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引论

  • 数据库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数据处理新技术,它的出现使数据处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地用于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决策等。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 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数据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从最初的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数据库管理,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

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数据处理具有如下特点:

(1) 数据不保存。处理的数据由应用程序读入内存,经过处理后即将结果输出。数据和程序都不保存在计算机中。
(2) 没有专门的软件管理数据。应用程序中除了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外,还要考虑数据在计算机中如何存储和组织,为数据分配空间、决定存取方法等。
(3) 应用程序完全依赖于数据。由于应用程序需要管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数据结构的改变,存储与存取方法的变化,都会使应用程序跟着改变。这种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存储、存取方式密切相关的情况,称为“数据依赖”。
(4) 数据不能共享。应用程序与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几个应用要用到同一数据,这些数据要重复存储,数据的冗余度很大。

手工管理阶段数据与程序间的关系

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

数据处理的方式有批处理,也有联机处理,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处理有如下特点:

(1)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大量的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在磁介质上,可以对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2) 有专门的文件系统软件管理数据
应用程序与数据间的依赖关系得到了改善。应用程序通过文件系统存取数据文件,不再管理数据的物理存储,程序与数据间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独立性。
(3) 数据是面向应用的
应用程序与数据间不再是一一对应,部分系统允许应用程序可以存取多个文件中的数据。但数据还是面向应用的,文件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数据的记录结构与应用相对应,应用程序与数据间仍然存在着依赖关系。一旦数据结构改变,相应的应用程序就得进行修改,增加了程序的编制和维护的和工作量。
(4) 数据冗余度大
由于数据面向应用,数据文件只为用户的特定用途服务,数据仅以文件为单位实现共享,因而应用所需要的相同数据可能重复存储,随着数据量的增大,造成大量的数据冗余,不仅浪费了存储空间,降低了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带来潜在的数据不一致性。
(5) 缺乏对数据统一的控制机制
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完全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增加了程序的复杂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它的主要特征如下:

(1) 数据结构化。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仅为某个应用服务,而是面向所有数据库的用户,所有数据以一定的形式结构而成,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存取数据,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
(2) 数据独立性高。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再同物理存储器上具体文件相对应,每个用户所使用的数据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在数据库方式下,数据独立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3) 减少数据冗余。在数据库系统管理下的数据不再是面向应用,而是面向系统。数据集中管理,统一进行组织、定义和存储,避免了不必要的冗余,因而也避免了数据的不一致性。
(4) 数据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供多个用户使用,每个用户只与数据库中的一部分打交道;用户数据可以重叠,在同一时刻不同的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而互不影响,大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
(5) 统一的数据保护功能。数据库由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多个用户共享数据资源,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安全性、一致性、并发控制及数据库恢复等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