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Base《DB大咖说》第 16 期,我们邀请到了斯凯奇咨询科技及数字化副总监,汤丹丹,为我们分享斯凯奇数据库升级的详细过程,并探讨零售行业 DTC 转型的关键要素。
2020年,斯凯奇踏上了战略转型之路。在此期间,汤丹丹作为软件开发团队的项目技术领军人物,肩负起斯凯奇中台系统的研发重任。凭借其卓越的能力,汤丹丹随后被斯凯奇委以重任,担任咨询科技及数字化副总监一职。
汤丹丹长期深耕零售行业,多年的零售软件开发经验使他对该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加入斯凯奇后,他充分挖掘并发挥了中台系统的潜力,其中一项重要成就就是将斯凯奇原有的三套数据库成功整合至OB Cloud,实现了技术栈的精简。
近年来,零售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化转型加速,技术创新应用,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新趋势。零售企业纷纷探索新零售模式,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加强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不断提高全渠道的购物体验。斯凯奇作为全球知名的鞋类品牌,也在这一变革中积极寻求突破。
斯凯奇公司 1992 年在美国成立,门店遍布全球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销量超过 2 亿双鞋。斯凯奇 2008 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拥有 3000 多家门店。面对零售行业的快速变革,斯凯奇于 2020 年对经营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 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战略,通过“全渠道库存一盘货”实现从传统经销模式向联营模式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支撑这一战略,斯凯奇于 2023 年启动了数据库升级,将 3 种不同数据库统一为 OB Cloud,为 DTC 战略的落地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
1、直面消费者 —— 斯凯奇转型DTC战略全面升级
斯凯奇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 2012 年,这一年斯凯奇新增了电商业务,2014 年开始线上业绩快速增长;另一个是 2020 年,这一年斯凯奇业务模式转向 DTC,进入全渠道业务发展阶段。
在 2020 年之前,斯凯奇是传统经销加大电商的业务模式。在传统经销模式下,斯凯奇将商品交给经销商,所有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门店的管理都由经销商负责。这种模式下,斯凯奇很难管控终端商品的销售价格和流向。
“斯凯奇认为这种模式不利于公司的发展,我们希望能更靠近消费者,更懂消费者,知道哪些客户在买我们的产品,他们有什么特点,这样才能研发出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这也是 2020 年斯凯奇转向 DTC 的根本原因。”斯凯奇咨询科技及数字化副总监汤丹丹说。
所谓 DTC 就是斯凯奇直接面向消费者,为此,斯凯奇从传统经销转向了联营。在联营模式中所有品牌和商品库存都是由斯凯奇管理,门店的运营管理则由合作伙伴完成,双方利用各自的长处,共同做生意。并且所有的销售数据回流到斯凯奇,商品的流向都在斯凯奇的掌握之下。
随着业务模式的调整,斯凯奇发现自己面临复杂的挑战。比如:在库存管理上,原来一个销售渠道有一盘货,各自互不相通。但是随着全渠道玩法的不断丰富,销售渠道增多,原有系统逐渐难以支撑业务发展的诉求。
“IT 部门的核心挑战有两个:一是系统要快速应对不断产生的业务场景,实现业务场景在系统中快速落地。另一个是随着业务的发展,系统要承载不断增加的数据量,并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汤丹丹表示。
为了适应新的业务模式,2020 年斯凯奇开启数字化双中台战略,即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围绕着两个核心要点进行建设。针对消费者端,提升全渠道业务的创新能力;针对商品和供应链侧,提高商品库存统一管理的效率。数据中台则围绕着数字化运营体系的升级和消费者资产价值挖掘进行建设。双中台相互驱动,形成闭环。
要供应斯凯奇线下 3000 多家门店的销售,还要满足线上各个渠道的销售需求,让顾客拿到自己购买的商品,这个工作并不容易。
汤丹丹介绍,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促进销售,实现库存的最大化利用,斯凯奇制订了很多规则,增加了库存管理和订单履约的复杂度。
比如,斯凯奇重新定义了线上各销售渠道的可售库存,每个渠道库存来源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渠道的独享库存,这部分库存主要包含各渠道的爆款或主推款,实现库存的锁定;第二部分来自于线上部门内部的共享库存,会基于商品属性进行线上部门内部的库存共享;第三部分来自于线下的全渠道共享库存,线上和线下会根据售罄 KPI,将售罄不达标的库存自动进行全渠道共享,线上也可以将线下库存进行售卖。
还有订单的灵活履约问题。顾客在线上或者门店缺货时订购某个商品,从哪里出货、由谁发货,这个工作也比较复杂。需要考虑顾客体验(让顾客尽快拿到商品)、还要考虑快递成本以及发货仓的人力产能情况等。
为了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同时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斯凯奇需要实现库存共享,即打破渠道与渠道、门店与门店之间封闭的库存管理方式。
为此斯凯奇对库存进行分层解耦,引入物理层、逻辑层、聚合层、配销层和渠道层 5 层的库存概念,实现全渠道一盘货,将实物、财务、组织、业务和渠道进行分层并解耦,引入更高效的库存管理模式,成功将原来的 1200 多个逻辑仓减少到不足 100 个。
显然,这些复杂的业务逻辑需要系统来支持,最终都要落实到数据库中的查询、读取和写入操作上。毫无疑问,线下 3000 多家门店、线上众多渠道组成的全渠道业务运营对底层数据库提出极大挑战。
2、简化技术栈 —— 将三种数据库统一到 OB Cloud
2021 年斯凯奇基于双中台战略的新业务系统在阿里云正式上线。汤丹丹介绍,当时根据业务场景的不同特点选择了三种数据库,有的场景追求稳定,有的场景追求高并发,同时也要考虑性价比。比如,在“双十一”以及其他大促的时候,短时间有高量并发的订单处理需求,可以使用中间件+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来应对这种陡增的访问需求。
然而,上线后不久,三种数据库并存的架构设计的不足之处开始显露出来。
汤丹丹介绍,主要有三个问题:首先,同时采用三种数据库增加了系统运维的复杂度。斯凯奇需要匹配三种了解不同数据库的运维人员,而且必须是能力比较强的人,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其次,要确保三种数据库运行稳定显然不如一种数据库容易。另外,系统架构的复杂度高,让二次开发迭代变得更加复杂。
基于以上原因,斯凯奇考虑将三种数据库进行统一,简化目前的数据库架构。为此,斯凯奇对市场上的数据库进行评估。
“我们选型时候的主要考虑的是性能要足够,要能替换现在的三种数据库,还要能灵活的扩展;容易迁移,最好还能降本增效。”汤丹丹表示。
经过全面的评估和严格的压力测试,斯凯奇最后选择了 OceanBase 的云数据库 OB Cloud。汤丹丹介绍,选择OB Cloud 首先是因为其性能好,超过了其他同类数据库;其次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迁移很容易。
“实际替换结果证实,我们的实际迁移和改造成本很低,对整个业务的影响也比较少,基本上是很平稳地就完成了三套数据库系统的迁移。”汤丹丹说。
斯凯奇在 2023 年下半年完成了数据库的切换。一年多来数据库运行非常平稳,特别在 2023 年和 2024 年两次“双十一”大促的考验中,斯凯奇高峰时 1 小时订单量达到 50 万单,是平时每天订单量的 5 倍,而 OB Cloud 表现非常稳定,这一点也让汤丹丹非常满意。
“OB Cloud 的上线简化了我们业务中台的架构复杂度,同时,将云资源的成本下降了 30%。”汤丹丹表示。
目前,斯凯奇同时使用一些其他数据库,汤丹丹正在评估其迁移和运行成本,如果合适,未来也会向 OB Cloud 迁移。另外,随着 OB Cloud 在 HTAP 能力上的不断增强,斯凯奇也在评估是否要将部分数据仓库上的应用,特别是一些轻量的分析应用直接迁移到 OB Cloud 来,实现实时分析,提升决策效率,为业务创造更大的价值。