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equals和hashcode方法的来龙去脉

结绳记事,唯有记录、思考,方能成长~

我们在开发过层中,经常用到要重写某个对象的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并且在开发规约中,也会强制“只要重写了equals方法,就必须重写hashcode方法”,尤其针对map的键及set存储的对象。今天就梳理下equals和hashcode的来龙去脉。

一、WHY 为什么要重写equals和hashcode方法

Object类是java中的万类之祖,其中有2个重要的方法equalshashcode,所有的子类中如果没有重写这2个方法的情况下,都是使用Object类的实现逻辑,我们看下它是如何实现的

/**
	* ……
     * Note that it is generally necessary to override the {@code hashCode}
     * method whenever this method is overridden, so as to maintain the
     * general contract for the {@code hashCode} method, which states
     * that equal objects must have equal hash codes.
     * 如果重写了equals方法,非常有必要重写hashcode方法。
     * 公约:如果equals相等的对象,hashcode也必须相等。
     * ……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
* 本地方法
*/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默认的equals方法,是严格判断一个对象是否相等的方法,只有this 和 obj引用同一个对象,才会返回TRUE;
默认的hashcode方法,是根据内存地址换算出来的一个值。

但在我们实际业务中,我们关心的并不是2个对象的内存地址相等,而是它们的属性是否相等。所以,如此严格的相等,我们并不需要。

二、WHAT 重写的规约是什么

equals方法

关于重写,Object类中equals方法注释上有具体的指导原则(公约),如下:

  1. 自反性(reflexive):x.equals(x)一定是true。自反性这个翻译不太好,有点让人难捉摸,总之就是自己肯定跟自己相等。
  2. 对称性(symmetric):x.equals(y) 和 y.equals(x)结果一致。
  3. 传递性(transitive):a 和 b equals,b 和 c equals,则a 和 c 也一定equals。
  4. 一致性(consistent):如果对比的对象的信息没有被修改的话,不管进行多少次对比,总能一致的返回true 或 false。
  5. 空值:对于任意空值,x.equals(null),返回结果一定是false

hashcode方法

这个方法返回对象的散列码,返回值是int类型的散列码。对象的散列码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基于哈希机制的Java集合类,例如HashTable、HashMap、HashSet等。
关于重写,Object类中的hashcode方法注释上也有具体的指导原则(公约),如下:

  1. 在某个运行期间,只要对象的(字段的)变化不会影响equals方法的决策结果,那么,在这个期间,无论调用多少次hashcode方法,都必须返回同一个散列码。
  2. 如果2个对象通过equals调用后返回的是true,那么这2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也必须返回同样的散列码。
  3. 如果2个对象通过equals调用后返回的是false,它们的hashcode返回的值,允许相等。(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HashMap中关于Hash碰撞的场景,在hashcode相等的情况下,会放在同一个数组下标对应的链表中。当然,如果hash碰撞的概率越小,会让数据分散的更均匀,从而提高集合中读、写的效率)

三、HOW 如何重写

重写equals方法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this == obj) {
            return true;
        }
        
        if ((obj == null) || (obj.getClass() != this.getClass())) {
            return false;
        }
        
        // 能执行到这里,说明obj和this是同类并且非null
        Test test = (Test) obj;
        return (age == test.age) && (name == test.name || (name != null && name.equals(test.name)));
    }

Test类中有2个字段,name和age,这2个字段代表了对象的状态,它们也用在equals方法中作为评判的依据。

在equals方法中,首先是比较传入的对象的引用是否和this相等,这样做是为了save time,节约执行时间,如果this和obj是对同一个堆对象的引用,那么,它们一定是equals的。

接着,判断obj是否为null,如果为null,一定不equals,因为既然当前对象能够调用equals方法,当前对象一定非null,非null和null肯定不equals。

然后,比较2个对象的运行时类,是否为同一个类。不是同一个类,则不equals。

最后,判断2个对象中的属性是否相等。当然,这里并不一定要判断所有字段,只需要判断我们业务上能够用来区分对象的属性即可。

有些人会用下面的第二种方式来代替运行时类的比较,应该避免这样做。

        // 第一种方式
        if ((obj == null) || (obj.getClass() != this.getClass())) {
            return false;
        }
        
        // 第二种方式,应该避免
        if (!(obj instanceof Test)) {
            return false;
        }

它违背了公约中的对称性原则。
例如:假设Student 继承了 Person类。那么:
Student.equals(Person) 为true。
Person.equals(Student) 为false。
所以针对子类继承父类的场景下,这种判断方式是有问题的,因而应该从根本上避免这种写法。

重写hashcode方法

重写hashcode方法注意事项:

  1. 2个对象相等,那么它们的hashcode一定相等,所以参与到equals函数的字段,也必须参与hashcode函数的计算。
  2. 最终的hash是个int值,要防止数值溢出。
  3. 不同对象的hash码尽量不同,避免hash冲突。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int hash = 7;
        hash = 31 * hash + age;
        hash = 31 * hash + name.hashCode();
        return hash;
    }

四、Sting类中equals、hashcode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
        if (this == anObject) {
            return true;
        }
        // 1.根据instance判断运行类
        if (anObject instanceof String) {
            String anotherString = (String)anObject;
            int n = value.length;
            if (n == anotherString.value.length) {
                char v1[] = value;
                char v2[] = anotherString.value;
                int i = 0;
                // 2.根据每一个元素进行比对
                while (n-- != 0) {
                    if (v1[i] != v2[i])
                        return false;
                    i++;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public int hashCode() {
        int h = hash;
        if (h == 0 && value.length > 0) {
            char val[] = value;
			// 3. 根据每一个元素计算hash,即`s[0]*31^(n-1) + s[1]*31^(n-2) + ... + s[n-1]`
            for (int i = 0; i < value.length; i++) {
                h = 31 * h + val[i];
            }
            hash = h;
        }
        return h;
}

我们会发现:

  1. 在equals方法中,使用了我们上文提倡避免的instance方法,为什么在String类中就可以这样做呢?因为String类是个final类,它是不允许被继承的,所以就不会存在对称性问题。
  2. hashcode方法中,计算涉及到的元素,跟equals中涉及到的元素一致的。从而保证了equals相等的元素,hashcode一定相等。

五、HashMap中的equals和hashcode

// put方法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 hash的计算方法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 计算数组下标(根据hashcode和数组长度取模,得到数组下标)
i = (n - 1) & hash

// 判断是否相等
// p是HashMap数组中的元素
// key是新加入元素的key, hash是新加入元素的key的hash值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 新值替换旧值
}

可以看到hashMap中是根据hashcode和equals来判断元素是否相等,这也是我们要重写这2个方法的原因。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