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德国高校崛起之史,唤学者治学兴邦之思——《德国大学现代化》听与思

       15年9月14日至18日,有幸聆听武汉大学李工真教授讲座《德国大学现代化》。李老师的讲座不但幽默风趣,更为可贵的,其中阐发的思想振聋发聩,自觉受益匪浅,关于高等教育的反思已印入脑海,终生不忘。

       李教授首先以“现代化大学的起源”为主题,将我们带往那久远的中世纪,讨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起源、探索与发展。从大学的定义看,大学的构成关键要素包括专门的科系与学院,规定的课程,正式的考试,雇佣的教员。换句话说,欧洲中世纪大学创办之前的各类学术组织,都不属于真正意义的大学。接下来讨论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起源条件,从外部(社会)条件、市场空间、知识基础、实践主体以及组织参照这五个条件阐明了大学起源的历史客观条件。中世纪大学两种主流模式是博洛尼亚模式和巴黎模式,他们因教员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性而产生,其中巴黎模式的影响延续至今,可以说是21世纪各种现代化大学模式的原型。欧洲中世纪是一个王权与神权分庭抗礼的历史时期,封建国王与宗教主教都欣赏大学这个新生的宠儿,这也就造就了中世纪大学存在历史感的特征:大学自制与学术自由,宗教性与国际性,实用性与职业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重大事件对中世纪大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成批新教大学的创办,大学世俗化进程的加快,从国际性渐渐走向了民族性,以及催生了学术自由的新萌芽。以上的因素,综合起来则是现代化大学的萌芽。它从中世纪大学脱胎换骨的特征包括:

一、    信仰从教会主义转为现世主义;

二、    学科由神学、古典学科为主转为科学为主;

三、    机构性质由宗教操纵的机构转变为独立、世俗化的学术机构;

四、    历史任务由单纯传授知识变更为更加注重科学研究;

五、    学科与教学愈加专门化、专业化。

       通过人类的探索,中世纪大学过渡到了现代化大学,这是客观历史的进程,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大进步。

       以上,用李教授的话说,是“预热”,接下来进入了正题,即“现代化大学的特点”,主要介绍了与德国大学现代化相关的历史背景与其崛起的原因。德意志帝国的近代史背景具有特殊性,可以总结为“三个第一”:

一、    第一个遭受工业文化冲击的“发展中国家”;

二、    第一个通过“自上而下”改革道路实现向现代会社会突进的国家;

三、    第一个明确提出“国兴科教”战略的国家。

       其中,“国兴科教”与“科教兴国”不同,它具有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以一种模式规范化的特点,相比而言更适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策略。经过德国著名政治家、英明君主威廉二世,教育家费希特、洪堡兄弟等人贯彻执行此战略,德国大学得到崛起,德意志帝国得以崛起。这其中的精粹,即“柏林大学模式”。它的特点,直到今天也是难能可贵,发人深省的。即:

一、    大学应是综合性的,各学科平衡发展的(有别于专门学院);

二、    大学学者应以“追求科学真理”为人生目标,形成对自我角色的新理解,破除单一固定的思考模式;

三、    大学应是“研究者的共同体”,应以科学作为大学原则的根本,强调研究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成果;

四、    大学学者的信仰应是“必须献身于科学”。具体来说,必须敢于向已形成的经典理论作出挑战;必须敢冒与他人在学术上冲突的风险;必须要有科学研究的真正突破。

五、    大学应具备流动性的人才升等制度。教师队伍来自五湖四海,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升等评选回避若干关系,有力保障学术界竞争的公平性。此外,此制度还产生了促进青年学着开辟新学科方向等良好效应。

六、    大学应是“民族人才的收容所”。科学可以提升学者的地位,因此它受到了平民子弟,犹太子弟的欢迎,这造就了大学里民族人才济济一堂的良好局面。

七、    德国大学开“教授治校”制度之先河。大学组织“教授会”对自身进行自我管理。大学的校长通过自由选举产生且轮流担任。这个制度是“大学自由”原则的体现,有力维护了大学作为国家文化代表者的地位。

八、    严格的教授退休制度。这个制度是为了鼓励年轻人在人生精力最旺盛、最具有创造力的时期,取得学科的突破性进展。

九、    大学教授应具有较高的行政地位。在德国现代化大学的表现为教授拥有丰厚的收入、充分的学术自由、任意的开课权,但决不允许教授办公司、搞创收。

十、    大学应远离社会实际政治与经济利益。这是为了培养自由民主的气氛,秉持大学作为“社会良知”的责任。

       接下来,李教授介绍了德国大学的著名典型之一——哥廷根大学。哥廷根大学曾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是大批世界著名科学家成长的象牙塔。然而因政治原因它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发展受到抑制,但数十年后通过恰当的策略中兴,焕发极强的生命力。究其中兴的原因,李教授给我们总结了一下四点:

一、   教育家克莱因提倡“应用科学观”,破除“科学统一观”,使纯科学与各类实践相结合。克莱因认为,科学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正是这一点,造就了哥廷根大学自然科学的辉煌,也造就了科学发展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携手共进。

二、   “科学之母”——数学在哥廷根大学的根基异常雄厚。

三、   适应当时历史“科学工业化”的客观需要。

四、   严肃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学风。

       哥廷根大学,是一所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巨大的大学。至2014年,已有47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哥廷根大学学习、任教或研究。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数学王子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奠定现代微积分基石的数学家约翰·狄利克雷、波恩哈德·黎曼,量子物理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斯·普朗克、沃尔夫冈·泡利、马克斯·玻恩,甚至最令人瞩目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曾经在哥廷根大学撒下探索的汗水。哥廷根大学是如此伟大的,可惜因为二战前夕,希特勒的上台,大量犹太知识分子被驱逐,哥廷根大学的学术实力受到重创,如壮士断腕,不禁令无数后辈扼腕叹息!

       最后的一个主题,是最令我们中国学子深思的主题,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主题——“德国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自1807年大改革以来,德意志帝国的人民须服从“现代公民三大义务”——纳税、服役、受教育。其中的讨论重点是受教育,指的是每一个公民须接受最合适自己的高等教育。德国人民将教育视为一种“国民义务”,反观我们在教育上实践的现状,我们是“为谋生而学习”,相比之下,不禁赧然乎?

德国大学的教学主流方法,包括Vorlesung(大课、宣读教案),Seminar(讨论课)。Vorlesung的课堂内容是教师正在研究\尚没有发表的学科前沿。其设立目的一者将学生尽快带到科学前沿,二者培养学生“学术自由”的意识。Seminar相比Vorlesung更为重要,形式更为灵活。一般Seminar的开展流程一般是教师公示课题,学生按意愿来到教师办公室报名,名额仅限20人。学生报名成功后,将领取必读资料清单,并要求在半年内写出论文和在指定日期内进行答辩,而评委则是老师与同班同学。有趣的是,Seminar通过利用学生的心理——自尊心甚至报复心,来使得课堂生动活泼。

       李教授的《德国现代史》讲座,是以史为鉴,是借德国大学的发展唤起我们对当前高等教育现状的反思,唤醒我们可能已经麻木,对某些事物已司空见惯的心灵。李教授富有激情地授课,将课堂蕴含的力量,传播到我们的心灵。以下的五点,是我铭记在心的感受:

一、   对接受教育的态度。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接受教育,最应该追求的其对心灵成长的积极意义。

二、   为何而读书。当下中国已有数百万的学生留学,然而学成归国者寥寥无几。回想钱学森、邓稼先等前辈,当明确“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三、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然亟需改革,我们作为接受教育者,甚至将来作为教书育人者,应多多反思,出谋划策,齐心协力为我们的后代,为中国更好的未来做出贡献。这也是爱国的体现。

四、   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学不同于专门学院,它更注重培养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能力,培养探索科学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对理论开拓创新的能力。

五、   对科学的态度。李教授以1918年5月23日爱因斯坦在普朗克60岁生日庆祝上的讲话《探索的动机》的一段精华作结,现摘录如下,与君在科研的道路上共勉:

       “……促使一个人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与一位谈恋爱的人和信仰宗教的人的精神状态相一致的。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于深思熟虑的计划和意向,而是直接来自于激情。我们尊敬的马克斯·普朗克先生,就坐在这里。内心在笑着我,像孩子似的,提着第欧根尼式的灯笼,在闹着玩。”

2015年9月24日

于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本科18栋502寝室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