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NFC与可穿戴设备快速联动配对支付方案

        手机支付最早出现在2004年8月,由索尼公司推出,中国在2011年开始尝试运行。现如今,支付宝、微信、Mi pay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被广泛使用。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已达8.53亿。

        在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软件进行支付时,一般会有三种方案,根据我本人多年使用经验来看,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1. 指纹(快捷,但指纹上有汗液,或佩戴可触屏手套时,就无法使用了)

2. 人脸识别(因为疫情,出门都会佩戴口罩,使用时需要摘下口罩,过于麻烦。并且,在疫情高危地区,摘下口罩进行人脸识别存在风险)

3. 6位支付密码(周围的人容易看见,存在风险)

那么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提出一种新的支付方案。

       现今的手机几乎都有NFC功能(近场通信技术,简称“NFC”),但是它对于很多人来说派不上用场,这就造成了NFC功能的搁置浪费。同时,从2015年开始,可穿戴设备的销量便发生了爆发式的增长。于是,我就想到了将这三者(手机支付,NFC,可穿戴设备)进行有效结合,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让手机支付更加方便。

该方案最终实现的效果是:在进行手机支付时,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环/手表)与手机“碰一碰”完成支付。

  工作原理:

        在手机进行支付时,手机端通过蓝牙自动调动可穿戴设备上的NFC模块。同时,手机端开启NFC感应模块。然后通过可穿戴设备与手机NFC感应线圈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从而通过身份验证进行支付(也就是使用你手腕上所佩戴的智能手环/手表碰一下手机背部的NFC感应模块即可完成支付),支付成功后可穿戴设备会产生震动反馈(让你的钱走的“有感觉”)。对于大额支付,可以设置二次确认(即用智能手环/手表碰一下手机,手机界面上会弹出页面提示“是否确认支付”,如果确认,那就用手环/手表再碰一下手机,从而完成二次确认)。

  安全性设计:

  1. 在初次使用该功能时 ,需要通过手机端进行身份认证, 并与手环或手表进行配对 。
  2. 手环/手表端的离腕锁定功能 (当可穿戴设备上的电容传感器监测到智能手环/手表从手腕上摘了下来后,就会自动屏蔽该支付方案 ,无法完成支付 ),可以避免你的可穿戴设备被他人拿走导致余额流失)。
  3. 可穿戴设备上的睡眠检测功能在检测到你进入睡眠状态后 ,屏蔽该支付方案 ,进一步保证了安全性(火车等公共场景下)。

    使用到的相关科学技术:

1.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在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上的使用极其广泛)

2.Bluetooth 5.2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 回答1: 可穿戴运动监测设备是一种结合了传感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智能化设备,能够实时采集运动员的运动数据并将其发送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这些设备通常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其设计目的是为了监测和分析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运动量、运动质量等信息,以便运动员和教练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运动状态,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比赛策略。同时,这些设备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些健康和健身建议,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保持身体健康。 ### 回答2: 可穿戴运动监测仪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数据处理器和通信模块的智能设备,旨在监测和记录用户的运动活动。下面将从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介绍可穿戴运动监测仪。 设计方面,可穿戴运动监测仪首先要考虑用户的舒适性和便携性。设备应该采用柔软、轻巧的材料制造,能够舒适地贴合于用户的身体部位,如手腕、腰部或鞋子等。同时,设计上也要考虑到设备的美观度,使其更具吸引力。 其次,可穿戴运动监测仪应具备多种传感器来监测运动活动。常见的传感器有加速度计、陀螺仪、心率传感器等,能够实时测量用户的步数、距离、卡路里消耗、心率等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实现方面,可穿戴运动监测仪首先需要一个高效的数据处理器。该处理器能够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通过算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实现对运动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同时,设备还需要一个内存模块来存储采集到的数据,以便用户进行离线分析和回顾。 此外,可穿戴运动监测仪还需要具备通信模块,能够将运动数据传输到用户的智能手机或电脑终端。通信方式可以是蓝牙、Wi-Fi或NFC等,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软件查看自己的运动数据,分析运动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 综上所述,可穿戴运动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到舒适性、便携性、传感器的选择和布局、高效的数据处理、存储和通信等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现,可穿戴运动监测仪可以为用户提供便捷、准确、个性化的运动监测和分析服务,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运动状况,提高运动效果。 ### 回答3: 可穿戴运动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结合了传感技术、数据分析以及软硬件开发的综合过程。首先,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监测运动数据,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心率传感器等。 其次,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将传感器与硬件设备进行连接。一种常见的方案是使用蓝牙技术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手机或其他设备上进行处理与分析。 然后,设计师需要开发相应的硬件设备,如手环、手表等,使其能够佩戴在身上,便于随时监测运动数据。这些硬件设备需要具备舒适性、防水性和耐用性等特点。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应用程序,用于接收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展示。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提供实时运动数据监测、历史数据回顾和数据报告生成等功能。 最后,设计师还需要进行用户界面设计,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监测仪,并获得准确而有用的运动数据。用户界面设计需要直观易用,界面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总之,可穿戴运动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需要从传感器选择、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到用户界面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合理的设计与实现,可穿戴运动监测仪可以为用户提供准确的运动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和运动训练。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