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侯捷,资讯工作者、专栏执笔、大学教师。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学习观
谈学习观,我不想在技术层次打转。让我们在制高点上分析。求深还是求广?胡适先生说:「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广来要能深」。但我们俱足凡夫,如何能够又深又广?
我比较追求「深」,我认为深比广更需要优先面对。曾有一位同事,声称精通十数种程式语言,我对她感到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在工作上只敢保持远观距离。够深,你才能(就能)触类旁通。技术都有累积性、延续性,你够深,应变能力就够强。
求变还是求定?我比较追求「定」。社会进步到一个相当程度,一定分工很细,而先进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一定是很细致的人才。没有定的功夫,很难成为细致人才。日本人在这方面很典型。《大学》里头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又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果我们不知道物与事的本末和始终,不求定、不求深,那就难以近道。
有位朋友对于我的看法提出补充。他说他以前有个部属,对 Prolog(一种应用于人工智慧领域的程式语言)钻研很深,学问也很好,后来由于业界走向并不需要这样的人才,于是他失业了。这位朋友因此补充说「深」和「广」一样重要,甚至在 IT技术琳琅满目、整个社会相对浮躁的今天,「广」也许更有利,更有弹性,可攻可守。我认为故事是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属于路线选择问题——你选择了一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路,压对了宝功成名就,压错了宝一败涂地也属合理。这终归是选择问题。人在追求技术成长时当然必须同时保持对业界的敏感嗅觉;只是别太敏感,别一有风吹草动就见风转舵,要知道,滚石不生苔,转业不聚财。
前数期《商业周刊》报导了 Acer 新任总经理,意大利人兰奇。我不是要和大家分享这个人的故事,而是要分享他说的这句好话:No magic, just basic。在技术市场,你有你的深耕技术,个人才有价值。在我所选定的主轴路线上,我从不担心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会淹没我,因为我有深厚基础,触类旁通快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