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笔记(八)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树形结构中结点和结点间关系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
  3. 掌握二叉树结点的递归访问方法;
  4. 掌握二叉树的遍历。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7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 2010编程环境。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 根据以下的二叉树完成实验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 写出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
前序:ABDECFG
中序:DBEAFGC
后序:DEBGFCA

2 ) 分别写出单分支结点和叶子结点;
单分支节点:C、F
叶子节点:D、E、G

3 ) 以(#号)补全单分支结点和叶子结点的空分支;
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 写出补全空分支(#号)后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
前序遍历序列:ABD##E##CF#G###

5 ) 在BiTree项目的main()函数中,将第4)小题的带#号的前序遍历序列作为数组A[]的值,并执行程序,以理解CreateBTree_Pre()函数的递归建树的过程。
以前序序列”ABD##E##CF#G###”,作为A[]的值,遍历执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 在BiTree项目中添加二叉树的中序或后序遍历接口,并在主函数中进行验证。
中序遍历:void InOrder (BTNode *root);
后序遍历:void PostOrder (BTNode *root);

//中序遍历
void InOrder(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InOrder(root->left); //中序遍历左子树
		cout << root->data; //访问根
		InOrder(root->right); //中序遍历右子树
	}
}

//后序遍历
void PostOrder(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PostOrder(root->left); //后序遍历左子树
		PostOrder(root->right); //后序遍历右子树
		cout << root->data; //访问根
	}
}

int main()
{
  BTNode *root;
  char A[] = "ABD##E##CF#G###"; //以"#"补全空分支后的前序遍历序列

  root = NULL; //初始化空二叉树
  CreateBTree_Pre(root, A); //以前序遍历序列建立二叉树

  cout << "前序遍历序列:";
  PreOrder(root); //输出前序遍历序列
  cout << endl;
  cout << "中序遍历序列:";
  InOrder(root); //输出中序遍历序列
  cout << endl;
  cout << "后序遍历序列:";
  PostOrder(root); //输出后序遍历序列
  cout << endl;
  return 0;
}

输出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验证题) 验证计算二叉树深度的执行过程。
准备:对BTreeDepth函数增加CALL和RETURN计数器,分别表示调用的顺序和返回的顺序。
函数修改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main函数中定义数组A[]=“ABD###C##”; 调用函数CreateBTree_Pre(root,A); 根据A[]中的数据建立下图所示的二叉树,调用并验证递归函数int BTreeDepth(BTNode *root)计算该二叉树深度过程;(下表中记录函数调用和返回动作发生的顺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观察函数的调用顺序可在语句if(root==NULL)处设置断点。此时,CALL和root的值可以确定当前进行的是第几次函数调用,是在计算哪棵树的深度;
 观察函数返回顺序可在3条return语句处设置断点。此时,root和RETURN的值可以确定当前返回的是哪棵树的深度,以及进行的是第几次返回动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仿照第2题,在main函数中定义数组A[]=“ABD##E##C#F##”; 调用函数CreateBTree_Pre(root,A); 根据A[]中的数据建立下图所示的二叉树,调用并验证递归函数int BTreeDepth(BTNode *root)计算该二叉树深度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验证大课课件中关于二叉树遍历的另外两个应用:
A)统计二叉树中结点总数;
B)查找二叉树中值为item的结点。
把相关函数复制到BiTree项目中,观察程序运行过程,验证程序结果。
A)

//统计二叉树中结点总数函数:
int BTnumber(BTNode *root)
{
	static int n=0;
	if (root != NULL)
	{
		n++;
		BTnumber(root->left);
		BTnumber(root->right);
	}
	return n;
}

以ABDC树为例主函数main()程序如下:

#include "BiTree.h"

int main()
{
  BTNode *root;
  ElemType A[] = "ABD###C##"; //以"#"补全空分支后的前序遍历序列

  InitBTree(root); //初始化空二叉树
  CreateBTree_Pre(root, A); //以前序遍历序列建立二叉树

  cout << "结点总数:" << BTnumber(root) << endl; //计算二叉结点总数
  ClearBTree(root);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

//查找二叉树为item的结点
BTNode * FindNode(BTNode *root, ElemType item)
{
	BTNode *p;
	if (root == NULL)
		return NULL;
	else if (root->data == item)
		return root;
	else
	{
		p = FindNode(root->left, item);
		if (p != NULL)
			return p;
		else
			return FindNode(root->right,item);
	}
}

主函数main()程序如下:

#include "BiTree.h"

int main()
{
  BTNode *root;
  ElemType A[] = "ABD###C##"; //以"#"补全空分支后的前序遍历序列

  InitBTree(root); //初始化空二叉树
  CreateBTree_Pre(root, A); //以前序遍历序列建立二叉树

  cout << "查找A结点:" << FindNode(root,'A') << endl; //查找结点地址
  ClearBTree(root);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扩展题:(Google面试题)
编写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反转,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现二叉树的反转函数:
void InvertBiTree(BTNode *root);
并分别打印出原二叉树和反转后的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比较两者有何特点。

//反转二叉树函数
void InvertBiTree(BTNode *root)
{
	BTNode *p;
	if (root != NULL)
	{
		p = root->left;
		root->left = root->right;
		root->right = p;
		InvertBiTree(root->left);
		InvertBiTree(root->right);
	}
}

主函数main()程序如下:

#include "BiTree.h"

int main()
{
  BTNode *root;
  ElemType A[] = "ABD###C##"; //以"#"补全空分支后的前序遍历序列

  InitBTree(root); //初始化空二叉树
  CreateBTree_Pre(root, A); //以前序遍历序列建立二叉树

  cout << "中序遍历序列:";
  InOrder(root); //输出中序遍历序列
  cout << endl;
  InvertBiTree(root);//反转二叉树
  cout << "反转后中序遍历序列:";
  InOrder(root); //输出中序遍历序列
  cout << endl;

  ClearBTree(root);
  return 0;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比较两者:反转二叉树后,序列也发生了翻转。

  • 11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根据引用,这篇博客是关于一位学生利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来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并且持续更新的。而引用是一份关于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笔记,涵盖了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概述、分类以及算法分析的内容。引用给出了数据结构的官方解释和大白话解释,以及数据结构的分类和物理结构的介绍。 所以,关于数据结构与算法笔记,你可以参考这些资源来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分类和物理结构,以及算法的分析和时间复杂度等内容。<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笔记汇总](https://blog.csdn.net/qq_42025798/article/details/118864568)[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2^chatsearchT3_1"}}]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50%"] - *2* *3* [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1-概述学习笔记](https://blog.csdn.net/qq_45498432/article/details/124067892)[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2^chatsearchT3_1"}}]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50%"] [ .reference_list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青云客_Hugh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