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经过足够的充放电循环后,它们最终会耗尽,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
现在,美国能源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普渡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欧洲同步辐射中心的同事一起发现,电池衰减背后的因素实际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早期,衰变似乎是由单个电极颗粒的特性驱动的,但经过数十次充电循环后,颗粒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变得更加重要。
SLAC科学家、斯坦福同步辐射光源研究员、该研究的研究员YijinLiu表示:“基本构件是构成电池电极的这些粒子,但当你给电池充电时,这些粒子会相互作用。”资深作者。因此,“如果你想制造更好的电池,你需要研究如何将粒子组合在一起。”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项新研究于4月29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它建立在过去的研究基础上,在过去的研究中,Liu和同事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分析构成可充电电池电极的单个颗粒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解。这次的目标不仅是研究单个粒子,而是研究它们协同工作以延长或缩短电池寿命的方式。
普渡大学机械工程教授、刘教授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化学教授林峰的资深作者赵凯杰将这个问题比作团队合作。“电池粒子就像人一样,一开始我们都走自己的路,但最终我们会遇到其他人,最终我们会成群结队,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为了了解峰值效率,我们需要研究粒子的个体行为。这些粒子,以及这些粒子在群体中的行为。”
为了探索这个想法,共同第一作者、SSRL博士后李吉周和普渡大学研究生NikhilSharma与刘、林和赵以及其他同事合作,用X射线研究电池阴极。10或50个充电周期后,他们使用X射线断层扫描重建阴极的3D图像。他们将这些3D图片切割成一系列2D切片,并使用计算机视觉方法来识别颗粒。
电池寿命
最终,他们识别出了2000多个单独的颗粒,他们不仅计算了单个颗粒的特征,如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还计算了更多的全局特征,如颗粒形状、相互直接接触的频率、和变异程度。
接下来,他们研究了这些特性在颗粒分解时对颗粒产生的影响,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模式。10次充电循环后,最大的因素是单个颗粒的特性,包括颗粒的球形程度以及颗粒体积与表面积的比率。然而,经过50个循环后,配对和群体特性(例如两个粒子相距多远、它们的形状变化了多少,以及更细长的足球形状粒子是否具有相似的方向)会驱动粒子破碎。
“这不再只是粒子本身。重要的是粒子与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刘说,这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制造商可以开发技术来控制这些特性。例如,他们可能能够利用磁场或电场使细长颗粒彼此对齐,新结果表明这可以延长电池寿命。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化学家、共同高级作者冯表示,这些结果可能具有超出本研究的应用范围。“这项研究确实揭示了我们如何设计和制造电池电极以实现电池的长循环寿命,我们很高兴能够加深对下一代低成本、快速充电电池的了解。”
该研究由SLAC的美国能源部实验室指导研究与开发计划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SSRL是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的一个使用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