在关闭流的时候自动释放缓存。
在标准I/O库中,一个效率不高的不足之处是需要复制的数据量。
当使用每次一行函数fgets和fputs时,通常需要复制两次数据:
第一次是在内核和标准I/O缓存之间(当调用read和write时)。
第二次是在标准I/O缓存(通常系统分配和管理)和用户程序中的行缓存(fgets的参数就需要一个用户行缓存指针)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