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NFC与可穿戴设备快速联动配对支付方案

        手机支付最早出现在2004年8月,由索尼公司推出,中国在2011年开始尝试运行。现如今,支付宝、微信、Mi pay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被广泛使用。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已达8.53亿。

        在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软件进行支付时,一般会有三种方案,根据我本人多年使用经验来看,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1. 指纹(快捷,但指纹上有汗液,或佩戴可触屏手套时,就无法使用了)

2. 人脸识别(因为疫情,出门都会佩戴口罩,使用时需要摘下口罩,过于麻烦。并且,在疫情高危地区,摘下口罩进行人脸识别存在风险)

3. 6位支付密码(周围的人容易看见,存在风险)

那么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提出一种新的支付方案。

       现今的手机几乎都有NFC功能(近场通信技术,简称“NFC”),但是它对于很多人来说派不上用场,这就造成了NFC功能的搁置浪费。同时,从2015年开始,可穿戴设备的销量便发生了爆发式的增长。于是,我就想到了将这三者(手机支付,NFC,可穿戴设备)进行有效结合,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让手机支付更加方便。

该方案最终实现的效果是:在进行手机支付时,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环/手表)与手机“碰一碰”完成支付。

  工作原理:

        在手机进行支付时,手机端通过蓝牙自动调动可穿戴设备上的NFC模块。同时,手机端开启NFC感应模块。然后通过可穿戴设备与手机NFC感应线圈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从而通过身份验证进行支付(也就是使用你手腕上所佩戴的智能手环/手表碰一下手机背部的NFC感应模块即可完成支付),支付成功后可穿戴设备会产生震动反馈(让你的钱走的“有感觉”)。对于大额支付,可以设置二次确认(即用智能手环/手表碰一下手机,手机界面上会弹出页面提示“是否确认支付”,如果确认,那就用手环/手表再碰一下手机,从而完成二次确认)。

  安全性设计:

  1. 在初次使用该功能时 ,需要通过手机端进行身份认证, 并与手环或手表进行配对 。
  2. 手环/手表端的离腕锁定功能 (当可穿戴设备上的电容传感器监测到智能手环/手表从手腕上摘了下来后,就会自动屏蔽该支付方案 ,无法完成支付 ),可以避免你的可穿戴设备被他人拿走导致余额流失)。
  3. 可穿戴设备上的睡眠检测功能在检测到你进入睡眠状态后 ,屏蔽该支付方案 ,进一步保证了安全性(火车等公共场景下)。

    使用到的相关科学技术:

1.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在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上的使用极其广泛)

2.Bluetooth 5.2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